天然气发电项目分类与审批办法建议

阅读: 评论:0

天然气发电项目分类与审批办法建议
蒸汽减温减压装置北极星配售电网讯:天然气发电去污水项目分类与审批办法建议
  ----兼论分布式供能系统与冷热电联供的关系
  华 贲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40)
  摘要:目前天然气发电项目分类,对能源生产和供应的集中与分散、什么是“分布式能源系 统”的理解,五花八门;已经严重影响了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发展。从世界能源转型的大视野论述了燃煤热电联产发展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必然性。相对于集中的千 兆瓦级煤、水、核电主力基荷机组,百兆瓦级天然气发电属于分布式能源;而且在“十二五”的中国能够以16h/d模式运行,肩负起提高能效、保障新区能源、 开拓天然气下游市场、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和调峰的四重使命。百兆瓦级区域型DES/CCHP并均可按“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调峰电站”审批,门槛是能效高于 70%;10MW及以下的小型DES/CCHP按自备电站审批。
  关键词: 能源生产/供应 集中与分散 冷热电联供 分布式供能 天然气发电 项目审批办法
  引言
  过去10年以10%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是靠年增2~3亿吨煤炭支撑的。2010年中国耗煤32.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8.3%,是碳排放居世界第一位的主要原因。为实现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 “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提出2015年中国煤耗“封顶”在38亿t/a的指标。新增的煤炭消耗主要用于新建超超临界坑口电站和纯氧煤气化多联产。中、东部新工业园区、新城区占能耗60%~80%的燃料都不可能再依靠新增燃煤,只能转向天然气。
  发达国家成熟的天然气下游市场与中国目前和广东省规划的比较,见于表1。
u盾客户端
  广东省目前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仅为3 GW多。按“十二五”规划,将新建16个容量共11.88 GW的天然气发电项目;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15GW,占总发电装机的14.6%,消耗天然气1
14亿m3/a,占总消耗量的29%,远远超过全国的平 均值。16个天然气发电规划项目中,列为“热电联产”CHP的有6个、“冷热电联供”CCHP的有2个、“调峰调频”电厂的1个,其余7个中5个是已有 (调峰)电厂扩建,2个新建“燃气电厂” [2]。 广东省另外规划了7.61亿m3/a(占1.97%)的天然气用于“分布式能源”。在“十二五”天然气怎样才能支撑快速增长的工业和建筑物燃料需求?广东 用于“城市居民燃气”的近69%天然气用于何处?天然气用于“热电联产”是否最高效率?理顺天然气发电项目审批办法对其下游市场发育,提高能效有什么重要 意义?本文将对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1 历史进程的回顾[3-5]
  人类使用的一次能源从 1850—1920经历了从生物能源转向煤、再转向石油、天然气的两次大转型。目前正在发生逐步向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热电联产CHP 是在20世纪燃煤占一次能源30%~80%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其着眼点在一次能源转换环节。而自1970年代起天然气逐渐替代煤发电和作为工业和建筑 物燃料;煤则更多地用于发电基荷以及钢铁、水泥等领域。天然气价格提高催生了把天然气发电和作为工业和建筑物终端供能结合起来的冷热电联供CCHP技术。 其着眼点已不仅是“联产”,而是通过科学
用能、梯级利用、系统优化来实现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利用最高效率的“联供”。从燃煤CHP到天然气CCHP,是一个 重大的科技进步。如果从抽象概念出发,天然气也可以搞CHP,燃煤也能实现CCHP。但是,最新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能效已可达60%、CCHP总能效 80%以上,但仅靠抽汽供热所能够达到的“热电比”却远不如效率只有40%的燃煤CHP。所以,仅仅套用CHP模式利用天然气是不够的。CHP与CCHP 系统的比较见表2。
  2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集中”与“分散”
  现代能源从生产到终端消耗有三个层次。⑴、一次能源,即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⑵、一次能源转换成的二次能源或载能介质,主要是电,2010 年我国电力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率已达44.35%;天然气也是能够通过管网远程广大地域供应的载能
介质;未来还有氢气。⑶、终端用能,在占总 能耗大部分的工业、建筑物领域,主要形式是电、热(蒸汽)和冷,也有天然气。交通终端用能则是多元的。
螺纹脂  能源转换和终端供应的“集中”与“分散”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就终端用能来说,分散的是一家一户、一栋楼宇供冷、暖,一个个小锅炉产蒸汽。集中的是北方城市几km2范围、上千万m2集中供暖(CWS);半径1.5km的区域供冷(DCS),半径8-10 km的供工业蒸汽。显然,集中的终端供应比分散更高效。这也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
  就一次能源转换成载能介质来说,分散和集中的尺度则完全不同。集中的发电指1GW超超临界煤机组、800MW水轮机等高效率、低单位投资的大机组,构 成总装机2~6 GW的核电站、5~6 GW的火电站、10~20 GW的水电站等骨干、基荷电源;能够通过数千km长、500~1000 kV低损耗的超高压、特高压电网输电,构成可覆盖数十万km2的供电主力。但风电、太阳能热发电一般没有这么大,百MW级就是集中的;最近刚刚规模化运行 的潮汐发电,十MW级就得算集中的了。对生物质燃料/化工装置,10万t/a级采用发酵、热解的大型化工厂也是集中的。分散的发电指屋顶太阳能光伏,装机 小于50MW的小河水电,几十或几百千瓦边远地区和海岛风电等等。<1MW应急柴油发电机当然也是分散发电。
  天然气发电多大算集中,多大算分散?这是与以上情况都不同的。因为如上所述,天然气既是一次能源、也是载能介质、还是终端用能介质。电是“一身二 任”,天然气则是“一身三任”。上世纪后20年,发达国家建设了一批大型天然气发电厂。GE、西门子、三菱公司的9F级天然气发电机组,单台联合循环规模 已达400 MW。我国2006年投运的深圳东部、广前、惠州等5个配合LNG照付不议合同和昼夜调峰的天然气电厂,计划都是2- 6台9F,总装机容量2 GW多;这些当然是集中的发电。配合冷热电联供终端供能的1 MW 左右的天然气内燃机或微燃机当然是分散的发电。然而两者之间有没有一个鲜明的界限呢?
  3、“分布式能源”与“分布式供能”系统辨析
  上面讨论的“集中”与“分散”,在发电侧关键是总量规模,在终端供应侧关键是用户集约化的规模、在英文中是Centralized和 Decentralized 两个单词。2003年北美东部的大停电事故后纽约市和墨西哥城为保障供电安全分别在境内建设了5个和6个数十兆瓦的天然气联合循环分散式电源,作为大电网的补充和安全保障;用的就是Decentralized这个词。
  而上述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把发电同工业和城市建筑物供冷、供热结合起来,实现科学用能、梯级利用的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是着眼于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而开发的;与不论
从终端供能还是能源转换的角度所看的“集中”与“分散” 完全不同。因此最早采用这种技术的美国人管它叫做“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我们就按英文直译成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究其要义,是藉冷热电联供实现最高能效;因而就必须建设在冷、热、汽负荷中心,就地直供;其规模由冷、热水 和蒸汽的经济输送距离所决定,因为从经济上说电当然是可以就地直供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翻译成“分布式供能系统”才更确切。这样来看,它当然可大可 小。着眼于1 MW左右的小规模冷热汽终端用户,就开发了微型燃气轮机,或采用小型内燃机。着眼于大型燃气轮机更高的单循环发电效率,就设法与早已有之的大型过程工业、 大城市集中供热(Centralized Warming System),以及区域供冷(District Cold System)结合起来。按照10 km左右的蒸汽和采暖热水经济输送距离,相应的电力装机就可达100 MW规模,覆盖范围可达几十 km2。“分散”与“分布”一字之差,概念是不同的。
  最早发展DES/CCHP的美国,到1999年的980个项目中,覆盖一定区域的、平均装机容量78MW的27个项目占到了装机容量的42.8%,加 上平均容量22.4MW的60个项目,共占总装机容量的70%,其余的绝大多数不到1MW〈见表3〉。例如一个麦当劳店的DES/CCHP不过 300kW左右。美国DES/CCHP的这种格局,是他们的城市早已成型,冷热水管路受限和私有制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发达国家发展天然气早于中国30多年,目前人均耗气量是中国的30倍[1]。早期他们也建设了一批集中式的天然气电站。但随着高效的CCHP的发展和 天然气价格走高,美国早已不再建设纯发电的天然气电站,几乎所有9F机组都是瞄准出口市场的。英国自2000年起已经禁止再建纯发电的天然气电站。丹麦的 集中式电源点(有煤、有天然气)自1985年至今保持在18个没有增加,但到2009年全国各地新建了数以百计的天然气DES/CCHP,目前已占能源消 耗的 50%以上。使丹麦的GDP成倍增长而总能耗基本没有增加。
  4、 当前中国国情下应如何发展天然气DES/CCHP
固体氧  “十二五”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增能耗80%还是在工业和建筑物终端用能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国天然气平均年增加300亿立方米,约合0.4亿 tce/a。如果采用传统利用技术,
远不能满足年增超过1亿tce的能源需求,而且用户难以承受高的天然气价格。而若普遍采用能效高一倍的先进天然气 DES/CCHP 利用技术,300亿m3/a天然气就能够替代相当于0.8亿tce/a的煤炭,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能源需求[8]。
  今天中国的国情与美国和丹麦当年发展DES/CCHP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正处在全球化、低碳转型和快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大批新建数十平方 千米的新工业区和新城区的历史时期;加上城市居住密集,工业、CBD、住宅三种功能区集中布局等特定条件,使得中国可以采用各种最新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发 展一大批冷热电汽负荷集成度很高的、百兆瓦级区域型天然气DES/CCHP系统,能效比西方国家的DES/CCHP更高。图1是典型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 统流程图,表4是一个38km2工业园区的能源规划实例,可见供应同样的冷热汽需求,按联供模式耗气40×106m3,比传统分供模式耗气 89×106m3的效率提高一倍[8]。如果发电装机容量匹配适当,总能效可达90%以上。由此可见,推广天然气CCHP系统是中国近10年提高能效最重 要的战略举措。
注:1、发电、供汽、热水按4800h/a,供冷按满负荷1200 h/a计;
         2、第3、4列因次:斜杠前为MW,斜杠后是折算为106m3/a。2mc
  结合“十二五”新区建设,普遍推广区域型DES/CCHP是完全可能的。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正在规划或建设的珠海横琴新区冷热电联供能源站、深圳光明 新区能源站、中山嘉明燃机电厂2期、珠海高栏港区域能源站等2×9F机组,中山南朗深南电厂、民众镇沙仔化工纺织园区电站、东莞东兴冷热电联供电厂、广州 科学城北区“中新知识城”等2~3×9E机组,清远华侨工业园、中山嘉明电厂改造等2×6F机组,以广州大学城DES为代表的中型工商住区2×FT8机组 等规划实例表明,百兆瓦级的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实现CCHP是完全可能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20 12:4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5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天然气   发电   能源   集中   终端   中国   电联   工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