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各种型号带式输送机的检修、修复。
2、交接检查、清煤、冲洗:
2.1、设备进厂交接时,首先清点外部附件数量和设备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前的验收交接,并填写《机电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如下表),参加交接人员必须签字。
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
第
一
联
存
800导航根
机械修理车间:使用单位:运搬工区:
2.2、人工清除各部件残存的煤、碎石、杂物。
2.3、人力操作高压水管,将沾附在零部件上的煤垢、杂物冲掉。
2.4、对沾附牢固的煤垢,用角磨机、机械刷、锤子、扁铲等工具进行清除,但不得损伤零部件。
医用护理床
2.5、冲洗干净的零部件,其表面应露出原表面泽。
2.6、对外部附件,存放到检修地点,按类分别码放整齐。
3、带式输送机拆卸、解体:
3.1、根据回厂带式输送机实际状况,对各部件分别拆卸、解体。
3.2、拆卸电动机、联结筒、减速器,电动机交由电气修理车间处理。
3.3、分别拆卸机头、储带转向架、储带仓架、涨紧绞车架、游动小车、支承小车、涨紧绞车、H支架、纵梁、机尾、各种滚筒、托辊及其它附件。 3.4、将所有拆下的轴、轴套、轴承、定位销、紧固螺栓、螺母分部位装入适当箱,防止损坏丢失。 4、机头架检修、修复:
4.1、分别将机头传动部、传动滚筒、卸载滚筒、机头清扫器以及其他附件从机
头架上拆下。
4.2、打磨、修整机头架,开焊部位重新焊接。如有变形,应调平、校直。机架安装轴承座的两个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其平面度、两边轴承座对应孔间距允差和对角线允差不得大于表1规定。
表1 架体轴承座平面与允差 mm
5、滚筒检修、修复:
5.1、滚筒解体,分别拆出各轴承座、轴承、密封件。
5.2、清洗检查轴、轴承座、轴承、密封件,检查各件磨损、损坏状况。测轴承间隙。对间隙超限,磨损、损坏严重的零件更换。
5.3、修整滚筒。滚筒表面无开焊、无裂纹、无明显凹陷。包胶滚筒的胶层应与滚筒表面紧密贴合,不得有脱层和裂口。驱动滚筒的直径应一致,其直径差不得大于1mm,滚筒胶层磨损不得露出滚筒皮钢面。
5.4、顺序装配轴承、密封件、轴承座。调整轴承间隙,注润滑脂。滚筒端盖螺栓齐全,弹簧垫圈压平紧固,使用涨套紧固滚筒轴的螺栓,必须使用定力矩扳手,紧固力矩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5.5、手动检查滚筒转动状况,滚筒转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6、减速器检修、修复:
6.1、减速器检修、修复按《减速器检修、修复工艺流程》执行。
7、托辊检修:
7.1、托辊解体,分别拆出各挡圈、密封件、轴承、密封件。
连接轴7.2、洗轴承、密封件,检查各件磨损、损坏状况,磨损、损坏严重的零件更换
7.3、检查筒皮、轴。筒皮严重磨损、变形,轴严重磨损、弯曲变形予以报废,
不再修复。
7.5、手动检查托辊转动状况,托辊转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8、储带转向架、储带仓架、涨紧架、游动小车、支承小车检修、修复:
8.1、打磨、修整机头架,开焊部位重新焊接。如有变形,应调平、校直。机架
安装轴承座的两个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其平面度、两边轴承座对应孔间距允差和对角线允差不得大于表1规定。
8.2、调整储带仓左右钢轨,轨道无变形,连接可靠,行程符合规定。左右钢轨
轨顶面应在同一水平面,每段钢轨的轨顶面高低偏差不得超过 2.0 mm。轨道应平直,且平行于输送机机架的中心线,其直线度公差值在1 m不大于2 mm,在25 m 不大于5 mm,在全长不大于15 mm。轨距偏差不得超过±2 mm,轨缝不大于3 mm。
8.3、解体检修游动小车、支承小车车轮,清洗检查轴承、密封,更换磨损的轴
承、密封。车轮装配后在轨道上运行自如,无异响。
9、涨紧绞车传动装置检修、修复:
9.1、解体检修涨紧绞车、收方胶带传动装置,分别拆出各轴承、密封件、蜗轮
蜗杆及其它零件。
9.2、清洗检查轴承、密封、蜗轮蜗杆,。测轴承间隙。对间隙超限,磨损、损
坏严重的零件更换。
9.3、顺序装配轴承、密封件、轴承座。调整轴承间隙,注润滑脂。
9.4、涨紧绞车、收方胶带传动装置密封良好,传动平稳,无异响。
9.5、涨紧绞车制动装置操作灵活,动作可靠,制动力矩符合要求。钢丝绳无断
股,无严重锈蚀。在滚筒上排列整齐,绳头固定可靠。
10、中间架检修、修复:
10.1、调平、校直纵梁,纵梁的弯曲变形,不得超过全长的5‰。
10.2、修整“H”支架,开焊部位重新焊接。
11、机尾架检修、修复:
11.1、将传动滚筒从机尾架上拆下。
11.2、打磨、修整机尾架,机运行轨道、开焊部位重新焊接。如有变形,应调
平、校直。机架安装轴承座的两个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其平面度、两边轴承座对应孔间距允差和对角线允差不得大于表1规定。
11.3、机运行轨道应平直。每节长度上的弯曲,不得超过全长的5‰。
微型振动马达11.4、机尾架滑靴应平整,连接紧固可靠。
12、整体组装:
12.1、大型部件用10T龙门起重机起吊,起吊钢索必须绑扎牢固可靠,先试吊,
然后正式吊运。
12.2、对接机头传动装置,储带转向架,储带仓架。
12.3、调整:机头传动装置,储带转向架,储带仓架直线度对接间隙,并紧固
螺栓。
12.4、将支承小车、游动小车装入储带仓架,推动小车,检查小车行走轮,在
轨道上接触良好,转动灵活,试验制爬钩,能夹紧在轨道上。
吸音墙12.5、对接紧装置,收放胶带装置,调整并紧固。
12.6、将紧绞车装入紧装置,调平调中,紧固。
12.7、部分(短距离)对接“H”支架、纵梁、平托辊、挂钩式槽形托辊。(对
接距离不小于55米)
12.8、对接机尾
12.9、调整整机直线度,各对接间隙,紧固联结螺栓。
12.10、检查各零部件安装位置正确,各紧固联结件可靠,各回转部件手动灵活,
医学护理模型无卡碰。
12.11、胶带根据用户要求或实际情况,在试车时安装。
13、试运转:
13.1、试运转前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3.1.1、各部位联接件不应有松动现象。
13.1.2、各回转件转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13.2、电动机接电源。
13.3、空负载运转3小时,应无不正常噪音,无明显振动,各轴承处温升不超
过30℃,油封处无渗漏现象。
13.4、记录整机试验各性能参数,并存入《设备修复流程及出厂检验记录表》
(见附表2)
14、整机喷漆、防腐处理。
15、填写设备修复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