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能耗光电光热耦合立体生态农业大棚的设计研究

阅读: 评论:0

-270-
1 设计背景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也明确指出农业发展面临着粮食需求迅速增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耕地利用粗放的问题。
本设计团队响应武汉市团委号召,积极参与到“新青年下乡”活动,在本团队武汉市蔡甸区练武村进行下乡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贫困地区依旧使用传统农耕进行果蔬的种植,而这样传统的农耕方式存在低效、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等诸多缺点。如何改善传统农耕方式成为了本团队考虑的问题。
2 传统农业大棚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业大棚种类颇多,如塑料温室、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经本团队的走访调研,武汉市蔡甸区练武村的传统农业大棚的使用主要以塑料大棚为主,其存在的缺点主要如下:
(1)使用寿命较短。传统农业大棚表面覆盖的塑料薄膜往往面积大,抗压能力弱,在大风、积雪天气极易撕裂和坍塌,一般一至两年后就老化破裂,使用周期短,其回收率又不足20%,增加了维护成本,并因为更换废弃塑料薄膜,产生了大量的“白污染”。
(2)大棚内作物生长环境不理想。传统农业大棚土地占用面积大,有效利用率却不高。夏天棚内温度过高,冬季又存在保温性能差的问题,无法满足作物适宜的温度环境,另外,传统的农业大棚还存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照环境,需要在大棚内使用LED 照明灯,而这些设备大量消耗能源,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3)有机废物不能有效利用。通常牲畜圈养区与农业大棚距离较远,牲畜产生的粪便无法高效、及时地转换为肥料供给给农作物,并且,农业大棚内的废弃作物不能及时处理,存在有机废物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
针对传统温室大棚存在的各种缺陷,本团队将光电产业、光热产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大棚相结合,光电、光热产生能量供给大棚使用,解决了传统农业大棚内设备耗能的问题,并实现“零能耗”设想,创造“零能耗光电光热耦合立体生
覆盖膜态农业大棚”的环保新概念。
图1传统农业大棚
3 设计研究与分析
3.1 基本设计思路
开发“零能耗光电光热耦合立体农业大棚”,以一定比例进行蔬菜种植与牲畜养殖。次等的蔬菜喂鸡,鸡的粪便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电供建筑使用,同时剩下的沼渣可用于农作物的肥料,使废料得到了循环利用,实现生态农业。
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将太阳光转换为直流电能,并使用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转换的直流电直接用于大棚内各设备的用电。夏季白天光照充足时,可将多余的能量转化储存,而夜晚及阴天等光线不足时,将能量释放出来。对于冬季大棚内存在保温性能差的问题,本团队通过集热管产生热水,用于冬季大棚室内温度的控制。
并且关于光伏、风力发电应用于农业大棚,在解决棚内设备用电的同时,还可将多余的能源输送至国家电网,从而获取国家相关政策发放的光伏发电量补贴。
3.2 大棚结构形式
大棚主要框架结构由钢管焊接而成,用钢筋材料将大棚分为上下两个空间,面积均为15(m)×40(m),上层层高3m 主要用于牲畜的养殖,下层层高2.5m 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大棚顶部屋面形式采用人字形,除设置的4个天窗井外的位置,光伏组件连续排布于屋面,光伏组件取代原有的塑料薄膜,在发电的同时,减少了“白污染”。光伏系统除了为常规设备给予基本的提电外,与此同时还可以为LED 提供补光电力、驱虫杀虫设施提供能量。
大棚上下两层各面除4个天窗井、大棚四周的侧窗,均采用双玻组件进行铺设以增强透光性外,也均采用光伏板进行连
零能耗光电光热耦合立体生态农业大棚的设计研究
艾雅茹,鲁 珊,周 丽,李成杰,陈梦娟,李安英,曹 燕(武汉商学院 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大棚面临的诸多问题,本团队将光电产业、光热产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大棚相结合,提出“光电,光热产生能量供给大棚使用,使产生的能源大于作物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实现‘零能耗’”的观点。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温室大棚;设计研究[中图分类号]S62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1811654065)。
[作者简介]艾雅茹(1996—),女,湖北省武汉人,武汉商学院建筑节能专业学生。[通讯作者]周丽,武汉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节能。
-271-
续排布,以增强发电效率。双玻组件具有很好的分光性,可透过 400~800nm 可见光,对紫外线和红外线能起到有效的阻止作用,白天能阻止紫外线对植物伤害避免过多热量进入温室,晚上同样能阻止室内红外热量向外辐射,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
3.3 
电脑绘图与实物模型
图2 建筑外形效果图1:光伏板 2:太阳能集热管3:热水管 4:与湿帘配套的风机
5:天窗井
离子风机aryang
图3 二层平面分布图图1:鸡舍 2:湿帘3:
收集鸡粪便的管道
图4 一层外形图图 5 拼图板
模型整体图
图6 第一层外观图图7 
第二层外观图
图8 冬季薄膜覆盖图图9 顶层俯视图4
4 总结
该零能耗光电光热耦合立体农业大棚的设计相较于传统大棚来说,具有更节能,土地利用效率更高,更加安全可靠,利用率
较高等优点。设计中将每个环节产生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在大棚内构成一个生态循环,为农户节省许多成本,对环境的伤害也较小。另外在合适的设计比例下,不仅可以实现零能耗,而且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并网发电。如果发电效益可观,还可以引入现有光伏补贴厂家进行初始投资,共同收益。对于农户而言,不仅可以得到农产品收入,还能得到发电收益,并且获得初投资,能顺利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志敏,纪爱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杨金焕,于化丛,葛亮.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胃蝇[3] 黄勇.光伏发电系统在温室大棚上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2.[4] 韩建会,薛金祥.改良型塑料大棚的设计及温度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0(01).
[5] 高新昊,张英鹏,刘兆辉.种植年限对寿光设施大棚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03).
(上接257页)
 Vision_ReadData(Vision1) //读出数据
 //获取目标位置
植物细胞培养 Vision_get_point.x := G_VISION_X.val  Vision_get_point.y := G_VISION_Y.val Vision_get_point.z := 31
Vision_get_point.a := G_VISION_A.val �
//选择相应的分类路径执行IF G_VISION_ID.val = 1 THEN  CALL AAA()   //执行路径A ELSIF G_VISION_ID.val = 2 THEN  CALL BBB()    //执行路径B �END_IF
5 结语
(1)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单目动态视觉获得珍珠的近似全表面图像,从多角度综合判断珍珠的形状,更为全面。冷库蒸发器
(2)采用了几何形状特征描述和改进的Freeman 链码标准判别珍珠形状,充分考虑珍珠形状的几何特性。
(3)设计实现的人机交互系统功能完善,使系统的操作更方便。
(4)系统中珍珠多表面图像采集仅需0.1s,每幅图像处理时间需0.063s,结合高速运动机械臂,三者同时进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珍珠分拣。
(5)相比业界在较理想的试验环境下,该系统的形状检测方法将珍珠分7类更详细;平均错误率为5.38%且最高错误率控制在8.70%以内,比业界的平均错误率6.60%降低了1.22%且比其最高错误率9.90%也降低了1.20%,能较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6)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可不间断工作,机械臂自由度高增加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为珍珠分拣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聪,王婷.马铃薯质量和形状自动分级系统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J].农机化研究,2018(06).
[2] 段青玲,魏芳芳,张磊,等. 基于Web 数据的农业网络信息自动采集与分类系统[J]. 农业工程学报,2016(12).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18:0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4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棚   农业   传统   设计   进行   珍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