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从设计的角度,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分为工作区、设备间、进线间、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子系统、管理 7个部分。 2. 工作区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延伸到终端设备的 连接缆线 和 适配器组成。
3. 配线子系统是指由 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设备缆线和跳线 等组成的系统。 4. 干线子系统缆线的两端分别端接于 设备间 和 电信间 的配线架上。
5. 建筑子系统是_建筑物之间_的布线部分。
6. 设备间 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
7. 进线间 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8. 管理 是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志和记录。
二、选择题(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口位于每个布线子系统的端部,用以连接有关设备,其连接方式包括( )。AD
A.互连 B.串连 C.并联 D.交接
2. 综合布线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的部分是( )。A
A.工作区 B.配线子系统 C.干线子系统 D.管理
3. 综合布线系统中用于连接两幢建筑物的子系统是( )。D
A.配线子系统 B.干线子系统 C.进线间子系统 D.建筑子系统
4. 综合布线系统中用于连接楼层配线设备和建筑物配线设备的子系统是( )。C
A.工作区 B.配线子系统 C.干线子系统 D.建筑子系统
5. 综合布线系统中用于连接信息插座与楼层配线设备的子系统是( )。B
A.工作区 B.配线子系统 C.干线子系统 D.管理
三、判断题:
1. 布线标准不仅对消费者重要,而且对生产厂商和布线施工人员也十分重要。( √ )
2. 干线子系统只能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 × )
3. 配线子系统可以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 √ )
4. 结构化布线有别于综合布线,仅包括语音和计算机网络的布线。 ( √ )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 在对绞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这样可以 减少 串音。
2. 对绞电缆的每个线对都有颜编码,以易于区分和连接。4对对绞电缆的4种颜编码依次为 蓝 橙 绿 和 棕。
3. 对绞电缆按其包缠的是否有金属屏蔽层,可以分为屏蔽对绞电缆和非屏蔽对绞电缆 两大类。在目前的综合布线系统中,除了某些特殊场合,通常都采用 非屏蔽对绞电缆。
4. 超5类对绞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00 MHz,6类对绞电缆支持的带宽为250 MHz,7类对绞电缆支持的带宽可以高达600 MHz。
5. 6类电缆和5类电缆的结构不同,导体线规也不同。超5类电缆的导体线规是24AWG,6类电缆的导体线规是23AWG。
6. 光纤由3部分组成,即 纤芯 包层 涂覆层。
7. 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可以分为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两类。
8. 室外光缆主要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的 建筑子系统。这类光缆主要有 直埋光缆 架空光缆 管道光缆3种。
9. 光纤配线架具有 光缆固定、保护和接地 光缆纤芯与尾纤的熔接 光路的调配 冗余光纤及尾纤的存贮管理 等功能。
二、选择题:
1. 对绞电缆的每个线对都有颜编码,4对对绞电缆的四种颜编码是( )。C
黄鳝精A.蓝、橙、绿和紫 B. 蓝、红、绿和棕
C. 蓝、橙、绿和棕 D. 白、橙、绿和紫
2. 光缆是数据传输中最有效的一种传输介质,它有( )优点。ABCD
A.频带较宽 B.电磁绝缘性能好 C.衰减较小 D.无中继段长
3. 在目前的网络布线方面,主要有两种布线系统在应用,即( )。CD
A.4类布线系统 B.5类布线系统 C.超5类布线系统 D.6类布线系统
4. 信息插座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主要用于连接( )。A
风电制氢
A.工作区与配线子系统 B.配线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
C.工作区与管理子系统 D.管理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
5. 光纤配线架具有的基本功能有( )。ABCD
A.固定功能 B.熔接功能 C.调配功能 D.存储功能
6. ( )光纤连接器的外壳呈圆形,坚固方式为卡扣式。A
A.ST型 B.SC型 C.FC型 D.LC型
7. 常见的62.5 /125μm型多模光纤中的62.5μm指的是( )。A
A.纤芯外径 B.包层外径 C.包层厚度 D.涂覆层厚度
8. ( )用于端接对绞电缆或干线电缆,并通过跳线连接配线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 BC
A.模块化配线架 B.110配线架 C.110连接块 D.ODF
9. 光纤的主要成分是( )。B
A.电导体 B.石英 C.介质 D.塑料
10. 6芯光缆中光纤的数量是( )。B
A.4根 B.6根 C.36根 D.66根
11. 12芯松套管式光缆中,第11号光纤的颜是( )。D
A.蓝 B.橙 C.灰 D.浅蓝
12. 8芯松套管式光缆中,第7号光纤的颜是( )。A
A.红 B.浅橙 C.黄 D.绿
13. 24芯松套管层绞式光缆中,第15号光纤所在松套管的颜是( )。D
A.蓝 B.橙 C.绿 D.棕
14. 在36芯松套管层绞式光缆中,松套管总数是( )个。C
A.4 B.5 C.6 D.7
15. 在48芯松套管层绞式光缆中,第39号光纤所在松套管的颜是( )。A
A.红 B.蓝 C.绿 D.灰
16. 在松套管层绞式光缆中,松套管中的填充物是( )。A
A.石油膏 B.堵塞剂 C.环氧树脂 D.黄油
17. 金属加强构件、石油膏填充、铝-聚乙烯粘结屏蔽护套、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外护套通信用野外光缆代号为( )。B
A.GYTA 32 B.GYTA 33 C.GYGTA 43 D.GYFT 23
18. 光纤的损耗与波长有关,总的损耗是随波长而变化的,损耗最小的窗口是( )。C
A.0.85μm B.1.30μm C.1.55μm D.1.51μm
19. 金属加强构件、松套被覆填充式,铝-聚乙烯粘结护套,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是以( )命名的。C
A.GYGST53 B.GYGSTA33 C.GYSTA333 D.GYSTS
20. 光纤的使用寿命一般在( )年左右。D隔离式洗衣机
A.10 B.20 C.30 D.40
三、判断题:
1. 6类布线系统与超5类布线系统相比,带宽从100MHz增加到200MHz。 ( × )
2. 在对绞电缆中,除每2根具有绝缘层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反时针方向互相绞缠在一起组成线对外,线对与线对之间也按一定密度反时针方向扭绞在一起。 ( √ )
3. 对绞电缆就是UTP电缆。 (×)
作业三(第五六章 重点)
一、填空题:
1.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 和 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
长为1310nm 和1550nm的单模光纤。
2. 国家标准规定,配线子系统的对绞电缆最大长度为90m。
3. 配线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一般采用 星型结构。
4. 综合布线系统中,建筑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间的距离不应超过_2000_M、建筑物配线架(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过_500_M。
5.设备间中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一般设备间的面积不应小于_10m2_。
6.对绞电缆一般以箱为单位订购,每箱对绞电缆的长度为_305m _。
7.电缆管理标记通常有 电缆标记 插入标记和场标记防潮密闭门三种。
8.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电缆管理常采用 单点管理和双点管理 两种管理方式。
9.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有 点对点和分支递减 两种。
10.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主要使用两种绘图软件:AutoCAD和 Visico。
11. 在综合布线系统图纸设计中采用的主要参考图集是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700)》。
12. 综合布线工程图主要包括 网络拓扑结构图 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图 综合布线系统管线路由图 楼层信息点分布及管线路由图和机柜配线架信息点布局图几类图纸。
13. 在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Excel主要用于 编制预算。
14. 通信工程制图执行的标准是YD/T5015-2007《电信工程制图和图形符号规定》。
15.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一般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对于规模特大的情况也可采用二阶段设计,即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6.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完成布线系统的 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结构 设计。
二、选择题(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 布线系统的工作区,如果使用4对非屏蔽对绞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则信息插座与计算机终端设备一般应保持在( )以内。
A.2M B.90M C.5M D.100M
2. 对绞电缆长度从楼层配线架开始到信息插座不可超过( )M。
A.50 B.75 C.85 D.90
3.下列缆线中可以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缆线的是( )。
A. 100Ω非屏蔽对绞电缆UTP B.100Ω屏蔽对绞电缆STP
C.特性阻抗为120Ω的对绞电缆 D.62.5/125μm的多模光缆
4.下列通道中不能用来敷设干线缆线的是( )。
A.通风通道 B.电缆孔 C.电缆井 D.电梯通道毛刷制作
5.室外电缆进入建筑物时,通常在入口处经过一次转接进入室内。在转接处加上电器保护设备,以避免电缆受到雷击、感应电动势或与电力线接触而给用户设备带来的损坏。这是为了满足( )的需要。
A.屏蔽保护 B.过流保护 C.电气保护 D.过压保护
6.综合布线系统的电信间、设备间内安装的设备、机架、金属线管、桥架、防静电地板,以及从室外进入建筑物内的电缆等都需要( ),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小叶双眼龙
A.接地 B.防火 C.屏蔽 D.阻燃
7.为了获得良好的接地,推荐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要求小于或等于( )。
A.1Ω B.2Ω C.3Ω D.4Ω
8. 下列线宽(单位:MM)数值中,可在通信工程设计图纸中使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