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废塑料炼油
可用于测定土体密实情况及空洞检测、地下病害体探测、道路塌陷隐患检测、地层划分、岩溶、不均匀体探测等。 2 适用范围
挑战者360
物理勘探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寻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灾害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3 依据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3222-2020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CJJ/T 7-2017
《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JGJ 437-2018织物密度镜
《道路塌陷隐患雷达检测技术规范》T/CMEA 2-2018
4 工作流程
4.1 接受委托
正式接手检测工作时,应获得委托方书面形式的委托函,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委托方意图即检测目的,同时也使即将开展的检测工作进入合法轨道。
4.2 调查、资料收集
为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主要收集内容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施工资料等。
5 地质雷达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5.1、系统增益大于150dB。
5.2、信噪比大于60dB。
5.3、采样间隔小于0.5ns,A/D模数转换大于16位。
5.4、计时误差小于1ns。
5.5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s。
5.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5.7实时监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6 地质雷达探测的规定:
6.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涅尔带半径。
6.2 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6.3 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7地质雷达探测的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7.1、通过试验选择雷达天线,确定介电常数;探测对象复杂时可选择两种以上不同频率的天线;地质雷达各种工作参数可按附录D的规定计算。
7.2、根据探测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探测方法,雷达天线无法匀速移动或信号较弱时应采用点测。 7.3、测网密度、天线间距和天线移动速度应适应探测对象的异常反映。
7.4、选择合适的时窗和采样间隔,根据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变化和图像效果及时调整工作参数。汽车安全带卡扣
7.5、连续测量时天线应匀速移动,并与仪器的扫描率相匹配;点测时应在天线静止状态采样。
7.6、标注应与测线桩号-致;采用自动标注时,应避免标注信号线对天线信号的干扰;采用测量轮标注时,每10m宜校对一次。
7.7、记录中应标注干扰或异常点位置。
7.8、重点异常区应进行重复观测,重复性较差时宜进行多次观测。
7.9、电磁波速度可采用透射法或广角法测试。
8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8.1、无相同倾角的有效层状反射波时,可采用f-k倾角滤波。
8.2、异常的连续性或独立性较差时,可采用空间滤波的有效道叠加或道间差方法加强。
8.3、可采用点平均法消除高频干扰,采用的点数宜为奇数,其最大值宜小于采样率与低通频率之比。垃圾分拣机器人
9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的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at89s52最小系统
9.1、雷达图像清晰。
9.2、通过反射波形、能量强度、初始相位等特征确定异常体性质。
9.3、通过对异常同相轴的追踪或利用异常的宽度及反射时间,计算异常体的平面范围和深度。
9.4、结合地质条件、介质电性特征、被测物体的性质和几何特征、已知干扰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应制作雷达探测的正演和反演模型。
9.5、在提交的时间剖面中应标出地层的反射波位置或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