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ER显原位杂交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的应用体会

阅读: 评论:0

EBER显原位杂交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的应用体会磨球
目的 探讨EBER显原位杂交技术(CISH)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特有的操作与改进方法。 方法 应用CISH技术,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对40例疑为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的病例进行EBER检测。 结果 EBER阳性率为95%;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肿瘤上皮细胞巢的细胞核上,呈棕黄,周围淋巴细胞及正常组织未见明显着;信号定位准确,染结果清晰易辨,无背景干扰。 结论 简化操作EBER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能够节省时间、增强信号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等。
水上步行器
旋转角度传感器标签: EBER;显原位杂交技术 ;淋巴上皮癌;EB病毒
EBER(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为EB病毒的表达产物,是EB病毒编码的mRNA,在细胞核中以高拷贝数存在[1]。人感染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4],在全身其他肿瘤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硬化症、伯基特淋巴瘤等)中也有一定比例的EB病毒感染[5]。部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如淋巴上皮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6-7],EBER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为肿瘤诊断提供必要依据。EBER显原位杂交技术(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是检测EBER是否表达的技术
之一,其原理是利用EBER特异性探针与标本中EBER靶序列互补、杂交后,通过DAB显技术,确定标本中是否存在EB病毒感染,该方法具有极高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石蜡和冷冻切片的检测。目前,CISH已应用于鼻咽癌等肿瘤的辅助诊断,近两年来,本科室对疑为淋巴上皮癌的病例进行EB病毒感染的检测,现把操作体会总结如下。
1.1 材料与方法
第五指令1.1 标本收集
蜡烛杯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疑为淋巴上皮癌的石蜡标本共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3~85岁,中位年龄51.5岁。发病部位:腮腺18例,腭部8例,颌下7例,舌根3例,颈部和颊各2例。10%中性甲醛固定24 h,石蜡包埋,切片厚3 μm。
>竞赛抢答器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11:2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34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上皮   淋巴   检测   技术   原位杂交   口腔   肿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