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保险+物联网+服务”新管理模式发展探究

阅读: 评论:0

电梯保险+物联网+服务”新管理模式 发展探究
王佳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全国各地建筑物加装电梯补贴政策的不断加码,加之老旧电梯更新换代需求 的逐年攀升,电梯需求a日益扩大电梯安全w关乎民生而备受瞩目。从长远看,电梯 “保险+物联网+服务”模式的顺利实施可以 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电梯市场秩序,保 障电梯运行安全。笔者从保险角度分析了电梯综合保险发展难点,并从法律、监管、运 营、保险公司A身等几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我国是电梯生产与使用大国,继起重 机械、厂内机动牢辆之后,电梯作为一种特 种设备,其安全事故也被政府监管部门高度重视2010年,全国多地开始研究地方电梯
保险机制,保险公司也为此专门研发责任险
与企财险,历经近10年探索实践,保险模式
已经从单纯的承保理赔方式向多方联动监
管电梯运锊管理方向转变。N 2018年2月
W务院办公厅下发《_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
电梯质M安全丁作的意见》提出“保险+物联
网+服务”新电梯管理模式以来,各地相关政
府部门更是加紧探究步伐,然而受诸多W素
掣肘.电梯保险发展不及预期。本文旨在分
析新电梯综合保险管理模式发展缓慢的原
W,研究解决之策,期望国内电梯“保险+物
联网+服务”新模式尽早落地
一、电梯综合保险新模式概述
tmch全国各地都在致力于建立适应本地区
向身需求特点的电梯保险模式,但运作方
式、保险需求基本大同小异。
(一)“保险+物联网+服务”电梯管理模
式运作方式
此模式中主要有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通
常是物业公司及业主)、电梯维保公司、物联
企业和保险公司四方参与。电梯使用管
理单位缴纳保险费,并联合保险公司委托电
梯维保公司进行电梯日常维修保养;保险公
司寻物联网企业,利用物联网企业A有系
统实现电梯运行数据传输,满足保险公司理
自行车防盗架赔需求;维保公司利用物联网企业提供作业
系统完成电梯保养、维修T.作。
可见,保险公司不再单纯是风险承担
者,同时也是电梯安全运维的监督者。
(二) 新电梯综合保险保障内容
总结已试行电梯综合保险区域的保险
方案,地方政府对电梯的保险需求集中在电
梯本体损失、保养费用、第三者责任几方面:
(1) 电梯本体损失,外来意外与机械损
坏因各地监管部门需求而异;
(2) 常规保养费用,承担电梯定期维护
保养费用;
(3) 乘梯第三者责任,主要包括乘梯人
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但不包括电梯管理
T.作人员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以及闲梯事故
经济补偿
2020年11月•上海保险
61
理论与实践
Theory & Practice
监管当局
►图1“保险+物联网■服务”新管理模式
此外,个別地方政府还提出将老旧电梯 大修、报废更换成本、电梯制造商质魅责任
风险、维保公司维保人员因公发生人身伤亡 的雇主风险一并纳入综合险保障范围,以求 一份保险可以满足电梯所有关系方的风险
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效州
二、影响新电梯综合保险管理模式
发展因素
据了解,2016年,浙江台州开展电梯责任保险;2017年,杭州市拱墅K和绍兴市进 行"电梯养老”综合保险试点.截至2018年 底,浙江省电梯责任保险投保M近13万台,檀盖率约24%,2019年7月南京开始推广
“第二代”电梯安全保险,现投保比例已超
60%四川成都、河北等地近年也在积极推
动电梯综合保险机制建立并制定相关政
油田水处理策然而,尤论从参保率、保险览盖率还是|保险公司经苻结果肴,0前试点地方状况不 |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因家•影响3
g(一)保险主体意愿低
_ 居民小K业主保险意识远低于商业楼
1宇的物业管理单位与租赁企业,且对费用成本敏感度高为实现远程监控电梯运行功
能,需在电梯上加装传感设备,其支出成本及
购买保险的费1丨丨支出短期内可能高于原电
梯管理模式支出成本,协调民调r.作繁杂,民
意难统一。再者,保险公司的加人打破了电
梯管理单位与电梯维保企业的原合作模式,
降低了物业管理单位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而言,因电梯数
M众多且地域分散,承保耗时费力,还要寻
冇能力满足保险服务需求的物联网企业,
静压实验增加承保成本,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效,保险
公司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保险产品缺失,无法覆盖全部保险
需求
保险产品缺失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一份保单无法承担多W任主体风
险转移一份保险合同只能为具备同种保
险利益的投保人提供保险保障电梯制造
商对电梯的保险利益来源于《产品质量法》,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对电梯的保险利益来源
于管理权及经穴权,维保企业对维保人员的
保险利益来源于《劳动法》及《丁.伤管理条
例》一张保单无法同时承保电梯制造商、
电梯管理单位、维保企业的不同保险利益引
发的保险需求
二是保险需求包含未纳入保障范围的
W险。目前保险市场中已注册的电梯保险
产品有*梯安全综合保险和电梯责任保险
两种,仅承扪被保险人不可控制、不吋预见
的事故造成的电梯本体损失及乘梯人的人
身伤亡或物损。电梯定期维保费用、年度检
测费用及老旧电梯部件更新换代成本均属
于电梯运营同定成本3试点保险公司尽管
通过特别约定部分纳入保障范围,但因缺少
标准条款约束,影响了理赔服务推进若要
将此纳人常规保障内容,需向金融保险监管
部门报批才能投放市场。
(三)保险公司易亏损,业务驱动力不足
保险公司盈利耑从定价和赔付两方面
考虑。
首先,电梯综合保险现行风险定价模型
缺失。因以往市场中已存在的电梯安全综
合保险与电梯责任保险业务规模占比很小,
故保险公司没有针对电梯单独建立风险定
价模型,往往参考同类保险产品平均费率报
价,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电梯综合保险试点
区域:以杭州为例,参与试点汁划的东苑小
K参保电梯已使用10年,青莎阁小区参保电
梯已使用13年。一般而言,三菱、日立等日本
电梯报废年限约15年,奥的斯、迅达、通力等
欧美电梯报废年限约25年。国产电梯大部分
都是参照H本标准设定,电梯报废年限也在
15年左右。可见,试点小区电梯属于典型老
旧电梯,业务风险远超常规电梯保险市场
再者,对维保费州、电梯大修更换等间定支出
成本的承保不适用于大数法则的设定,保险
费除了纯风险费率考虑,还需要考虑间定成
本测算,保险公司传统定价机制已不适用。
其次,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从
业务M看,保险公司无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
管理成本从理赔看,保险公司对电梯维修
方案的议价能力弱,传统电梯保险业务理赔
一直停留在“洵价报销”阶段。电梯大小品
62
牌繁杂、配件采购渠道也影响价格,无法实 现价格透明与车险定损理赔方式不同,市 场上缺少类似车辆零配件价格信息咨询的第H方企业进行电梯配件价格搜集更新的相关辅助T.作。若要保险公司句建电梯配件价格库,与目前有限的业务t t相比,保险 公司显然缺乏这样的动力。冉#,我国电梯 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外资品牌企业占据,外资电梯制造商会要求指定其合作或专J4电梯维保单位负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否则 影响电梯质保服务,导致保险公司对电梯维 修商的选择权薄弱,缺乏对电梯维修方案及 维修预算的费用控制能力:
(四)缺少全国通用性电梯运行监控平台支持电梯保险模式发展
试点K域电梯保险业务开展主要依赖合作的物联网公司自有作业系统与保险公司系统的对接来实现电梯运行信息传输、维 保质M监督评价以及保险理赔事宜。这种 方式的优势是可以实现保险公司个性化业务管理:求物联网公司以销售电梯传感装置提供监控服务获利,保险公司无疑是一 条稳定优质的合作渠道,W此,其与保险公 司配合度很高短期来看,电梯保险模式起 步相对容易,但长期来看,此种方式并不适合在全国其他地方推广复制,
第一,物联网公司受规模限制,以地域 化经营为主,自有电梯运行监控系统标准不 一,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尽管物联网公司愿 意迎合保险公司需求做系统研发,但W研发 需求主要匹配保险公司需求,
对物业单位、政府等类型客户适用性低,W ifi]更期望保险 公司承担研发成本,自主研发意愿不强而保险公司在承担自身系统研发成本的同时,并不愿意承担物联网企业系统改造成本,若 面向多地多家物联网企业更是不可能
第二,电梯保险模式参与方变更引发额 外成本增高。电梯保险保单H前仍是一年 一签,存在保险参与方变更吋能:若保险公司变更,意味符物联网公司需要重新响应新
保险公司需求,完成系统对接改造或加装传
感装置,这将产生额外的成本投人;若物联
网企业变更,原物联网企业加装在电梯上的
传感设备是否通用、新物联网企业系统是否
能满足保险风险管理需求,这些问题也需要
保险公司通过内部系统流程调整来一一解
决,费时费力。
第三,电梯监管责任落实到地方,各宵
甚至同省不同地市、区县的监管部门因自身
需求及电梯市场特点不同,监管侧重面也会
存所不同,造成电梯监管及维保理赔服务的
差异化程度较大,系统设计可复制性低,为
电梯保险管理模式推广增加了阻碍
(五)缺少与电梯保险新管理模式配套
的监管体系
回顾政府提出新电梯综合保险的目的,
是期望通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及成本
控制方式辅助政府职能部门实现对电梯运
行风险的管控目前,各省市地方政府推行
的实施意见更多集中在鼓励发展电梯保险
业务、增加保费支付渠道、多投保主体情况
下如何划分保费等层面,缺少系统的电梯保
险运行监管体制在执行层面上的建立。对
保险公司而言,需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给出
电梯保险产品研发政策方向指引,地方监管
部门要给予保险公司职责定位,明确电梯保
险各参与方,如电梯制造和使用单位、电梯维
保公司及物联网企业的角分丁.。更重要的
是,保险公司与地方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共
享,建立对违规企业的联合惩戒机制,这样才
能实现电梯保险新管理模式的设计初衷,
三、电梯综合保险发展建议
(一)探索电梯强制保险立法,完善电梯
保险管理监管体系
1.立法推行电梯强制保险,从根源上解
决投保难问题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通过
立法推行强制性电梯保险我闻依赖企业
与民众主观意愿,鼓励发展电梯保险业务的
倡导收效低,建立强制性保险机制势在
必行。
在立法基础上明确电梯不同利益方应
购买的险种,并区分商用、民用确定基本保
额电梯制造单位为其制造电梯购买特种
设备产品质M责任保险,电梯使州管理单位
购买电梯安全综合保险,电梯维保单位为维
保人员购买雇主责任保险,如必要,还可考
虑为维保单位研发维保责任保险。如此,n了
以全面衔盖电梯各类风险,不同责任主体均
有保险保障且不重复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因事故责任方不明
影响理赔效率,从政策层面可以建立“小额
快处,优先赔偿”的理赔机制,优先在电梯安
全综合保险中赔偿,由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指
定各区县技术部门负责事故原因鉴定,后期
保险公司以技术部门鉴定结果为依据,运用
保险代位求偿机制再向具体责任方及对应险
种的保险公司发起追偿,这既可满足电梯维
修的资金®求,又能保障保险公司合法权益
2. 增加保费支付渠道,建立保费补贴
机制
电梯综合保险保费支付渠道多元化,参
考个别地方政府保费支付实施办法意见,可
在维修资金、物业服务费、公共收益中列支,
具体可在电梯管理规约、物业服务合同中进
行约定。与此同时,H前电梯保险业务发展
处于试点初级阶段,承保的电梯设备普遍老
旧,现行保费收入不足以支撑保险公司实际
运营成本,违议各地制定适宜的保费补贴政
策,提高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
3. 优化维修基金使用政策
尽管保险公司承担大部分电梯风险,但
仍存在非保险风险需要电梯使用单位白
担。对老旧电梯大修或更换的成本也是比
例赔付,无法全额赔付优化现有维修基金
申请流程,提高维修基金应用效率,才能史
好地与电梯保险配合,满足基层实际需求
2020年11月上海保险
I 理论与实践
Theory & Practice
二维码访客系统监督治理
•电梯管理 •应急处置 •移动执法
维保修复
•实抱施救及故障维修 •提供维保服务
太阳能小屋运行数据处理
•响应救援
•维保派工及维保内容标准化 •储存电梯维保数据
电梯管理
•一键呼救 •报案索赔
•维保企业服务评价
保险理賠
•报案接口,远程查勘 .维保作业风险审查 •生成电梯风险档案
►图2电梯运行监管平台思路
4.建立电梯保险监管模式配套机制
电梯监管涉及到特种设备监管部N 、市 场监管行政部门、地方住建部、银保监会等 多个机构。因电梯数M 多、分布广、承保前 手续繁多,故需要从政府层面梳理各政府部 门、保险公司及保险参与者在投保前、投保 后、续保时应履行的职责,来推进电梯综合 保险服务。
另外,需要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 制保险公司不是执法部门,无权对不法经 营行为进行处罚,需要与政府部门建立信息 互通机制,才能有效推进电梯维保市场的健 康发展。
I  (二)搭建全国统一的电梯运行监管画平台
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统一标准化电梯信
1息采集需求与电梯运行安全标准政策.由国
g 家电梯监管部门牵头负责全国电梯运营平_ 台筹违,与电梯制造企业自有物联网应用平
Z  台系统及外部合作物联网企业f 丨有研发系
统对接,实现信息传递保险公司作业系统 也与政府监控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满 足电梯投保与
理赔、风险管理需求:保险公 司作业系统与统一的电梯运行监控平台对 接,一方面大大减少第三方加装电梯传感器 的成本,为电梯使用单位节约安装成本,同 时,系统标准化程度提高,nr 减少保险公司 研发成本,降低W 保险参与方变更带来的额 外成本。
(三)保险公司加紧研发合适的保险产品
第一,明确电梯综合保险产品条款修订 方向。调整现行条款中关于电梯闲人风险、
电梯维保费用、老旧电梯报废大修等风险保 障的标准化条款。保险公司的“兜底”不等于
全包,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保单位基本责任 义务仍不能松懈完善赔偿处理约定,参考 国内电梯平均使用年限约定汁提折旧标准, 对老旧电梯可承担责任比例予以固化
第二,设计可同时满足电梯制造商、使
川单位、维保企业保险需求的组合式保险方 案,适当应用放弃追偿条款,避免因电悌主 体责任不清影响保险服务。
第三,研发与电梯制造商、维保企业责 任风险匹配的保险产品,为未来强制保险制 度推行做准备。
(四)建立电梯综合保险定价模型并寻 外部专业监管公司辅助
搜集电梯市场事故与电梯信息数据,建
立模型,合理测算纯保费与调整费率系数 寻专业电梯检测或维修资质公司作为保 险公司理赔力量的有效补充,合理控制业务 赔付风险〇
从长期看,建立“保险+物联网+服务”电 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电梯事故给社会、 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 措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完善电梯保险 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保险+物联网+ 服务”的电梯管理模式在全国顺利实施指日 可待。2D
64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09:0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3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梯   保险   保险公司   综合   企业   成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