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的级别与分类

阅读: 评论:0

PACS的级别与分类
PACS的级别与分类
PACS, 上海, 级别, 分类
作为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和工作手段信息化的产物,PACS是集影像、通信、网络、计算机及存储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而成。伴随着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ACS的需求、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由此PACS本身的概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着眼于不同的系统目标、应用需求和系统结构可对PACS做如下分类:
Mini PACS 这是一种纯图像的PACS系统,实现几台影像设备图像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系统只包含病人的基本信息、设备信息、位图信息等,尚未满足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有人称这类PACS为Mini PACS (微型PACS),也称之为设备级PACS。目前有些厂商提供的CR/PACS、DR/PACS均属于这一类。
涵盖RIS的PACS 这一层次的PACS系统连接一个影像科室内所有影像设备,对其图像做集中存储,实现科室内影像数字化诊断,实现不同设备的图像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共享。为保证系
统的实用性,PACS 系统与病人相关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具有病人信息登录、预约、查询、统计等功能,即PACS要与RIS融合,或说这一层次的PACS本身就要包涵RIS的所有功能;科室级PACS主要是以放射科室为主,兼顾及其他影像科室。
Full PACS 人们把以满足以数字化诊断为核心的医院整个影像工作过程的PACS称为“Full PACS”,又称为Hospital PACS(全院整体化PACS)。系统将医院所有影像设备连接互动,实现全院不同设备的图像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共享。医院各个科室围绕影像数据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此阶段的PACS是以数字化影像诊断(无纸化、无胶片化)为核心的大型网络系统,它涉及到放射科、超声科、内镜室、病理科、导管室、核医学科等相关影像科室,将全院影像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配置。系统使影像科室医生可通过PACS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网络中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图像及诊断报告,临床医生通过网络快速调阅病人图像及诊断报告,在网络中为影像医生提供病人其他病历和病程信息,实现诊治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为实现上述功能,系统至少应包括数字影像采集、数字化诊断工作站、影像会诊中心、网络影像打印管理、网络影像存储、网络影像分发系统、网络影像显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和数据交换系统等部分,此外系统还必须和医院其他系统融合,尤其是HIS系统。
由此可见,PACS已经从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简单的纯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建设哪一级别的PACS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从数字化医院角度着眼,在总体规划设计方面,必须考虑系统的发展和扩展问题,避免将来重复投资。
分析与比较
在国内PACS应用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PACS应该算一个大型系统,其设计思路比较严密、完善。首先该系统采用所有影像检查集中登记、集中阅片、集中分发报告的工作模式,不仅方便了病人,而且还方便了学科间的交流,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影像诊断整体水平的提高将产生一定影像。
该系统采用了SAN技术和分中心存储及分发技术,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使得多用户并发存取大量图像时感觉不到等待。同时,它还做到了与HIS的整体融合,使数据充分共享,为检查医生提供各类参考数据(如其他检查结果、相关检验结果以及病历中有关数据),不仅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对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与重庆西南医院的PACS相比,天坛医院的PACS系统规模要小一些,但其实现的功能还是相当完善的。特别是天坛医院在建设系统过程中,把性能价格比和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对硬件设备(特别是存储系统)的设计比较巧妙、经济实用。
虽然天坛医院的PACS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目前放射科诊断医生还不能从PACS系统中及时获取病人的检验报告、病程记录等资料;系统不支持HL-7数据交换标准,在今后医院之间的影像数据交换时,可能会出现不兼容问题等,但总的来说,天坛医院的PACS实施还是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福州总医院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全面PACS的医院,虽然其投入不大,但PACS的应用规模都与西南医院相当。该医院PACS的应用特点是,利用一系列的软件“替代”技术解决了网络带宽不够、服务器超载等硬件系统难题,这是PACS系统建设中的大胆尝试。
无机砂浆未来的PACS应用模式
CCSVCPACS实际上包含两种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即可视化技术)和IT技术。PACS是一个应用系统,随着医院应用需求的多元化发展,PACS应用将融入指令传输、语音传输等新
技术。随着今后各医院之间带宽传输技术的突破,远程医疗将成为PACS的一个重要应用内容,PACS在远程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将使得医学影像信息能够最大化地共享,这对于指导边远地区医院用好核磁设备,提高诊断和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以上三家的PACS方案都体现了一种集中诊断的应用模式,这是改变医院不合理工作流程的重要一步。病人在放射科完成检查程序之后,影像处理技师把动态和静态的PACS影像信息集中传送到可共享的图形工作站上,医生在影像操作间之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检查过程和内容,做出准确的诊断,诊断之后所有信息才可归档。这种应用模式使得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从PACS市场状况看,目前国内拥有实用技术的PACS厂商还不多,其中较典型的有沈阳东软、北京天健和上海岱嘉等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经验积累,都无法与美国通用电器、飞利普等实力雄厚的外国公司相比。国外PACS厂商拥有极为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功能强大的图形工作站,这是国内PACS厂商所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国内医疗行业在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现有医学影像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医院尚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大多数医院中,非标准化的特殊
需求甚至达到70%以上,因此国外PACS产品在中国至今也没有很成功的案例。而国内的PACS 厂商在理解本地化需求,制定较实用的解决方案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给国内的PACS厂商带来了发展的空间。据有关专家分析,在未来4~5年的时间里,80%的国内大、中型医院,在建设PACS系统时仍然会首选与国内厂商合作。
前不久,贵州有一家大医院,投资1000多万元,在医院放射科内安装了一套医学影像设备,随后就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宣传起他们的PACS系统,引得国内许多同行纷纷前去参观,热闹一时。但事后据知情人士反映,这家医院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立的所谓PACS,最终应用并不成功,因为他们的系统仅仅是在放射科内部使用,影像信息相对封闭,没有在整个医院实现共享。
簧网概念上还有些模糊
我国的PACS系统应用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部分医院进行小规模的PACS建设,由于当时国内的影像检查设备多数不支持数字图像的输出,因此基本上采用视频采集和胶片扫描的方式,分辨率等主要技术性能较低,也没有海量存储系统。近几年,随着大量新型数字影像设备的推广应用,部分国内厂商逐步掌握了数字影像的采集和后处理技术,同
时计算机硬件价格大幅度降低,因此,部分大型医院开始了较高水平的PACS系统建设。
然而,从目前的实施和应用状况看,许多医院对于PACS的概念、界线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对PACS应包含哪些内容,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看法上还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例如,有些医院仅有一台医学影像设备加一台图形工作站,或在放射科内部建一个小局域网,将几台影像设备和图形设备连接起来,就号称已经拥有了PACS。事实上,贵州这家医院建立的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只是一个RIS(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而不是真正的PACS。
PACS是通过网络将医院的CT、CR、DSA、MRI、数字胃肠、彩超声、黑白超声、喉镜、内窥镜等影像检查设备连接起来,将其数字化的图像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中进行分类归档存储,按需要快速传输到相关影像使用点,实现影像的长期保存、信息共享,实现医院影像的无胶片传送和存储。PACS 按覆盖的地域范围,可分为放射学影像科范围内的小型PACS、向全院影像科室和临床科室提供影像服务的中型PACS和院际间的大型PACS
投资上的认识误区
最近,记者查阅了许多关于PACS建设方面的文章,有许多观点认为,建设PACS是医院的一项大型工程,不仅需要巨额的投入,而且对网络的要求也极高,没有几百万美元,PACS 工程无法启动。
国内大多数医院目前的网络环境都不太理想,条件好一点的医院可以实现服务器端千兆位、主干网络百兆位,而到桌面只有十兆位的带宽,在这种条件下应用PACS,效果当然不理想。那么,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实现PACS的基本应用呢?
目前国内已有若干家医院建立了成功的PACS应用实例,有些医院仅投入了两三百万元,就实现了PACS的基本应用功能。而对于PACS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传输和显示,他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硬件配置方法,来弥补网络带宽不足和不同层次的显示需求的问题,最终实现了全医院范围内的集中检查和诊断。
为了让用户充分了解PACS实施及应用方法,笔者选取了三个在国内较为典型的PACS应用案例——重庆西南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和福州总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建立的PACS,覆盖了放射科、超声科、胃镜室、病理科等以设备影像为诊断依据的科室,实现了影像的无胶片快速传递、诊断医师观片数字化、临床医师快速得到影像科室的诊断报告和相应的影像。用户关注度
编织袋颗粒
为了建立PACS,西南医院一次性投入了600万元,仅仅相当于其年收入4.5亿元的1.3%。
天坛医院的PACS一次性投资额为300多万元。虽然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天坛医院没有在全医院范围内配置高档的医学影像显示器,在数据存储方面也没有采用SCSI产品,而采用了较便宜的IDE技术,但其PACS应用范围也覆盖了全院所有相关科室。福州总医院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大型PACS的医院,其投资额度与北京天坛医院相近,在PACS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软件技术手段,来解决硬件性能不足等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6-17 13:4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2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影像   医院   系统   设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