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应用

阅读: 评论:0

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应用
  摘要:为提高新疆油田天然气压缩机组的热能利用效率,通过计算烟气余热潜力、设计余热利用工艺和装置参数,选择油田在用的2台天然气压缩机开展了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先导性试验,试验表明,压缩机排烟温度由347℃降至45℃,压缩机组的热能利用率从20%提升至62.9%,年节能效益78.1万元,投资回收期2.3年,且安全性能稳定。该技术的应用,既解决了高温烟气的热能利用问题,又可有效减少高温烟气对空气的污染,是一项节能减排的实用技术,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天然气压缩机;余热回收;热能利用率
老化电阻
   羊毛纸
   
   1.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1.1余热负荷计算
   新疆油田某处理站建有天然气处理系统1套,在用2台470kW燃气压缩机,排烟温度在380~400℃,按降低至50℃设计,计算可回收余热功率为722kW。处理站压缩机余热回收参数见表1。
   表1  处理站压缩机余热回收参数
   处理站原油总需加热负荷为9836kW,天然气压缩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可提供722kW,剩余9114kW由处理站原有的蒸汽锅炉提供。通过余热回收计算[3],单台燃气压缩机组余热回收功率为361kW。燃气压缩机组余热蒸汽锅炉换热功率按900kW设计,额定压力1.6MPa,架空安装。烟气回收余热锅炉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烟气回收余热锅炉设计参数
防粘贴油漆   图1  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流程
   1.3现场应用情况
   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应用以来,天然气压缩机组运行正常,余热回收系统运磁疗被
行稳定。通过对运行参数的统计分析,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应用后,取得了明显应用效果。天然气压缩机的排烟温度从312~372℃降至43~59℃,平均温降291℃;余热蒸汽锅炉每小时生产蒸汽量0.41~0.58t;站内蒸汽锅炉给水温度从15℃提升至72~122℃,平均温升77℃。
防爆鼠标
   2.安全性能评价
   本次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先导性试验,主要工艺是在压缩机烟道尾部末端加装换热装置,将高温烟气引至换热装置内完成相关换热过程,回收烟气余热。该工艺未改变压缩机组的原有工艺流程,也未对压缩机组本体进行改造。仅考虑在压缩机烟道处增设了至换热装置的烟道管线,当烟气外排不及时或不充分时,会造成排烟压力(即压缩机背压)的升高,当排烟压力过高时易造成机组机械故障,通过引风机优化设计,该影响可完全消除。通过对运行参数的统计分析,系统排烟压力可控制在444~566Pa,满足设备要求排烟压力小于1.2kPa的要求,对机组运行未造成影响。同时,改造前后压缩机机组效率测试报告显示,改造前后压缩机的机组效率未发生变化,说明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未对机组效率产生影响。天然气压缩机余热回收系统投用至今,压缩机组运行正常,未出现运行故障,压缩机机组效率未变化,证实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工艺稳定性及系统安全性。
   3.应用效果评价
   节能技术应用后分2次对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运行工艺为1#、2#压缩机并列运行,烟气通过三通阀汇集到余热回收装置。监测结果显示压缩机排烟温度由347℃降至45℃,余热利用量825.3kW,余热利用量占压缩机输入能量百分比为42.9%,天然气压缩机组的热能利用率从20%提升至62.9%。根据现场运行实际,蒸汽锅炉产蒸汽量按0.5t/h,站内蒸汽锅炉给水量为4.6t/h,锅炉给水温升按77℃计算,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投用后,年可节约天然气67.9×104m3(标况),年节能效益为78.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2.3年,节能效益显著。此外,通过对燃气压缩机和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报表分析,投用至今,各项生产参数稳定,系统运行正常处理站燃气压缩机余热锅炉运行情况见表3。运行过程中日产生冷凝水量0.6t左右,冷凝水的产生主要在余热蒸汽锅炉省煤器部分,由于烟气温度降至水蒸气露点温度以下,实现冷凝,设计时对省煤器部分进行了重点防腐,余热回收系统设冷凝水回收处理装置,冷凝水经回收后排入站内污水系统。
   结论
   天然气压缩机是油气生产站场重要的用能设备,其排烟温度高造成能量浪费问题突出,
开展节能提效工作非常有必要。通过分析余热潜力,设计余热利用工艺,开展了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试验,试验证实,该技术使得压缩机排烟温度降低了302℃以上,余热利用量达825.3kW以上,天然气压缩机组的热能利用率提高了42.9%,节能效果显著。试验证明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在燃气压缩机上应用是可行的,该技术的应用,既解决了高温烟气的外排问题,又可有效减少高温烟气对空气的热污染,是一项节能减排的实用技术,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泛。通过对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实际应用及效果跟踪评价,同时验证了天然气压缩机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该技术在新疆油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翼飞.烟道气回收利用一体化技术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8,8(4):11-14.
   [2]王欣.燃气电厂深度余热回收利用分析[J].华电技术,2018,40(12):74-76.
   [3]赵玺灵,付林,张世钢,等.天然气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分析[J].区域供热,2018(4):1-5.
   [4]何安.烟气与液体介质直接换热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2019,9(4):14-17.
   [5]黄兰.新型余热锅炉技术在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J].煤化工,2019,47(1):35-37.

本文发布于:2023-06-17 06:1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1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压缩机   余热   回收   烟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