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阵布置方案分析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示范效果及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性,经对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进行分析,校内5处建筑屋面的可利用面积作如下光伏组件安装、布置方案分析: 根据现场纬度:北纬34.41度,设计最佳倾角不应超过该纬度值。
根据当地的阳光照射条件,每年5月—9月是阳光照射强度最大的时间段,日照辐射总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75%,该时间段的阳光垂直入射所对应的平均安装倾角约为30度。
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需要照顾冬天发电量不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只需考虑全年总发电量最大。
屋面光伏发电系统收安装面积的限制,不适合安装太阳光追踪系统。
结论:综合考虑上网电量、可实现装机容量、发电效率、安装成本等主要因素,该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安装方式为:太阳能电池组件以最佳安装角30°倾斜安装,即所有可利用屋面面积太
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为光伏组件电池表面与地面水平方向呈30°的最佳倾角朝阳倾斜安装,组件的底边为水平方向。光伏组件电池表面的水平方位角与建筑朝向一致。
当光伏电站功率较大,需要前后排布太阳电池方阵,或当太阳电池方阵附近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建筑物或前排方阵的阴影,以确定方阵间的距离或太阳电池方阵与建筑物的距离。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当天9:00~15:00太阳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光伏方阵阵列间距或可能遮挡物与方阵底边垂直距离应不小于D。
计算公式如下(3.1):
(3.1)
式中:
φ为纬度(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该项目纬度取北纬34.41°;
根据上式理论计算和现场考察,光伏组件沿屋面安装,保证周围建筑对光伏组件无遮挡,如下图3.4所示:
图3.4屋面光伏组件安装实例示意图
折合标准光照条件下,项目建设所在地全年平均日有效日照时数3.95小时,组件朝向正南,组件按前后排设置。
自动脱水拖把揉棉机2方阵布置放电效率分析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发电系统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完整的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式发电系统,另一种是非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也称联网系统或并网系统。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包括逆变光伏发电系统(交流负载)和非逆变发电系统(直流负载)两个类圳;非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根据是否带有储能装置分为储能逆变并网和非储能能逆变并网两个种类。无论是独立发电系统还是并网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均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由于这三个部分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而且寿命很长,安装维护也很简便。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最基本元件是太能电池(片), 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目前,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在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等。由一个或多个太阳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
太阳电池(solar cell)是以半导体制成的,将太阳光照射在其上,太阳电池吸收太阳光后,能透过p型半导体及n型半导体使其产生电子(负极)及电洞(正极),同时分离电子与电洞而形
成电压降,再经由导线传输至负载,见下图3.5。
由于太阳电池产生的电是直流电,因此若需提供电力给家电用品或各式电器则需加装直/交流转换器,即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才能供电至家庭用电或工业用电。频率补偿电路
减速机测试台
图4.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原理图
本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直流监测配电箱、并网逆变器、升压变压器、计量装置及上网配电系统组成。太阳能通过光伏组件转化为直流电力,通过直流监测配电箱汇集至并网型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波电流。本工程中
发电功率为650kW,根据相关并网技术原则,直流电逆变为380V交流后并入当地低压电网。
根据光伏电场场址周围的地形图,经对光伏电场周围环境、地面建筑物情况进行考察,建立的本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量的计算模型,并确定最终的上网电量。
(1)光伏系统第一年各月发电量计算如下图3.6
图4.2该光伏系统第一年的发电量为82万度电
(2)光伏系统第一年单位太阳能组件各月发电量如下图3.7
图3.7该光伏系统每瓦第一年的发电量为1.27度电
(3)光伏系统25年发电量如下图3.8
图4.3 25年年平均发电量为74万度电
在光伏电场理论年发电量的基础上,实际上网电量还会受安装倾角、方位角、灰尘、局部阳光遮挡、逆变器效率、输电线损等综合因素影响。
生产H灰尘、雨水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
职业价值观测评系统
项目当地处在市区,考虑到灰尘较大,在不考虑经常性人工清理的情况下,根据相关文献,采用相对保守的数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