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疫情隔离期间如何调节心情

阅读: 评论:0

【科普】疫情隔离期间如何调节⼼情
今年冬季期间,⾯对疫情反弹,隔离⼈们除了对疫情扩散的担忧、恐惧,还有因为⾃⼰轻信他⼈⽽被动导致隔离、因为⾃⼰导致他⼈隔离⽽⾃责、或被他⼈责怪。很多⼈因为隔离导致正常的⼯作、学习和⽣活被迫中断;药物及⽣活⽤品购买受到影响,这⼀系列问题堆积在⼀起,很多⼈内⼼⽆法接受、⽆法适应。
不少隔离⼈员出现⼼烦、紧张、焦虑、愤怒等⼼理不适症状;还有的出现⼼慌、失眠、精神不振。这些都是在⾯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巨⼤压⼒时,⼈体出于⾃我保护⽽产⽣的⼀种应激反应,可表现短暂的⼼理、⾏为、⽣理、认知⽅⾯反应,⼜称⼼⾝反应。这些反应有波动,有间歇,经过个体的⾃我调整,随着时间的延续、疫情控制,这些症状⼤多能得到减轻。适度的应激有利于保护我们远离危险。
⼀、隔离引起的应激状态下常见以下反应:
1.⼼理反应:
(1)焦虑多疑,惶恐不安。隔离后特别关注⾝体的各种变化,将⾃⾝各种不舒服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怀疑⾃⼰⽣病了。可能会出现“不敢按触摸门把⼿”“反复洗⼿、消毒”等⾏为及想法。乙酸乙酯实验装置
(2)恐惧害怕。由于对疾病的恐慌,加上⽹上各种谣⾔,出现过度担⼼等⾏为及想法。
空调铝箔
(3)愤怒暴躁、冲动激惹。在隔离压⼒下变得极度敏感,因⼀点⼩事就急躁、发脾⽓,甚⾄出现冲动⾏为等。
(4)抑郁悲伤。每天都⼗分疲劳、精神不振,什么都不想做,也很难集中注意⼒去思考。
(5)孤独寂寞。由于疫情可能导致⾃⼰孤⾝⼀⼈在异乡隔离,感到孤独寂寞。
(6)盲⽬乐观。多见⽐较固执的⼈,尤其⽼年⼈⽐较多见,不听亲⼈或管控⼈员劝说。抱有“疫情很遥远,不会有危险”“我抵抗⼒强,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不做防护。
2.⾏为反应:
应激状态下出现过度的防护、过度的保护性措施,如回避、退缩、⿇⽊。或者许多⼈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可能导致⼀些冲动的、不理智的⾏为,如⾃残、暴⼒等⾏为。也有⼈采取吸烟、饮酒或有⽹络成瘾等不良⾏为来缓解压⼒。
3.⽣理反应:
⾝体是情绪的记事本,忠实地记载着⼀切,就像世界⼼理卫⽣组织指出的那样,70%以上的⼈会以攻击⾃⼰⾝体器官的⽅式来消化已有的情绪。⽽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是重灾区。应激状态时,由⼼理的焦虑⽽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如失眠、注意⼒不集中、记忆⼒下降、⾷欲不振、⼼慌、胸闷、头晕、头痛等。
4.认知反应:
注意⼒不容易集中;决策能⼒下降,判断⼒下降,优柔寡断。认知评价出现偏差:我太倒霉、为什么是我、⽼天不公平、仇视社会等。
过度焦虑、恐慌会降低⾃⾝免疫⼒,不仅影响⾝体健康,还会影响⼼理健康,要及时调整情绪。
⼆、如果有不良情绪,隔离⼈员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调节情志:
1.调整⼼态,调整认知
(1)要学会接纳这些情绪。出现恐惧、担⼼、焦虑的情绪是⼀种⾮常正常的现象。当遇到这种突如其来的隔离⽣活时,从⽣物学本能上来讲,⼈难免恐惧、紧张,⽆论是谁在这样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感到有压⼒,这是很⾃然的。
(2)了解隔离的意义,认识到隔离是疫情防控所需,⽬前疫情的变化是在掌控之中,要关注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2.”五个⼀“⼼理⾃我调适法
(1)⽣活有⼀定规律。调整良好⽣活习惯和状态,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和睡眠作息规律,对⼼理健康有益。
(2)学会⼀种表达。不良情绪需要宣泄的渠道,以免蓄积的不良情绪对⾝⼼造成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字把情绪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撕碎扔到垃圾桶⾥。唱歌、⼤喊,甚⾄必要的时候⼀个⼈⼤哭⼀场。你认为适合你的、安全的⽅式,宣泄内⼼的紧张、愤怒和不安,千万不要认为哭泣是懦弱的表现,流泪本⾝就是情绪的宣泄和放松,有益于⼼理健康的维护。
(3)到⼀种⽀持。与亲⼈朋友沟通、倾诉,释放压⼒。隔离的是空间⽽不是联系。在隔离期间,碳膜电位器
⼈们多会感到孤⽴⽆援,这时需要多与朋友交流,相互⿎励,沟通感情,加强⼼理上的相互⽀持,建⽴良好的社会⽀持系统。没有跟家⼈在⼀起的,可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式跟家⼈和朋友保持联系。
(4)学会⼀种放松。就是转移注意⼒,达到放松⼼情的作⽤。做平时想做⽽没时间做的喜欢的事情;做⼀些平时使⾃⼰感到愉悦的事情,像看书、听⾳乐、追剧、学习⼀项新技能等。
(5)坚持⼀项锻炼。运动是⾮常好的缓解紧张压⼒的⽅式。⼼情烦躁时,做⾃⼰喜欢的室内运动。如⼋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这种舒缓的运动可达到疏通经络、吐故纳新、扶助正⽓的⽬的,还可以放松神经、改善⼼情。如果不明⽩就上⽹上视频学习或其他⾃⼰喜欢的运动。
三、呼吸调节法
1.⽤⼀个舒适的姿势坐或平躺在床上,⽤⿐⼦缓慢吸⽓,默数1、2、3、4(秒),直到⽆法再吸⼊为⽌。
2.屏住呼吸3-4秒钟。
3.再⽤嘴巴缓慢地把⽓体呼出,默数1、2、3、4(秒)。在呼⽓时⼼中暗⽰所有的烦恼压⼒随着污浊的废⽓都被呼出了,⾝体在慢慢地变轻松。
以上动作重复3-5次就可以体会到放松的效果。可以每天早晨醒来后起床前,晚上⼊睡前进⾏练习,每次练习时长10分钟左右。
运⽤中医⼼理调节⽅法来调节⼼情。要知道中医不但可以抗击疫情,也有很多⾏之有效的⼼理⽅法调整⼼理健康。
中医学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理学理论及诊治技术。《黄帝内经》提出:“恬淡虚⽆,真⽓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减少或调整可能引起内⼼不安和骚动的外界刺激,保持内⼼的淡定与⼼灵的平静就不会得病,也就是要做到⼼灵的健康整个⾝体才会健康。⼈不可能没有情志变化,关键是要保持⼀个动态的平衡,保持平和的⼼态,这是我们养⽣及防病不可缺少
的重要环节。
六字诀是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的吐纳调息法。它是通过呬(si)、呵(hē)、呼(hū)、嘘(xū)、吹(chuī)、嘻(xī)六个字的不同发⾳⼝型,唇齿喉⾆的⽤⼒不同,以促进不同的脏腑经络⽓⾎运⾏。
根据中医五⾏学说春天主⽊,肝属⽊,春季宜养肝;同时因为疫情压⼒很多⼈脾⽓⼤,多是肝⽕太旺盛,所以春季可以练嘘字功平肝⽓。嘘,读(xū)。⼝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嘘⽓功可以对治⽬疾、肝肿⼤、胸胁胀闷、⾷欲不振、两⽬⼲涩、头⽬眩晕等症。肝开窍于⽬,作嘘字功时,⼯夫稍长,则眼可能有⽓感。初时发胀,有的⼈感到刺痛、流泪,拇指感到⿇胀。慢慢地眼睛明亮,视⼒会逐渐提⾼。
1.预备式。两⾜开⽴,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放松,呼吸⾃然。
2.呼⽓念嘘字,⾜⼤趾轻轻点地,两⼿⾃⼩腹前缓缓抬起,⼿背相对,经胁肋⾄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之势尽⼒瞪圆。屈臂两⼿经⾯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次吐字。如此动做六次为⼀遍,做⼀次调息。
五、⽳位按摩放松法
下⾯介绍中医对缓解焦虑紧张有益的三个⽳位:
1.太阳⽳
位置:
酒窖恒温恒湿位置:⽿廓前⾯,前额两侧,外眼⾓延长线的上⽅。
作⽤:缓解疲劳、振奋精神、舒缓头痛。
作⽤:
按摩⽅法: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30-50次。
按摩⽅法:
2.劳宫⽳
位置:⼿掌⼼,第2、3掌⾻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位置:
作⽤:缓解恐惧紧张、镇静安神。发热体
作⽤:
按摩⽅法:可每天不拘次数地点按,每次约2分钟。
按摩⽅法:
3.内关⽳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位置:
作⽤:有效缓解由于过渡紧张引起的⼼慌、恶⼼等症状,并有效缓解失眠。
作⽤:
按摩⽅法:
按摩⽅法: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30-50次。
六、中药浴⾜法
具体⽤法是先把30克左右艾叶放⼊纱布袋包好并捆紧,放到锅⾥加⽔,先⽤⼤⽕煮开,然后⼩⽕煮5⾄10分钟,取汁即可。将药汁兑在温度在40℃或50℃的热⽔⾥;如果⽐较忙,直接把⾜浴包放在热⽔中,等⽔稍微不烫的时候,然后泡上⼗⼏分钟,不超过半个⼩时就可以了。中药浴⾜法即能祛除秽浊之⽓,⼜能放松紧张的神经,睡前30分钟浴⾜还可以有效缓解失眠。七、⾷物解压疗法
建议三餐营养平衡,在保证⾷物多样的基础上,每⽇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素的⾷物,如富含维⽣素B3(烟酸)、维⽣素
智能婴儿床
B6、叶酸、维⽣素B12的⾷物。多吃新鲜蔬果、坚果等。四种B族维⽣素是⼤脑神经递质的润滑剂,如果没有⾜够必需的B族维⽣素,⼤脑会产⽣让⼈烦躁的化学物质。
个⼈简历
Curriculum Vitae
李光英,⽇本精神医学博⼠,主任医师,硕⼠⽣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神志病学后备学术带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项⽬组专家,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神志病疏肝理⽓调神疗法研究室主任。吉林省科技厅课题评审专家、吉林省⾷品药品技术评审专家。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睡眠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委员。在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篇;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四⼗余篇。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多种⼼理疾病的中医药及⼼理有丰富的经验。熟练运⽤认知⾏为、森⽥等多种⼼理疗法,对各类神经症的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吉林省电视台、⼴播等⼼理健康节⽬。
擅长中医药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恐惧症、躯体化障碍、各种神经症及多种情绪困扰。
⽂字:脑病中⼼ 李光英
编辑:朱素亭
审核:韩 雪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11:3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0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隔离   疫情   吉林省   情绪   放松   出现   可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