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运动中的稳定性

阅读: 评论:0

2010年1月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Jan.2010第29卷 第1期 Hubei Sports Science Vol.29 No.1
收稿日期:2009211226
第一作者简介:王勇(1958-),男,湖北谷城人,高级教练,研究方向:射击训练。
作者单位:1.湖北省射击运动管理中心,湖北武汉430000;2.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79●教练员园地●
射击运动中的稳定性
王 勇1,杨勇涛2
摘 要:射击是一项对精确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稳定性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具有特殊
的重要意义,通常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生理和
心理两方面分析射击运动项目的稳定性,提出了一些提高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并对与稳定性相关的
射击运动专项选材也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泄洪闸
关键词:稳定性;生理稳定性;心理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8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983X(2010)0120115203
The St ab ility i n Shooti n g Sport
WANG Yong1,Y ANG Yongtao2
(1.Hubei A dm inistra tive Center of Shooting Sport,W uhan Hubei,430000;2.W uhan Institu2
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 uhan Hubei,430079)
Abstract:Shooting is a s port which is highly strict with stability and accuracy.Stability is very i m portant for
shooters.U sually sta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 o t w o parts,one is physi ol ogy stability and the other is p sycho2
l ogical stability.This essay analyses the stability of shooting in t w o as pects by consulting docu ments.Mean2
while,we p r opose s ome training methods in order t o enhance stability.Further more,we research the choice
of material about shooting s port in relati on t o stability.
Key words:stability;physi ol ogy stability;p sychol ogical stability
  射击是一项以准确性和稳定性著称的比赛项目,无论是步还是手,移动靶还是固定靶,都要求一个“稳”字。尤其是手,由于其呈立姿无依托,重心高,单臂持,支撑面小,稳定性差的特点,对稳定性的要求就更高[1]。不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场上,教练员经常对运动员说的就是要“稳住”,“稳着点”等。运动员也经常用“我必须稳住”,“我能稳住”等自我暗示语。
什么是“稳”?通常人们认为射击稳定性包括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两个方面。生理稳定性是心理稳定性和比赛成功的基础,而心理稳定性则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两者缺一不可。本文从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两个方面,以及与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的运动选材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为广大初级教练员提供一定的训练指导,也希望能为广大射击爱好者了解射击相关知识提供一定的知识支持。
1 稳定性
手射击稳定性是指运动员在射击时心理稳定、站位稳定、身体姿势稳定、握稳定、瞄准稳定及击发稳定的总称[2]。它是手射击运动员专项素质中重要的一项,其重要性体现在:第一,良好的稳定性是取得稳定优异成绩的基础;第二,良好的稳定性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人们把稳定性分为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两个方面。
1.1 生理稳定性
所谓生理稳定性就是在射击时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动作的稳定程度,包括站位、身体重心、握、据、瞄准、击发、呼吸调整等动作细节。它将生理学规律和力学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提高射手的据稳定性,进而更好地把握射击的出、据、瞄准、击发等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提高射击成绩的目的[3]。
目前关于射击项目生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研究认为,教练员在选材的时候,要重点考察与稳定性相关的身体或生理方面的因素,如肩臂稳定性、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如陈昱认为,肩臂动作稳定性、平衡能力、手指本体感觉、简单反应时、智力、个性是射击运动要求的几项选材指标[4]。射击运动员的肩臂动作稳定性和本体感觉则对运动员“人”之间的配合起重要作用,且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的变化、比赛时间等。
射击比赛不仅注重稳定性,同时也注重稳定的持久性,因为射击比赛时间比较长,只有持久的稳定性
才会取得好成绩。据此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们发展出一系列测试项目,如燕式稳定性,平衡能力测试等[5],现在很多运动队都采用这一方法选材,而且预测水平较高。另外,在射击比赛中,臂、手的稳定是支稳定的重要前提,身体(主要是下肢)稳定性好
高放废液
5
1
1
的,臂、手稳定性不一定好,尤其是手,移动靶项目,臂、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尤为重要。为此,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发展了叠弹壳测试,九孔仪测试,点圈测试等测试项目[5],这些都为科学选材提供了依据。那些经验丰富的高级教练员们认为:对初选的射击运动员,如果动作稳定性在6个以下(自、制垒弹壳)发展的潜力就很小,而且发现肩臂动作稳定性与训练年限长短关系不大,这无疑与先天素质有一定关系。
此外,神经系统影响机体的生理系统功能,进而影响其运动表现。当个体面临应激情境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抑制,导致心跳加速、每分射血量增加、血压上升、皮肤汗液分泌增多,而且在紧张时肌肉僵硬、发抖,大脑反应迟钝,信息加工速度受到抑制。这会对以稳定性和准确性著称的射击比赛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研究者就发现,对于同一运动员来说,其命中10环时的心率较9环(及9环以下)时的心率低约8次/m in[6]。国外针对运动员紧张情形下的认知表现的研究也发现,个体在紧张情形下的简单反应时延长,造成认知任务的表现下降。
1.2 心理稳定性
射击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运动。射击运动中的方方面面都与运动员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射击运动员的“感”问题,身体、支稳定与心理稳定的关系,瞄区大小与心理感受性(感知觉)、注意稳定性的关系等
心理稳定性是射手比赛中心理状态或情绪的波动程度,比赛中射手心理活动往往比生理活动活跃,而心理状态的起伏或情绪的波动往往会影响生理和技术等方面的稳定性,左右比赛的胜负。心理稳定性是优秀射击运动员一项必备的心理特征,维持心理稳定也是运动员应掌握的重要心理技能。美国射击专家、21届奥运会步金牌获得者LaHy Bassha m根据个人比赛经验和对百名射击运动员的调查提出,射击比赛80%-90%比的是心理。在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和对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是赢得比赛的关键[7]。
关于与射击密切相关的心理指标,陈昱研究认为,手指本体感觉、简单反应时、智力、个性是射击运动要求的几项心理指标[4]。其中智力水平是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前提基础。俄罗斯的某些训练专家规定“智商(I Q)低于120以下者原则上不能参加国际重大比赛”。捷克的彼得・费古拉认为:“篮球运动员选材时,I Q值低于90分者不应录取”。简单反应时决定着射击活动项目发展的可能。至于运动员的性格特点,人们一般认为射击运动员性格类型更偏向于内向,和场独立型,情绪活动不强烈。苏新勇等对女子射击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发现,女子手运动员在理智性和自控性上得分与非射击项目的女子运动员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坚毅性、理智性、自控性和进取性四项个性特质总得分上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还发现,女子手优秀运动员与非优秀运动员在自控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8]。此外,在选材的时候还要考虑意志力、注意力等与射击专项特点密切联系的心理指标。
总之,不是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经过科学训练都能获得世界冠军的,只有那些具有运动天赋的人,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这已经成为运动训练学界的共识。因此,训练科学化必须以选材科学为基础,只有在正确选材的基础之上,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适合专项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2 稳定性的训练与提高
2.1 生理稳定性的训练与提高
手比赛需要在立姿情况下完成,且通常需要时间很长,稳固的下肢支撑是射击正确动作和稳定性的
重要保障。稳固的支撑是运动员通过自身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调节获得的。如果整体支撑的稳定程度不够高,在射击过程中就需要对上肢肌力进行调节。这样会有几个方面的不利。第一,延长了瞄准时间不利于命中率的提高;第二,人的身体平衡及稳定性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每个运动员稳定性的保持时间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射手根据当下状态,实时调整身体状态,把握击发时机,在“动中求稳”,避免因随着时间延长,身体稳定和平衡程度下降导致的命中率的降低[9]。
谢前乔在指导陶路娜训练时,就要求其瞄准目标时要注重近的,即平正、清晰、准确,不能有丝毫的误差,所瞄准的目标始终是一个区域。瞄准区域的大小由视稳定性而定,并且视力回收(有利于的稳定性),决不能前移,瞄准时注意力集中在持的手和扣扳机的食指本体感觉上,做好保持力量和食指单独正直向后压扣扳机动作,并且要在支平稳中不知不觉的响,自然达成击发[10]。因此,通过身体训练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生理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射击运动的身体训练就是通过一些训练手段来塑造运动员射击比赛需要的专项身体能力的过程,比如肩臂稳定性、身体协调性、耐力等。作为一个射击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就力量来说,没有力,就完不成训练与比赛需要的量,掌握不了起码的基本动作要领;而没有耐力,就没有支的稳定性,尤其是持久稳定性,失去稳定性也会影响准确性。因此,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发展举稳定性和持久性、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的训练中,教练员们总结出了一系列提高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方法,比如持久性举、举哑铃、燕式平衡、闭目旋转。
通过身体训练,运动员应具备完成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所需的专项体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稳定以及清晰的思维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近些年,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对核心稳定性进行研究。核心稳定性是指在经过整合的运动链上,控制腿和髋部以上躯干部位的姿势和躯干运动,使肌肉完成最佳做功,使力量在运动链上各个环节直至肢体末端有效传输和控制力量的能力[11]。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核心肌。训练必须避免单个平面上的运动,因为单个平面的运动会“隔离”某部位肌肉或某个关节。训练可以从近端开始,然后拉长力臂向远端过渡,通过调节力臂的长短来调节肌肉发出的动力大小和负荷量。训练的目标则是在整体运动链上实现各个运动环节的协同兴奋。
研究表明,核心在产生局部力量、保持身体平衡、降低腰背受伤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态下的控制能力,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和稳定性[12]。目前为止,对于核心稳定性的测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6
1
1
不良图片过滤
标准。一般通过核心区的肌肉力量来反应核心稳定性的大小。如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如肌电图[13]和等长动态测力计[14]等测定特定肌肉的相对力量。比如,以单脚站立平衡能力测试为例,要求被测者单脚站立,身体若有侧移或摆动姿势,向内或者向外旋转,这些都提示核心稳定性有缺陷。如果单脚站立做得很好,可以通过增加难度单腿屈曲时(站立腿屈曲从1/4增到1/2)测试,进一步评估核心稳定性[15]。
2.2 心理稳定性的训练与提高
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竞技场上比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心理。“埃蒙斯现象”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心理变化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现在,国内很多运动队都非常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运动员也逐渐意识到并认同心理训练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呢?为此,我们聘请了国内知名的运动心理学家长期对运动员开展心理咨询和训练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2.1 认知指导
认知指导的理论基础是贝克的认知疗法或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是引导运动员对自己的现实想法进行分析,对积极想法加以明确和肯定,消极想法加以干扰和消除,对原有认知进行调整,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运动员在测试赛或比赛中对自己技术产生的怀疑,在赛前准备过程中出现的信心不足或盲目自信,赛前状态焦虑,比赛目标的制定等。
2.2.2 明确比赛心理定向
比赛前的心理咨询虽在平时的咨询基础上进行,但它有明确的指向性。即让运动员明确,
比赛前或比赛中将注意集中技战术动作和程序,而不被结果干扰[13]。明确比赛的心理定向,最根本的还是要让运动员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也就是说对自身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定位。
2.2.3 意向控制
明确心理定向后,选择控制心理活动的具体策略,即控制视域、注意、表象活动的方
法。赛前在制定方案时,要与运动员共同研究比赛中适合自己的控制心理定向的方式和简短有效的控制语。比如,“我平时训练成绩很好,这次比赛我一定行”,“我有能力克服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等积极的暗示语。
2.2.4 抗压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抗干扰和心理抗负荷能力的训练,让运动员在实际的情景中去感受心理训练所带来的心境的变化以及控制训练和比赛的能力的提高。主要方式有:要求成绩的射击(10环)、对抗赛(环数低者下)、决赛练习的方式、有奖有罚的射击、最后一定胜负等。
2.2.5 比赛心理准备
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是增强心理稳定性及适应性,以保证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使运动员在各种复杂的比赛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体、技术、战术的最高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主要有明确比赛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收集与比赛有关的各种信息,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办法等。
运动员比赛期间心理状态调整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心理稳定性。主要方式有主动和教练交谈、静坐养神、调整呼吸、自我暗示等。此外,在平时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表象训练、放松训练、自我对话等基本心理技能的训练。
3 结语
射击运动是以准确性和稳定性著称的比赛项目,它对运动员的注意力、稳定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前面提到的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对一个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射击运动选材的时候,教练员应该以此两方面为依托,重点考虑与稳定性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另外,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认真加强运动员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的训练,但同时要注意对于不同阶段水平的运动员侧重点应该有所区别。对青少年运动员应该首先注重生理稳定性的训练,这主要通过身体训练形成,以心理稳定性训练为辅;对于那些优秀运动员,由于他们的技术动作基本已经定型,此时就要重点关注心理稳定性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合理正确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以正确的心态去比赛。
参考文献:
[1] 张建功.对男子自选手慢射姿势稳定性的分析[J].湖南理
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2):91-94.
[2] 王 慧.手射击稳定性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8,21(3):86-88.
[3] 王 镭,李 慧,贝 妮.对射击动作精确性与稳定性的研究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4] 陈 昱.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的研究[J].首都体
育学院院报,2003,15(3):95-97.
[5] 雷 波.稳定性是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基础条件[J].中国新技
术新产品,2000(3).非隔离电源模块
[6] 陈丹萍,周家骥,陆大江.射击运动员心率与命中率的监测与
调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53-57.
[7] 刘淑慧.射击比赛心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06.
[8] 苏新勇,陈丹萍,王建洲,等.女子射击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
究[J].山东体育学院院报,2006,26(3):64-65.
[9] 张 恒.对手慢射“第一稳定期规律击发”的探讨[J].射击
射箭参考资料,1984(2):1-2.
[10]乔 曦,王 亮,陈 刚.对射击心理选材研究现状的综述
[C].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11]周 瑾.核心稳定性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8,31(12):1710-1714.
三通截止阀
[12]陈 勇,陈 晶.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
报,2008,30(4):108-109.
[13]McGill S.Lo w back dis orders:evidence-based preventi on and reha2
bili-tati on.Cha mpaign(I L):Hu manKinetics,2002:239-257. [14]Nadler SF,Malanga G A,DePrince M,et al.The relati onshi p be2
zeidant w een l ower extre m ity injury,l ow back pain,and hi p muscle
strength in male and fe male collegiate athletes.Clinic J Sport-
Med,2000,10(2):89-97.
[15]李文娟,卢 健.核心稳定性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J].浙江
体育科学,2008,30(3):119-122.
7
1
1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11:2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08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稳定性   运动员   射击   心理   比赛   训练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