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整理

阅读: 评论:0

1、免疫学绪论
掌握免疫的定义及其三大功能;
掌握免疫系统的概述;
掌握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述。
免疫的传统定义:指机体有抗再感染的能力。
免疫的现代定义:机体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nonself)的功能,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
的稳定,异常情况下发生免疫性疾病。
识别SelfNonself的标准:Self是属机体胚系基因编码的产物;也是机体免疫系统发育过程
中遭遇过的物质。
蚀刻工艺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稳定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生理屏障(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DCNK细胞等)和补体等体液分子。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先天性、可遗传、无特异性、无记忆性、应答快,作用范围广。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记忆性、MHC限制性。
问题:
1、试述机体免疫力如何实现? or试述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和消极表现?
参考要点:免疫的概念及免疫功能的双面性。(详见课件)
名词解释:免疫
2、抗原
掌握抗原、表位的概念;
掌握影响抗原作用的因素,尤其是“抗原的剂量和进入途径”;
熟悉抗原的分类;
了解超抗原和佐剂的概念(*考博)。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
智能药盒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是:大分子性、特异性、异物性。
影响抗原作用的因素是:抗原的性质、宿主的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等、抗原进入机体的途
径。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抗原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依次为:皮内 > 皮下 > 肌肉 > 腹腔 > 静脉,口服
易引起免疫耐受。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1/8

抗原表位的类型
特点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
氨基酸连续性
连续线性排列
不连续空间构象
位置
任意位置
分子表面
特点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受体(R)
TCR
BCR
来源
蛋白质为主
蛋白质、多糖、脂类等
位置
任意位置
分子表面
性质
8-17AA线性表位
5-17AA、5-7单糖/核苷酸
APC处理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线性
MHC限制性
特点
TD-Ag
TI-Ag
化学性质
蛋白质为主
多糖为主
结构特点    复杂,兼具两种表位
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
抗体类型    各类
活化的B细胞    B2
免疫记忆    有
简单,具重复B细胞表位
体液免疫
IgM
B1
Forssman抗原: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异嗜性抗原。
特点
内源性抗原
APC
侵入/胞内合成
加工位置
内质网
来源
病毒蛋白/肿瘤抗原
提呈分子
MHC-I类分子
外源性抗原
从外摄取
溶酶体
病原/吞入物
MHC-II类分子
问题:
1、    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2、    试述影响抗原的因素。
名词解释:抗原、表位、异嗜性抗原。
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抗体
必须掌握调理作用与ADCC作用的名词概念;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定义;
能运用五类抗体的临床检测意义;
2/8
抗原类型按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电动美容仪
免疫分子按照存在位置分为分泌型(AbCCK等)和膜型(LDAHLA等)两类。
抗体是抗原刺激B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其基本结构是2条重链
2条轻链由二硫键联接而成。V区/可变区/高变区/CDR与抗原结合的部位,C区中CH1和
CLIg遗传标志所在,IgGCH2和IgMCH3含补体结合位点,IgGCH2还与穿过胎盘有
关,IgGCH3与IgECH4具亲细胞性,故C区的主要功能是激活补体、结合Fc-R、穿过胎
盘和黏膜等。
方式    调理作用    ADCC作用
不同点    吞噬细胞、颗粒性抗原、吞噬作用    杀伤细胞、靶细胞、细胞毒作用
共同点    IgGFab结合抗原,Fc结合免疫细胞的Fc-R
按重链C区表位可将抗体分为IgGIgMIgAIgEIgD
IgG: ①分子量最小,含量最高,占75%~85%,是机体中主要抗感染的抗体②是唯一能通
过胎盘的抗体,对新生儿抵抗感染起重要作用③是抗体中半衰期最长的④个体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IgM: ①五聚体,分子量最大②高效抗感染抗体③是最早出现的抗体,胚胎晚期开始合成,天然血型抗体属IgM④膜表面IgM(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
IgA: ①有血清型(IgA)和分泌型(SIgA)两种存在形式②局部抗感染抗体: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胃肠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③出生后4-6个月合成
IgE: ①含量最少②与遗传有关③亲细胞抗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与抗寄生虫感染有关
IgD: mIgD是成熟B细胞的标志②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产生③生物学功能不明
免疫球蛋白按轻链C区表位不同分为(按轻链C区N端氨基酸排列不同来分亚型):lambda型和kappa型,且lambda/kappa=1.9
McAb:由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的抗体。
名词解释:抗体、ADCC、调理作用、McAb
ADCC: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当IgG与具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的IgGFc受体结合,促使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导致靶细胞死亡。→细胞毒作用
调理作用:IgG的Fab段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其Fc段可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通过Ig的Fab段与Fc段的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促吞噬作用
4、免疫分子
掌握补体和细胞因子的定义;
熟悉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及异同;
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掌握细胞因子分泌方式和共性。
体是存在于人体血清和体液中的一组具酶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溶细胞作用。
机体抗感染时激活补体的途径依次为:旁路途径、MBL途径和经典激活途径。
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病原微生物    LPS、酵母多糖等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溶菌溶细胞作用、炎症介质作用、调理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等。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其分泌方式有自分泌、旁分泌和
内分泌三种,且具短时自限的特点。其共性是: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和拮抗性。
3/8

       
掌握LDAMHC限制性的定义;
掌握MHC两类分子的比较;
理解膜分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熟悉粘附分子的工作形式。
免疫细胞的膜分子按功能分有抗原分子、受体分子、黏附分子和HLA分子等。
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
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目前以分化(CD)分子为其命名。即以
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
一个分化。表达方式为CDn
乳化液废水处理
黏附分子AM)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以受体-
配体结合的形式工作。它属于LDA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位于人类第6号染体短臂上的紧密连锁的基因,
其表达的膜分子为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原肽结合槽    结合抗原肽      组织分布    提呈抗原    所识别细胞
HLA-I两端封闭    8-10AA    所有有核细胞    内源性抗原    CDs+CTL细胞
HLA-II两端开放    13-17AA      APC、活化的T细胞  外源性抗原    CD4+Th细胞
MHC限制性T细胞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同基因型的MHC
子。//指T细胞以其TCR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
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4+Th细胞识别类分子提呈的外源性抗原,CD8+CTL细胞识别I
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推荐后者,因其清晰)
问题:
1、    试比较内病外治MHC-IMHC-II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递呈抗原肽等方面的特点。
2、    试述LDA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概念与关系。
名词解释:补体、细胞因子、LDAMHC/HLACD分子、粘附分子
5、免疫细胞
掌握主要免疫细胞的功能特点和膜分子;
了解T细胞、B细胞的分化过程,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免疫细胞(Lymphocyte)按功能可分为适应性细胞、APC和固有细胞。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08:3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0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抗原   免疫   细胞   分子   抗体   作用   功能   结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