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复习备考辅导材料
第一篇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分析
一、考情分析
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高中学段教师资格科目三的考试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通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模块。从近几年真题来看,试题类型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技术设计题、教学情境分析题、教学设计题五种题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 二、题型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宣传帽
通用技术科目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通用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的内容。在历年真题中,通用技术学科专业知识题目为7道,《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题目为1道。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考查方式一般以原文形式考查为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识记,通用技术学科专业知识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基础知识。
真题示例:
在使用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剪金属丝时,其轴的主要受力形式是()。
自锁螺钉
A.受拉
B.受剪切
C.受扭转
D.受弯曲
游艇门(二)简答题
通用技术科目简答题共1道大题,分为2~3个小题,通常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考查通用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的内容。考生要熟悉通用技术学科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还可能涉及一些生活常识。此类题目相对简单,考生作答时应注意答题要点要准确、全面,不需长篇大论,注意答题要点和得分点。
真题示例:
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实物图,请完成下列任务:
(2)该高压锅压力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是什么?
(三)技术设计题
通用技术科目技术设计题共1道大题,都会让考生设计并绘制立体图或者结构草图,考查考生绘制简单技术图样的能力。此类题目相对较难,考生需充分了解题目中所给的实物特性,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对该物品进行有创造性地设计或改进,同时还需要考生具备作图能力。
真题示例:
材料:
使用平板电脑时,手臂容易疲劳,为解决此问题,请你用一块复合木板(尺寸为1000mm×500mm×5
新型网络广告
mm)设计并制作一个平板电脑(300mm×200mm×10mm)的支撑架,辅助零件自定。
要求:
(1)可实现平板电脑的平稳放置;
(2)可实现一定角度的调节;
(3)可折叠,方便携带。
请根据上述要求,画出立体图,标注主要尺寸,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教学情境分析题
通用技术科目教学情境分析题共1道大题,分为2个小题。此题材料是一段课堂教学情境,两个题目设置每年固定,第一问分析教师的教学优点,第二问分析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作答此类题目要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评价理念研究透彻,能够发现材料中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据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真题示例:
在学生学习了《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的相关知识后,某教师开设了一节“系统的基本特性”公开课,其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这里有一辆山地自行车,在今天这一节课里,我们将从技术角度来认识自行车,同时,学习“系统的基本特性”这节内容。
【师】这辆自行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自行车的部件还能减少吗?这些部件的安装的位置是唯一的吗?研究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玩。让我们动手玩一玩,拆一拆自行车,当然,不是拆我面前这辆。老师为每
个小组准备了一辆儿童自行车,请各组同学在拆的同时,结合以上三个问题,探讨构成系统的条件。
【生】好。
网络电视广告学生拆儿童自行车,约5分钟。
【师】请第二组派一位同学回答构成系统的条件是什么。
【生】(照着书本念)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整体的功能是局部所没有的。
【师】自行车被拆之后就不构成系统了,因为不符合关系条件和功能条件。
【师】对于这辆自行车,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功能的子系统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承重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
……
【师】下面我们讲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整体性。
教师板书:整体性。
【师】如轮胎是自行车的组成部分。若轮胎这个部分爆裂了,将导致自行车整体功能失常,这反映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难总结出:系统任何一个部分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
山地自行车系统代步的整体功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有序搭配成一个有机整体后才具有的,任何一个要素或子系统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这一功能的实现。同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认真听讲,不时地在书上作标记。
教师按照以上方法,以自行车为例,一一阐述了系统的目的性、相关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用时约25分钟。
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师】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的学习,能够理解系统的含义,并准确地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另一方面是人生道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有意识地培养系统的观点,多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动态的思维看待问题,提升自身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离下课还有5分钟,学生自学,做练习题。
问题:
(1)分析该教师的教学优点。
(2)分析该教师的教学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设计题
通用技术科目教学设计题共1道大题,是试卷中分值占比最大的题目。此题目要求考生在设计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题干一般为三个材料,材料一是《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材料二是面向的学生情况及设计课程前后的知识内容,主要用于选择教学方法及设计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材料三是课程教材内容,主要用于设计新授环节及其他环节。
真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关于“设计的交流”的内容标准为: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材料二高中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投影的相关知识。
材料三某高中通用技术教材“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一节关于“三视图的视图”的主要内容为:物体具有长、宽、高3个方向的尺度。用正投影法将物体投影到一个投影面得到一个视图,反应物体
两个方向的尺度。为了能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采用3个视图来描述。
如图所示,为了得到3个视图,我们采用称为三投影面体系的3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图a)。正投影面用V表示(简称正面)、水平投影面用H表示(简称水平面)、侧投影面用W表示(简称侧面)。将物体放在这3个投影面之间,用正投影方法将物体分别向3个投影面投影,得到物体的3个视图:在正面上的视图叫主视图,在水平面上的视图叫俯视图,在右侧面上的视图叫左视图(图a)。这3个视图被定为机械制图里常用的基本视图。
为了能在同一平面上表达三视图,需要把3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上,我们规定正面不动,将水平面向下旋转90度,将侧面向右旋转90度(图b),图c为展开后处在一个平面上的三视图,实际画图时,边框不必画出(图d)。
要求:
塑料破碎机刀片
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篇教案,内容包括:
(1)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