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争

阅读: 评论:0

方寸之争
作者:暂无
除铁来源:《新经济》 2013年第12期
    忙着占领手机应用市场的百度,无奈被奇虎360和阿里巴巴夹在中间,前面刚想收购UC阿里巴巴却中途杀出,后面想搞好移动安全却不如奇虎360。
    文 NEW ECONOMY记者 关崇威
竹筏船    图表 耿越
    忙于在移动安全领域盯住奇虎360的百度,却在手机浏览器市场上被阿里巴巴逼到了墙角。
    2月中旬,百度低调收购由旅美华人创办的TrustGo移动安全公司,用以对抗奇虎360的手机卫士。由于奇虎360在手机浏览器业务上仍相对较弱,市场上也频繁传出百度意图收购手机浏览器公司“UC优视”(以下简称UC),用以全方位对抗奇虎360的消息。
    据了解,在百度与UC的沟通过程中,双方各提出了一种方案。最初的方案是UC要求百度以10亿美元对其进行100%收购,百度没有同意;第二次是百度提出出资4亿美元占比49%,但UC没有接受。
梭子鱼综合症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第一种方案,显然UC的提价过高。要知道,即使是201 1年百度对去哪儿网的投资,也仅3.06亿美元。而针对百度的第二种方案中,UC则觉得百度低估了自身的价值。
    就在双方因为UC的估价问题存在分歧时,2013年4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增持UC股份,百度的收购计划就此落空。
    事实上,在入股高德导航后,阿里巴巴集团被业界形容为“夺走了百度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站台票(地图)”。  有分析人士称,通过多轮并购,阿里巴巴在浏览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比如地图)应用等多个领域主动布局,为其电商应用引入流量。其最大的缺失是社交娱乐和媒体,而这随着阿里巴巴投资陌陌和新浪微博而得到弥补。这些应用产生的数据,极具商业价值,这也正是阿里巴巴阻止百度收购UC浏览器的真正原因。
    根据第三方机构针对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和河南五省市所做的《中国移动WAP网关报告》,2012年1月,流量占比前五的网络浏览器排名中,UC的占比为6.63%,排名第二,百度的占比为4.65%,排名第四,第一和第三分别是腾讯和中国移动。
    与腾讯29.63%的流量占比相比,百度不足5%的份额确实是少得可怜。而且这些流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UC。资料显示,去年UC仅从百度获得的流量分成就高达4000万元。“百度在PC端的ha0123导航网站被360所蚕食,再加上在移动客户端浏览器份额小,所以相对最需要UC。”互联网观察人士程苓峰
认为。
    然而,UC浏览器在移动终端领域确实是个异类。在手机浏览器的内容与服务之争中,UC属于独立浏览器企业,除了技术之外,在内容和服务上没有任何优势,而如今对百度等企业而言,技术显然已经不构成任何屏障,但UC就是可以牢牢地在手机浏览器市场力压其他浏览器。
    在UC浏览器如日中天的背后,近年来,其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下滑。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就出在内容资源整合上。百度有搜索、资讯及丰富的手机端应用平台做支撑,QQ手机浏览器则有腾讯负责提供内容、安全、流量等多种保障。而一直走技术路线的UC在资源整合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再加上百度拥有UC所觊觎的大量资源,如果被百度收入囊中,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根据艾瑞mUserTracker 2012年12月监测的结果,在iOS和Android两大智能机平台,国内主流手机浏览器月度用户覆盖率为:UC手机浏览器71.2%,手机QQ浏览器37.4%,Opera(欧朋)浏览器8.4%,百度浏览器5.7%,360手机浏览器4.3%。
    “现在的手机浏览器领域,第一梯队求商业化,第二梯队求规模化,第三梯队求差异化。”易观国际分析师郭国凯表示。
    根据艾瑞发布的监测结果,目前,UC浏览器、QQ浏览器是第一梯队。同QQ浏览器相比,UC面临
的挑战是如何在维系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加速商业化进程。百度浏览器、Opera浏览器和360浏览器组成第二梯队,挑战在于如何迅速做大用户规模,进而为下一步的商业化提供用户壁垒性资源。海豚浏览器、天天浏览器、迷人浏览器、移联浏览器等“杂牌军”则组成第三梯队,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在功能上做好细分,形成有差异化竞争特的市场存在。
电子数据系统    但业内人士认为,现实情况是,在一、二梯队努力前行的同时,第三梯队已经开始“掉队”了。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浏览器仍然是一个用户规模的“游戏”,如果用户规模上不去,靠流量变现的路径就无法实现。而通过功能差异化来获取用户的第三梯队,也只能在辅助性功能上做文章,这些差异化的功能本就不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因此也很难拉动用户数量。例如海豚浏览器,最初希望在浏览器的功能框架内加入阅读器、微博等社交化的产品功能,但在专门的阅读器APP以及各种各样的微博APP兴起后,用户对这项功能的需求就开始减弱。
    不过,一、二梯队也有自己的烦恼。除了“原生APP分流”之外,还有来自搜索的竞争。此前百度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上的“不作为”给了手机浏览器生存空间,大部分手机浏览器都是靠给百度、淘宝分流流量。当百度开始发力移动搜索时,留给浏览器的机会就开始变小。
    有观点认为,在目前以APP为主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登录浏览器的第一目的,往往是搜索未知的需求。而那些有目的性的需求,则习惯于直接使用APP来满足。这使得手机浏览器直接受到APP搜索功能的竞争。
    与大多数手机浏览器一样,百度的移动搜索也是以APP的形式存在,而且嵌入了浏览器功能。在搜索上,百度的品牌在用户心中的指向性更强,因此,大量以查、搜索为主要目的的手机浏览器使用用户直接转移到了百度的移动搜索APP上。而这项图谋,也正是百度在错失收购UC浏览器后,渴望建立起的新战略。
    根据CNNIC第三十次互联网络调查,截至2012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总规模为3.88亿。其中,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为2.78亿,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71.7%。报告指出,手机浏览器已成为手机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布局移动端的发力点。
    一方面,手机浏览器具有较大的用户黏度,是把握和分析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手机浏览器首页导航、搜索引擎及推荐链接等巨大的流量变现价值,且能集成游戏、应用程序、手机支付等各种丰富功能,具有强大的商业价值。
    对手机APP和手机浏览器的偏好进行的分析显示,手机浏览器的书签作用、首页导航对于网民选择手机浏览器具有较大的决定因素,比例分别为62.2%和65.8%。浏览器的这两个功能均能使用户快捷地对多个常用网站进行操作,凸显了手机浏览器相对手机应用程序最大的优点——可集成多个网站并能快速打开.这类综合入口优势对手机APP产生了威胁。
    除了对手机浏览器使用的偏好之外,调查还指出,手机浏览器用户的忠诚度较高,用户选择某手机
工艺钟表浏览器后,对其他手机浏览器的使用则将相对减少。据调查,39.7%用户只使用过一个手机浏览器,31.2%用户使用过两个手机浏览器。但64.5%的用户在多数情况下,使用一个浏览器就足够,较少用户会结合多个浏览器一起使用。
    由于手机浏览器用户的忠诚度较高,且随着在手机浏览器进行个性化设置及应用添加的增多,用户的依赖度增强,其转换至其他手机浏览器的可能性就更小,其他手机浏览器厂商抢夺用户进入市场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取得先机,在使用前期抓住用户,将成为手机浏览器之战的重点,尤其是在目前手机浏览器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手机内置浏览器这一策略将继续存在并产生较大的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UC浏览器诞生的时候,由于划时代的压缩流量技术,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选择安装。而根据上述调查,迄今为止,UC浏览器仍然拥有较为强劲的竞争力,百度想要以APP超越UC浏览器将会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调查发现,安全性因素对用户选择手机浏览器的影响也较大。这在一方面说明用户使用手机浏览器更加频繁,尤其是电子商务类活动增多,另一方面也预示未来手机浏览器服务应加强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吸引更多用户。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除了自由客户端之外,手机浏览器接入流量也相当可观,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阿里巴巴在UC浏览器的收购上对百度进行狙击,也理所应当。
    面对UC庞大的竞争优势和收购难度,百度依然迫切地希望在移动终端领域有所建树。在201 3年百度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在首次超越PC互联网之后,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间延续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3年3月,两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29%,报告认为,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不过记者发现,百度这份报告并未提及流量。除了时长,流量是另外一个整体趋势的衡量指标。硅谷知名风投机构Kleiner PerkinsCaufield Byers合伙人、业内称之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去年曾指出,全球范围内移动设备流量增速超过PC桌面流量,但仅占整体流量13%,两年前为4%,按照这个增速,移动流量要超越PC仍要假以时日。随着智能机的普及,4G商用以及WIFI热点的普及,流量逆转的节点应该会来得更早。
大蒜破瓣机    从百度这份报告上,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浏览量上升,不过手机浏览器的浏览量并没有提升多少。报告显示,网购、影音、搜索、地图等应用时长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浏览器仅仅增长了2%。
    报告还显示,浏览器的人均日启动次数和被外部APP调用比例均在逐步下降。人均启动次数可以反映APP的使用频度。从其他调研渠道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三方APP中频度最高的是,新浪微
博紧随其后。
    对于手机浏览器而言,这是一个可怕的统计结果。手机浏览器无论在使用时长还是使用频度上,都已停滞或出现下降。而且打开次数继续下降的底线暂时无法预测。随着更多APP和搜索工具加入浏览器功能,更多的功能和服务通过APP承载,以及基于、搜索的APP的出现,这个下降趋势不会到此为止。
    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曾明确表示,移动互联网Link己死,不看好手机浏览器。在这点上,与搜狗存在合作的奇虎360董事长兼CEO周鸿袆所见略同。后者认为,手机浏览器并非入口。马化腾坐拥和手机QQ两个移动互联网之王,同一企业不同产品的“内战”已让业界哗然。但QQ手机浏览器暂时与手机安全管家一样,被当成防御基础型产品,仅用以应对360安全卫士这类竞争对手,还远未上升到入口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06:0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0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浏览器   手机   百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