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凯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学习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天然有机物火漆印章头如何自制(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2沉淀池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有机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通常称为“消化”。
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液的沸点,加快有机物分解,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还具有作为消化终点和下一步蒸馏时碱性反应的指示剂。甘氨酸的消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消化:CH2NH2C00H + 3H2S02 — 2C02+ 3S02+ 4H20 + NH3
2NH3+H2S04 一 (NH4)2SO4
蒸馏:(NH4)2SO4 + 2NaOH--- 2H2O +NaSO4 + 2NH3
吸收:2NH3 + 4H3BO3 ---- (NH4)2B4O7 + 5H20
滴定:(NH4)2B4O7 + 2HCl + 5H20----- 2 NH4Cl + 4H3BO3
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三、器材
1.50 mL消化管或100 2.凯氏定氮蒸馏装置或改
mL凯氏烧瓶 进型凯氏定氮仪
3.50 mL容量瓶 4.3 mL微量滴定管
5.分析天甲 6.烘箱
7.电炉 8.1 000 mL蒸馏烧瓶
9.小玻璃珠 10.远红外消煮炉
四、试剂
1.消化液(过氧化氢:浓硫酸:水=3:2:1) 200mL
2.粉末硫酸钾一硫酸铜混合物 16g
K2SO4与CuS04.5H20以3:1配比研磨混合。
3.30%氢氧化钠溶液 1000mL
4.2%硼酸溶液 500mL
5.标准盐酸溶液(约0.01 mol/L) 600mL
6.混合指示剂(田氏指示剂) 50mL
由50mL 0.1%甲烯蓝乙醇溶液与200mL 0.1%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配成,贮于棕瓶中备用。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红,碱性时为绿。变范围很窄且灵敏。
7废塑料炼油.市售标准面粉和富强粉各2g
五、操作方法
1.凯氏定氮仪的构造和安装
凯氏定氮仪由蒸汽发生器、反应管及冷凝器3部分组成。蒸汽发生器包括电炉及一个1-2L(升)容积的烧瓶。蒸汽发生器借橡皮管与反应管相连,反应管上端有一个玻璃杯,其上端通过反应室外层与蒸汽发生器相连,下端靠近反应室的底部。反应室外层下端有一开口,上有一皮管夹,由此可放出冷凝水及反应废液。反应产生的氨可通过反应室上端细管及冷凝器通到吸收瓶中,反应管及冷凝器之间借磨口连接起来,防止漏气。安装仪器时,先将冷凝器垂直地固定在铁支台上,冷凝器下端不要距离实验台太近,以免放不下吸收瓶。然后将反应管通过磨口连接与冷凝器相连,根据仪器本身的角度将反应管固定在另一铁支台上。这一点务须注意,否则容易引起氨的散失及反应室上端弯管折断。然后将蒸汽发生器放在电炉上,并用橡皮管把蒸汽发生器与反应管连接起来。安装完毕后,不得轻易移动,以免仪器损坏。
某一固体样品中的含氮量是用lOOg该物质(于重)中所含氮的g数来表示(%)荧光法溶解氧。因此在定氮前,应先将固体样品中的水分除掉。一般样品烘干的温度都采用105℃,因为非游离的水都不能在100℃以下烘干。
在称量瓶中称入一定量磨细的样品,然后置于105℃的烘箱内干燥4小时。用坩埚钳将称量瓶放入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按上述操作继续烘干样品。每干燥1小时后,称重一次,直到两次称量数值不变,即达恒重。
若样品为液体(如血清等),可取一定体积样品直接消化测定。
精确称取O 1 g左右的干燥面粉作为本实验的样品。
3.消化
取4个100mL凯氏烧瓶或50mL消化管并标号。各加1颗玻璃珠,在l及2号瓶中各加样品0.1.g,催化剂(K2S04一CuS04·5HO)200 mg,消化液5 mL。注意加样品时应直接送人瓶底,而不要沾在瓶口和瓶颈上。在3及4号瓶中各加纹眉机0.1 mL蒸馏水和与1及2号瓶相同量的催化剂和浓硫酸,作为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每个瓶口放一漏斗,在通风橱内的电炉上消化。
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S0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淡绿为止。消化完毕,等
烧瓶中溶物冷却后,加蒸馏水10 mL(注意慢加,随加随摇)。冷却后将瓶中溶物倾入50 mL的容量瓶中,并以蒸馏水洗烧瓶数次,将洗液并人量瓶。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备用。
4.蒸馏
(1)蒸馏器的洗涤 蒸汽发生器中盛有用几滴硫酸酸化的蒸馏水。关闭皮管夹,将蒸汽发生器中的水烧开,让蒸汽通过整个仪器。约15分钟后,在冷凝器下端放一个盛有5mL2%硼酸溶液和1~2滴指示剂混合液的锥形瓶。位置倾斜如图所示,冷凝器下端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继续蒸汽洗涤1~2分钟,观察锥形瓶内的溶液是否变,如不变则证明蒸馏装置内部已洗涤干净。向下移动锥形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口约1 cm,继续通蒸汽1分钟。用水冲洗冷凝管口后用手捏紧橡皮管。此时由于反应室外层蒸汽冷缩,压力减低,反应室内凝结的水可自动吸出进入反应室外层。最后打开皮管夹,将废水排出。 (2)蒸馏取50mL锥形瓶数个,各加5mL硼酸和1~2滴指示剂,溶液呈紫,用表面皿覆盖备用。
用吸管取10 mL消化液,细心地由蒸馏器小玻杯注入反应室,塞紧棒状玻塞。将一个含有硼酸和指示剂的锥形瓶放在冷凝器下,使冷凝器F端浸没在液体内。
用量筒取30%的氢氧化钠溶液10 mL放人小玻璃杯,轻提棒状玻璃塞使之流人反应室(为了防止冷凝管倒吸,液体流入反应室必须缓慢)。尚未完全流入时,将玻璃塞盖紧,向玻璃杯中加入蒸馏水约5 mL。再轻提玻璃塞,使一半蒸馏水慢慢流人反应室,一半留在玻璃杯中作水封。加热水蒸汽发生器,沸腾后夹紧皮管夹,开始蒸馏。此时锥形瓶中的酸溶液由紫变成绿。自变时起记时,蒸馏3~5分钟。移动锥形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约1 cm,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冷凝管口外面。继续蒸馏1分钟,移开锥形瓶,用表面皿覆盖锥形瓶。
蒸馏完毕后,须将反应室洗涤干净。在小玻璃杯中倒人蒸馏水,待蒸汽很足、反应室外层温度很高时,一手轻提棒状玻璃塞使冷水流人反应室,同时立即用另一只手捏紧橡皮管。则反应室外层内蒸汽冷缩,可将反应室中残液自动吸出,再用蒸馏水自玻璃杯倒入反应室,重复上述操作。如此冲洗儿次后,将皮管夹打开,将反应室外层中废液排出。再继续下一个蒸馏操作。
待样品和空白消化液均蒸馏完毕后,同时进行滴定。
(3)滴定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各锥形瓶中收集的氨量,硼酸指示剂溶液
由绿变淡紫为滴定终点。
六、计算
式中:C —— 为标准盐酸溶液摩尔浓度;
V1 —— 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数;
V2 —— 滴定空白消化液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数;
W —— 为样品重量(g)。
14 —— 为氮的相对量子质量。
若测定的样品含氮部分只是蛋白质,则,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总氮量×6.25
若样品中除有蛋白质外,尚有其他含氮物质,则需向样品中加入三,然后测定未加三的样品及加入三后样品上清液中的含氮量,得出非蛋白氮及总氮量,从而计算出蛋白氮,再进一步算出蛋白质含量。
蛋白氮:总氮一非蛋白氮
蛋白质含量(g%)=蛋白氮×6.25
七、思考题
1.何为消化?如何判断消化终点?
2.在实验中加入H2SO4 、 K2SO4 、CuSO4各有什么作用?
3.蒸馏时冷凝管下端为什么要浸没在液体中?
4.如何证明蒸馏器洗涤干净?
5.固体样品为什么要烘干?
实验二 酪蛋白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 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凋至4.7 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 2. 抽滤装置
3. 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 电炉
5. 烧杯 6. 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 牛奶 2500 mL
2. 95%乙醇 1200mL
3. 无水乙醚 1200 mL
4. 0.2 mol/L pH 4.7 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 3000 mL
先配制A液与B液。
A液:0.2 mol/L 醋酸钠溶液 称NaAc.3H20 54.44 g,定容至2 000mL角度测量。
B液:0.2 mol/L 醋酸溶液 称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 12.0 g 定容至1000 mL。
取A液1770 mL,B液1230 mL混合即得 pH4.7 的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液 3000 mL。
5. 乙醇一乙醚混合液 2 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