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阵级数字化接收阵列性能分析天巡一号
作者:石国超 王璇 周子巍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年第08期 mide-008
摘要:本文主要以模拟波束合成和数字波束合成的划分为变量,分析了子阵级数字化相控阵的接收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特性,同时提出了能够将经典接收链路性能计算扩展到接收阵列使用的方法。最终实例分析了数字化程度对于接收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相控阵;数字接收机;噪声系数;动态范围36xp
遥控器外壳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20)08-0073-03
0 引言
Salvador H.Talisa等学者将相控阵架构分为模拟无源(APPA,Analog Passive Phas横孔螺母
门控系统ed Arrays)、模拟有源(AAPA,Analog Active Phased Arrays)、子阵级数字化(SLDA,subarray-level digital arrays)以及單元级数字化(ELDA,element-level digital arrays)四类[1]。目前相控阵体制正逐步从传统的APPA向ELDA进化。但受到成本、功耗、集成等限制,ELDA的工程实现还很困难[2],因此SLDA依然是当前工程实现上的主流架构。对阵列接收性能的分析有很多详尽的文献[3-4],但这些文献并没有重点关注上述不同架构的性能差异,Thomas M.Comberiate等学者初步比较了AAPA和ELDA的动态性能[5],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更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将传统接收链路分析扩展到SLDA阵列应用的思路。
1 子阵级数字化接收阵列架构
由于基于PIN二极管和铁氧体器件进行移相的APPA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同时AAPA与SLDA可认为是SLDA的特殊形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SLDA架构进行接收性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