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顶尖教案1

阅读: 评论:0

第二章 乡村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1
课堂设计案例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与素养
1.阅读教材图文,结合实践调查,了解乡村与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理解城镇主要功能分区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
2.学生能根据图文材料,从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地租水平、付租能力、交通可达性等角度综合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分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结合实例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案例学习和探究活动,分班级小组,对本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本市的功能分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达到水平2、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
通过课前预习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或绘制学校所在城市或乡村的平面规划图和景观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出主要用地类型有哪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何特点。通过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对本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本市的功能分区以及城乡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通过班级交流,探讨城镇与乡村的区别,理解城镇概念,利于学生积极进行思想交流
2.通过读图,掌握不同类型的城镇形态,理解并掌握城镇三大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分班级小组,对本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本市的功能分区,培养学
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城镇内部常见的三大类功能区及其成因。
难点
城镇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案例一
教学设计
医疗废物焚烧举宫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预习成果
[展示]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上网搜集或绘制的学校所在城市的平面规划图和景观图。
学生分组讨论,出主要用地类型有哪些,进而思考什么是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何特点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多媒体展示】乡村景观图或学生绘制的家乡平面示意图。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文思考:问题1农业用地类型有哪些?如何分布?问题2.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就出现哪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如何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图2.2图2.3,以及相关文字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防爆软启动柜学生直观感受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过渡:城镇是受我们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方,与乡村相比城镇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讲解: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1.阅读教材图2.4,并利用学生调查所得的学校所在城市的平面规划图和景观图,试说明城市的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
2城镇各功能区有无明确界线?
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然后教师选代表发言。
1.上台展示调查结果,指图(见附图)回答。
2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并无明确界线,某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让学生直观感受城镇主要功能区的特征。
二、镇内空间结构
知识总结:见附表1。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5“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1.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些?
2.各功能区分布有何特点?
3香港高级住宅区和普通住宅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整理如下:1.略。
2.各类型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商业区位于中环和尖沙咀,是香港的市中心,交通便利,客货流量大。混合土地利用带分布在商业区的外侧。工业区位于港口附近,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如葵涌、荃湾、观塘、柴湾、黄竹坑等
降失水剂学以致用
售检票系统3.高级住宅区分布在混合土地利用带外侧,如九龙塘及何文田、半山区及山顶,还有远离闹市区、环境优美的春坎角。普通住宅区分布在混合土地利用带和高级住宅区外侧。
过渡:城镇中心区一般为商业区,从城镇中心区向城镇边缘分别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不同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也不相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有哪些?你能否举例说明?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
【探究活动】展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自动牙刷
(铺垫:地租、地租水平、付租能力等概念)
教师总结列表,见附表2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的坐标系及递变规律,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相关问题。比如: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类型的因素是什么?影响地价的因素有哪些?商业的付租能力为什么下降最快?A区域一般会形成什么功能区?
某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小组回答。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三三、城镇内空间结构
形成和变化
教师总结: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A区为城镇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其他活动所能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所以A为商业区。商业区之外B区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区选择这个区既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而工业支付的租金不如住宅高,所以B为住宅区。那些远离市中心,而商业和住宅活动很少的地区为工业区。
教师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例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学生看教材图2.8思考。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实际上城市地域结构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也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投影: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关系示意图。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示意图完成附表3。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承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文化传承等,为生活提供便利,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四、合理利城乡空间得意义
【角扮演】假设你是我们县的土地利用规划委员会主任,现在为了做好2020~2030年的城市规划,并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下面分小组讨论:我为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献计献策。
教师点评。
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方案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知识落实: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图2.9)
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实践活动
调查学校附近某一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
收集学校所在城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利用规划图,分组调查离学校最近的一个商业区或工业区、居住区。
1.调查该功能区的范围和形成过程
2.讨论该功能区的形成条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
3.各组将自己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在全班交流。
总结
总结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主干知识结构以及本节课的收获。
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附图

本文发布于:2023-06-15 07:3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9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城镇   土地利用   乡村   活动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