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 学
(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激光夜视仪: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B.家里的电视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2.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主要成分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真丝围巾 B.塑料手机壳
C.不锈锅餐具 D.玻璃水杯
3.我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全面启动。下列有关饮食与健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或少吃蔬菜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
C.为了身体健康,应长期饮用蒸馏水
D.为使果汁和牛奶长期保鲜,在其中加过量防腐剂
4.如图是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智慧农业控制系统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5.关于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C
C.在空气中含量最多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仪器连接
C.加入药品 D.收集气体
7.富氢水是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合物 B.含氢、氧两种元素
C.属于纯净物 D.所含氢分子不运动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A.6000LO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
B.稀有气体可作电光源——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稀盐酸能除铁锈——铁锈和稀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
9.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
球墨铸铁管qiumogg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10.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11.依据下列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或操作 | | | | |
现象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燃烧前镁条的质量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不聚成水滴,不成股流下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 |
结论 | 镁条燃烧质量不守恒 | 所盛气体为二氧化碳 | 试管已洗干净 |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
| | | | |
1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CuO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还原CuO应先通入H2后加热
B.通入H2的导管末端应伸到a处
C.图中发生的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锥形瓶内有气泡冒出、试管中黑固体变红
二、(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
13.(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CO2。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除海洋封存、地质封存、矿石碳化之外,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5H10O5)n】,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顺覆性、原创性突破。该技术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不需大面积种地、施肥和农作物加工,原料只需CO2、H2和电,便能生成淀粉,这一技术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1)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 。
(3)CO2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CO风速辅助2能够压缩成液态的
原因是 。
(4)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和O2的化学方程式 。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淀粉过程需要大量吸收CO2,利于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B.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D.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14.(6分)某兴趣小组要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发现教材中没有说明一氧化碳的来源。于是,他们打算自己制备一氧化碳。
【提出问题】实验室如何制备一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利用木炭不完全燃烧制备一氧化碳。
乙同学:利用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备一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以上两位同学的猜想与假设不合理,理由是 。
【查阅资料】
在60~80℃和浓硫酸作用下,甲酸(HCOOH)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另一种氧化物。
【设计并实验】小组同学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确保装置气密良好后,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处酒精灯。
(2)实验现象:A处试管内有气泡产生,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B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4)结束实验时因为操作不当发生澄清石灰水倒吸,应急的措施是 。
【反思与评价】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实验装置改成如图:
(1)指出D装置的两个作用: 。
(2)不拆开装置,检验产物中含有铁的操作方法是 。
(3)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写一点)。
15.(5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流程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 。
(2)在实验室实现操作a的分离方法是 。
(3)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扫地机器人方案>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有水、CaO、 (填写化学式)。
(5)若将5.6tCaO投入沉淀池,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沉淀的质量为 吨。
16.(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了酸、碱、盐的部分性质。
【实验一】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利用上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