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医田从豁的19个珍贵穴方

阅读: 评论:0

摄像机标定
国家级名医田从豁的19个珍贵穴方
田从豁,1930年出生,国家级中医专家,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为针灸界老前辈朱琏、高凤桐高徒。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自1960年开始担任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同时田老对世界承认中医的针灸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是中医冬病夏治贴敷哮喘及中国灸的创始人,至今已让全国数千万人次获益。
田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冬病夏治消喘”哮喘的研究,曾获部级成果奖。著有《针灸医学验集》、《中国灸法集粹》、《针灸百病经验》(西文版)、《古代针灸医案释按》、《前列腺疾病绝技》等著作计数百万字。带有研究生,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自50年代始,曾以针灸专家身份赴朝鲜、阿尔及利亚、法国、罗马尼亚、瑞士、波兰、日本、泰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多次出席国际针灸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田从豁教授1970—2006年诊治的针灸门诊病历348份,以客观的病历数据为基础,以名
老中医本人的意见为主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田老临床常用穴方19个。但由于病历数有限,所总结的穴方不可能反映田老全部经验。 
穴方中的手法为通过与田老交流、田老讲解并演示所总结。田老常用提插捻转补泻法,适当配合迎随、呼吸补泻法。提插法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捻转法拇指向前用力为补,食指向前用力为泻。提插捻转幅度一般不大,动作要轻柔,同时注意体会手下感觉,空虚者为未得气,过于沉紧则患者疼痛不适,应“如鱼吞钩饵”,患者感觉舒适为度。迎随补泻一般采用30°~45°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呼吸补泻则随患者呼吸进针、出针,即“吸内呼出”为补,“呼内吸出”为泻。下面将所总结的穴方及部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1 利水除痹方 
取穴:水分、阴交、肓俞。 
主治:痹症日久、腹胀、腹水、浮肿等正气虚或水湿盛之证。 
加减:病久体弱加足三里;肝失疏泄加阳陵泉;肾阳虚衰加命门、肾俞;水饮凌心加心俞。 
手法:水分用泻法,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肓俞用补法。 
直埋电缆盖板典型病例:患者,女,31岁,1999年6月9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胫骨发凉半年。病史:自去年入冬后出现双下肢胫骨前自觉冒凉气,下肢无疼痛、肿胀,曾经针灸无效。肢体肌肉无萎缩,肌力、肌张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血常规、抗链“O”、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饮食正常,眠差,月经延期3~4日,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滑。西医诊断:双下肢发凉待查。中医诊断:痹症,属风寒湿邪入侵经络,湿邪阻滞,气血不运。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针刺水分、阴交、肓俞、足三里、鹤顶、解溪,每周3次,共14次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利水除痹方最初为田老痹症日久的经验用方,后逐渐用于腹水、浮肿等水湿较盛兼有正虚之证,亦取得很好疗效。因穴位距离脐部较近,临床运用时应注意严格消毒。 
2 疏散外风方 
取穴:大椎、风池、风门。 
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外束之证。 
加减:风寒加大椎拔罐,风门、肺俞隔姜灸;风热加大椎放血拔罐或少商、商阳放血;肺 
气郁闭加尺泽、列缺。 
手法:大椎向下斜刺,用平补平泻法;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用泻法;风门向下斜刺或直刺,用泻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43岁,1986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咳嗽3天。病史:3天前因着凉出现咳嗽频作,胸痛,痰白呈泡沫样,易咯出,咽痒,喉中痰鸣,头痛,恶心,纳差。两肺听诊有痰鸣音,血常规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属风寒束肺。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针刺大椎、风门、风池、肺俞、列缺、尺泽,大椎、风门、肺俞加拔罐,每日1次,3次痊愈。 
体会:本方无论外感风寒风热,均可运用,临床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配用不同穴位。3穴深 
处均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且田老认为外感病邪在表宜浅刺,故本方针刺勿过深。 
3 调和冲任、补肾益精方 
纳米润滑油取穴:关元、三阴交。 
主治:遗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肾精不足或冲任失调之证。 
压延膜加减:脾虚气弱加足三里、中脘;肾虚加肾俞、肓俞、命门、志室、太溪;冲任不调加气海、中极。 
手法:补益阴精用补法,调和冲任用平补平泻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8岁,2006年1月23日初诊。主诉:自出生后一直遗尿。曾经中西医效果不好,现白天尿急,夜间遗尿,每夜1~4次,尿常规正常,饮食、睡眠正常,大便干,1~3日一行,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小儿遗尿,属肾气不充。治宜培元益肾,针刺关元、三阴交、水道,夹脊胸腰段梅花针轻度叩刺,命门拔罐,1次即未遗尿,后继续每周3次,共10次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液体速凝剂
鼓芯体会:本方为月经不调常用对穴,田老取其补益肾精的作用,用于各种肾精不足或 
亏虚之证,临床运用常配足三里、中脘健运脾胃,有阳中引阴之意。 
4 调和气血方 
取穴: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气血不和、营卫失调之证。 
加减:气滞血瘀加局部火针浅刺,或大椎、膈俞放血拔罐;肝气不舒加阳陵泉、期门;中焦 
气滞加中脘、胃俞;风邪外袭加疏散外风方;病久虚实夹杂加背俞四穴(肝俞、膈俞、脾俞、肾俞)。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先泻后补法。 
典型病例:患者,男,54岁,2005年12月7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瘙痒1年。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起片状红斑,抓后更重,曾用西替利嗪,仅能维持1小时不痒。现皮肤瘙痒,夜间尤甚,全身片状红斑,此起彼伏,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紧。诊断:瘾疹,属风寒外束,治宜祛风散寒、理气活血。
大椎、膈俞刺血拔罐,针刺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风门,针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继续每周3次,共16次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文发布于:2023-06-14 21: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8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针灸   治疗   诊断   临床   遗尿   治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