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油气田开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油气田
井筒返排液处理
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油气田开发产生的原油,伴随着大量的地层水。尤其是在油气田开发的后期,进入高含水阶段,含水在85%-98%,若含水98%就是说生产100吨液量,才产出2吨油,伴随产出98吨地层水或地层水越来越多而产气量逐渐减少,这样大量的液体要处理,从脱水处理到最后注入回地层要消耗巨大的物力和财力和人力。如化学脱水剂、电力设备、各类泵、循环泵、加药泵、提升泵、电机设备、电力架线投入等,再建设大型储罐、储油罐、储水罐、循环灌、加药罐和脱水装置,最后选择回灌井,把脱出的水回注到地层,还会有大量的注水费和车辆运输费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包括气源井,还包括燃烧蒸发罐、循环溢流罐、储液罐和天然
气管,燃烧蒸发罐中设置有中央筒,中央筒分为两层,每层的下部均设置有燃烧槽,燃烧槽上方的中央筒通过进水管与燃烧蒸发罐内部相连通,天然气管与气源井相连并分别延伸到两个燃烧槽的下方,天然气管位于中央筒内部的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天然气喷嘴,天然气喷嘴上设置有点火器,燃烧蒸发罐与循环溢流罐之间、循环溢流罐与储液罐之间均设置有提升泵。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7.本实用新型适合气田开采中的地层水和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在80-98%左右含水的液体处理,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8.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9.循环溢流罐呈敞口结构。
10.燃烧蒸发罐呈敞口结构。
11.天然气管靠近气源井和燃烧蒸发罐的两侧管体上分别设置有针型阀。
12.天然气管靠近气源井的一侧管体上还设置有与针型阀相邻的气体过滤沉降罐、放气阀和安全阀。
13.燃烧蒸发罐的上部设置有与循环溢流罐相连通的溢流管,将燃烧蒸发罐内部的轻质组分通过溢流管排到循环溢流罐内,方便定期处理。
14.燃烧蒸发罐的内部设置有与溢流管相配合的溢流槽。
15.循环溢流罐的内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溢流槽,把循环溢流罐内的轻质组分回收
到制定容器内。
16.每个燃烧槽下方的天然气管至少设置有两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央筒的上层燃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天然气管和储水空间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气源井1、燃烧蒸发罐2、循环溢流罐3、储液罐4、天然气管5、燃烧槽6、天然气喷嘴7、提升泵8、溢流管9、进水管10、储水空间11、中央筒1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参见图1-图3,一种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包括气源井1、燃烧蒸发罐2、循环溢流罐3、储液罐4、天然气管5、燃烧槽6、天然气喷嘴7、提升泵8、溢流管9、进水管10、储水空间11、中央筒12,储液罐4为一密闭液体储罐,要求储液罐4容积要求至少在50方左右,根据放置场地大小可以放置1到2个,灌口尺寸在60公分见方,储液罐4应放置于低于地面3米左右深的地坑中,要求灌口平面高度较低,一般仅高于地面50公分左右,且拉运液体车辆易于靠近卸排放,便于拉运车辆向罐内卸倒液体,第三、储液罐4放置地点,应满足车辆调头转弯、倒车等需要的的空间,场地空旷,便于车辆进出卸排放;循环溢流罐3的罐体距离地面80公分到1米左右;燃烧蒸发罐2的容积在35方左右,长宽高为5.0*3.0*2.2米,放置在地面坚实水泥块基础上,要求距离气源井1口80-150米,燃烧蒸发罐2中设置有中央筒12,中央筒12的外侧与燃烧蒸发罐2的内壁之间形成半环状的储水空间11,储水空间11的高度为2.2米,宽度0.4米,中央筒12分为两层,每层高1.1米,每层的下部均设置有燃烧槽6,燃烧槽6为长宽高4.6*1.8*0.3米的3毫米厚度铁板制成的铁槽,通过焊接在中央筒12内部的方管固定,燃烧槽6上方的中央筒12通过进水管10与燃烧蒸发罐2内部相连通,天然气管5与气源井1相连并分别延伸到两个燃烧槽6的下方,天然气管5至少80米长,天然气管5位于中央筒12内部的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天然气喷嘴7,天然气喷嘴7上设置有点火器,天然气喷嘴7每10公分设置一个,燃烧蒸发罐2与循环溢流罐3之间、循环溢流罐3与储液罐4之间均设置有提升泵8,提升泵8型号zsw50-200a;循环溢流罐3呈敞口结构;燃烧蒸发罐2呈敞口结构;天然气管5靠近气源井1和燃烧蒸发罐2的两侧管体上分别设置有针型阀;天然气管5靠近气源井1的一侧管体上还设置有与针型阀相邻的气体过滤沉降罐、放气阀和安全阀,气体过滤沉降罐、放气阀和安全阀的承压在35.0mpa;燃烧蒸发罐2的上部设置有与循环溢流罐3相连通的溢流管9,将燃烧蒸发罐2内部的轻质组分通过溢流管9排到循环溢流罐3内,方便定期处理;燃烧蒸发罐2的内部设置有与溢流管9相配合的溢流槽,溢流槽位于燃烧蒸发罐2的灌口下方20公分位置;循环溢流罐3的内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溢流槽,把循环溢流罐3内的轻质组分回收到制定容器内,溢流槽位于循环溢流罐3的灌口下方20公分位置;每个燃烧槽6下方的天然气管5至少设置有两条。
23.首先用提升泵8将储液罐4液体倒入地面循环溢流罐3,再用提升泵8将循环溢流罐
3液体提升至燃烧蒸发罐2,打开进水管10,对燃烧槽6内加入液体至合适位置。将气源井1供气阀门打开,打开点火器,打开点火器前一定要对中央筒12内进行空气扫线,要求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以防点燃装置时出现安全事故,在点燃燃气装置前一定要检查气源和燃烧蒸发罐2内液体是否供液充足,以保证燃烧效果。
24.一般情况下每天处理40-50方液体。运行2-3天定期回收循环溢流罐和燃烧蒸发罐及燃烧槽内的轻质组分和沉积物,以减少轻质组分挥发和减少对环境污染,提高燃烧效率,增加液体的蒸发量达到处理的目的。
25.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效益:
26.1、直接经济效益:目前排放1方液按300元计算,那么50*300元/方=15000元,那么每天的经济效益在1.5万元左右。
27.2、整体经济评价:如果按常规液体处理的办法。首先建设1000方左右液体储存沉降罐和除油罐,安装一些除油和加药破乳分离装置、水质检测装置和各类循环泵、提升泵、加药泵计量泵和外排泵、注水泵等,最后达到液体水质要求进行外排或者选井重新作业再回注到井下地层,整个处理装置和厂房建设、电力线路架设、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设施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不考虑人员和设备装置的维护维修费用、运输费等。如果用现场的此套装置设备初期投资预计在50万左右,后期主要是车辆拉运费,电费、燃气费和少量设备维护费以及人员工资费用。总体投资费用估算在50万:6000万,等于120倍左右。可见经济效益显著。
28.本实用新型适合气田开采中的地层水和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在80-98%左右含水的液体处理,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包括气源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烧蒸发罐、循环溢流罐、储液罐和天然气管,燃烧蒸发罐中设置有中央筒,中央筒分为两层,每层的下部均设置有燃烧槽,燃烧槽上方的中央筒通过进水管与燃烧蒸发罐内部相连通,天然气管与气源井相连并分别延伸到两个燃烧槽的下方,天然气管位于中央筒内部的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天然气喷嘴,天然气喷嘴上设置有点火器,燃烧蒸发罐与循环溢流罐之间、循环溢流罐与储液罐之间均设置有提升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溢流罐呈敞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蒸发罐呈敞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然气管靠近气源井和燃烧蒸发罐的两侧管体上分别设置有针型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然气管靠近气源井的一侧管体上还设置有与针型阀相邻的气体过滤沉降罐、放气阀和安全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蒸发罐的上部设置有与循环溢流罐相连通的溢流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蒸发罐的内部设置有与溢流管相配合的溢流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溢流罐的内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溢流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燃烧槽下方的天然气管至少设置有两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油气田井筒返排液处理装置。包括气源井,还包括燃烧蒸发罐、循环溢流罐、储液罐和天然气管,燃烧蒸发罐中设置有中央筒,中央筒分为两层,每层的下部均设置有燃烧槽,燃烧槽上方的中央筒通过进水管与燃烧蒸发罐内部相连通,天然气管与气源井相连并分别延伸到两个燃烧槽的下方,天然气管位于中央筒内部的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天然气喷嘴,天然气喷嘴上设置有点火器,燃烧蒸发罐与循环溢流罐之间、循环溢流罐与储液罐之间均设置有提升泵;本实用新型适合气田开采中的地层水和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在80-98%左右含水的液体处理,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研发人员:
张润晨 张军 王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唐山迪华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2
技术公布日:
20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