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阅读: 评论:0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
一、适用范围
液体收集系统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检测水质采样样品现场采集工作
二、依据标准
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2.《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板栗割口机
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三、器具
1.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样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他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2.样品容器
四、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准备
过氧化氢浓度测定
·现场采样实施
·样品交接
1、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山东嘉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程序文件》JYJC/A-2014(第一版)的规定,中心化验室从
营销管理部接受采样任务单同时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项目、频次等内容。
2、采样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中心化验室安排采样人员(须两人以上)准备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携带相应的水质采样原始记录表格,并根据现场情况详细填写表格内容。
3、现场采样的实施
、废水采样方法
3.1.1
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
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见表 1HDPE多孔加筋缠绕波纹管1。账本网
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等于1M时,在水深1/2处采样。
一类污染物(总共、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二类污染物(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彩显影剂、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元素磷、有机磷农药、粪大肠菌、总余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3.1.2、注意事项
  a.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禁止预先用水样冲洗,应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b. 采样时应避免剧烈搅动水体,任何时候都要避免搅动地质。用采水塑料桶或样品瓶人工直接采集水体表层水样时,采样容器的口部应该面对水流流向。采样时应该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c.用于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d.浑浊度、悬浮物等测定水样,在采集后,应尽快从采集器中放出样品,在装瓶时同时摇动采样器,防止悬浮物的采样器内沉降,非代表性的杂物,如树叶、杆状物等,应从样品中除去。
  e. 测定样品pH值、生化需氧量等项目的水样,采样时,采集样品后应立即灌装,将样品容器完好充满并且紧密封严,以隔绝空气的干扰;测定其他项目的样品容器在装取水样(或采样后)至少留出占容器体积10%的空间,一般可装至甁肩处,以满足分析前样品充分摇匀。
  f.在样品分装和添加保存剂时,应防止操作现场环境可能对样品的玷污,尤其测定微生物的样品,更应格外小心,样预防样品瓶塞受玷污。
g.凡需现场检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检测。
h.采样完成后贴好标签;必须认真填写《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的内容,委托单位名称、采样情况(采样时间、样品份数、检测项目)、采样点位、样品描述以及其他有关的事项。
地表水采样方法
窑链
在地表水质检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所需水样量见表1—1。此采样已考虑重复分析和质量控制的需要,并留有余地。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中后,应立即按表1—1的要求加入保存剂。
油类采样:采样前先破坏可能存在的油膜,用直立式采水器把玻璃材质容器安装在采水器的支架中,将其放到300mm深度,边采水边向上提升,在到达水面时剩余适当空间
3.2.3注意事项
a.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

本文发布于:2023-06-12 00:1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5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采样   样品   容器   水样   现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