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各类国产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设备、材料要求
2.1.1各电气设备及部件的规格、数量、质量应符合有关要求,各种开关应动作灵活可靠;控制柜、励磁柜应有出厂合格证。 2.1.2槽钢、角钢无锈蚀,膨胀螺栓、螺丝、电焊条等的规格、性能应符合图纸及使用要求。
2.2主要机具
电焊机、线坠、扳手、钢锯、射钉器、防护面罩、砂轮切割机、
智能自吸泵电锤、脱线钳、螺丝刀、克丝钳、电工刀、手电钻、煨管机、开孔器。
2.3作业条件
2.3.1机房、井道的土建施工具备安装条件,并有可靠的照明条件。
2.3.2开慢车进行井道内安装工作时各层厅门关闭,门锁良好、可靠,厅门不能用手扒开。真空浇注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3.2.1安装控制柜
3.2.1.1根据机房布置图及现场情况确定控制柜位置。其原则是与门窗、墙的距离不小于600mm,控制柜的维护侧与墙壁的距离不小于600mm。柜的封闭侧不小于50mm,双面维护的控制柜成排安装时,其长度超过5m,两端宜留出入通道宽度不小于600mm,控制柜与设备
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3.2.1.2控制柜的过线盒要按安装图的要求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机房地面上。若无控制柜过线盒,则要用10#槽钢制作控制柜底座或混凝土底座,底座高度为50~100mm,见图3.2.1.2。控制柜与槽钢底座采用镀锌螺栓连接固定,连接螺栓由下向上穿。控制柜与混凝土底座采用地脚螺栓连接固定。控制柜要和槽钢底座、混凝土底座连接固定牢靠,控制柜底座更要与机房地面固定可靠。 控制柜底座安装前,应先除锈、刷防锈漆、装饰漆。
3.2.1.3多台柜并排安装时,其间应无明显缝隙且柜面应在同一平面上。
3.2.2安装电源配电箱模锻锤
电源配电箱要安装在机房门口附近,以便于操作,高度距地面1.3~15m。
3.2.3.1安装中间接线盒
1)中间接线盒设在梯井,其高度按下式确定:
3g无线摄像机高度(最底层厅门地坎至中间接线盒底的垂直距离)=电梯行程÷2+1500mm+200mm,若中间接线盒设
在夹层或机房内,其高度(盒底)距夹层或机房地面不低于300mm。若电缆直接进入控制柜时,可不设中间接线盒。
2)中间接线盒水平位置要根据随缆既不能碰轨道支架又不能碰厅门地坎的要求来确定。若梯井较小,轿门地坎和中间接线盒在水平位置上的距离较近时,要统筹计划,其间距不得小于40mm见图3.2.3.1。
3)中间接线盒用φ10膨胀螺栓固定于井道壁上。
3.2.3.2安装随缆架
1)在中间接线盒底面下方200mm处安装随缆架。固定随缆架要用不小于φ16的膨胀螺栓两条以上(视随缆重量而定),以保证其牢度见图3.2.3.2。
2)若电梯无中间接线盒时,井道随缆架应装在电梯正常提升高度
去腐生肌膏÷2+1.5m的井道壁上。
摄像机三角支架3)随缆架安装时,应使电梯电缆避免与限速器钢绳、限位开关、缓速开关、感应器和对重装置等接触或交叉,保证随行电缆在运动中不得与电线槽、线管、支架等发生碰撞及卡阻。
3.2.3.3挂随行电缆
1)随行电缆的长度应根据中线盒及轿厢底接线盒实际位置,加上两头电缆支架绑扎长度及接线余量确定。保证在轿厢蹲底或撞顶时不使随缆拉紧,随行电缆的敷设长度应使轿箱缓冲器完全压缩后略有余量,但不得拖地,多根并列时,长度应一致。正常运行时不蹭轿厢和地面;蹲底时随缆距地面100~200mm为宜。截电缆时,模拟蹲底确定其长度为宜。
2)挂随缆前应将电缆自由悬垂,使其内应力消除。安装后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多根电缆安装后长度应一致,且多根随缆不宜绑扎成排,以防因电缆伸缩量不同导致电缆受力不均。
3)用塑料绝缘导线(BV1.5mm2)在离开电缆架钢管100~150m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