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倾倒法 | 熔块法 | 备注 | |
技术指标 | 单位耗电(kwh/t) | 2540 | 2820 | 电炉容量均为:2400KVA510自动发卡 |
小时产量(kg/h) | 1050 | 880 | ||
单位料耗(t/t) | 1.4 | 2.4 | ||
晶体结构(%) | 单晶体 | 25.84 | 58.83 | 分析样品:26# |
紧密集合体 | 12.18 | 20.14 | ||
集合体 | 62.18 | 21.03 | ||
晶体尺寸(μm) | 200~400 | 600~1000 | ||
抗破碎性能(%) | 66.0 | 63.0 | ||
矿相分析(%) | 物理刚玉 | 94.56 | 94.03 | |
纯植物洗面奶 玻璃质 | 2.36 | 1.29 | ||
钛矿物 | 1.81 | 1.19 | ||
六铝酸钙 | 1.09 | 2.58 | ||
铁合金 | 0.66 | 0.91 | ||
项目 | 内容 | |
工艺 特点 | ||
工艺方法 | 焖炉法(埋弧法) | 特点:①料层厚,容量为1800~2500KVA的炉子,初期厚度一般为600~1000mm左右;1000KVA以下的炉子,初期厚度一般为400~600mm左右。②粒度较大。③弧光被料层完全覆盖。 优点:①热利用率高。②电极和炉衬损耗小,炉体上部设备受高温辐射的程度小。③减小了辐射热对工人的危害。 缺点:①固定炉回收料多,原料消耗增加,劳动量大(对倾倒炉作业影响不大)。②小时投料量大,操作不当,熔液熔化速度较快,热源中心上移,熔池面积小。③易引起喷炉。④固定炉易产生刚玉和硅铁混杂或熔块各部位质量不均现象。 |
敞炉法(明弧法) | 特点:料层薄,粒度细,弧光外露时间长,料层厚度一般在300mm。 优点:①炉料利用率高。②熔池温度高,熔化面积大。③熔液粘度小,硅铁合金易集中分离,熔块质量均匀。 缺点:①热利用率低。②冶炼时间长,生产效率低。③炉衬和电极氧化快,部分设备常处于高温辐射区,影响寿命。④炉前环境较差。 | |
序号 | 参数名称 | 单位 | 倾倒法 | 熔块法 |
1 | 变压器功率 | KVA | 300 | 2500 |
2 | 常用二次电压 | V | 146 ~126 | 148,138,121 |
3 | 常用二次电流 | A | 10000 ~ 15000 | 7000~10000 |
4 | 石墨电极直径 | mm | 400 ~ 500 | 500 |
5 | 炉壳直径 | mm | 5000 | |
6 | 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炉壳深度 | mm | 3500 | |
7 | 炉缸有效直径 | mm | 4300 | 2600±100 |
8 | 炉缸有效深度 | mm | 2000 | 1550±50 |
9 | 电极中心距 | mm | 1450±30 | 1169±43 |
10 | 冶炼时间 | h | 11±2 | 21±1 |
11 | 投料量 | t | 15±2 | 29 |
时间 (h)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投料量(kg) | 混合料 | 5000 | → | 10000 | → | 15000 | → | |||||
微粉 | → | 500 | → | 1500 | → | |||||||
时间 (h)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电压 (v) | 140.8 ~ 145.5 | → | 136.4 | → | 126.4 | 126.4 | → | ||||||
电流 (A) | 10000 ~ 12000 | → | 13000 | → | 15000 | 15000 | → | ||||||
序号 | 阶段 | 操作内容及要点 | |
1 | 开炉 | 开炉前准备 | ① 连接电极:吹静接触面,拧紧螺纹。 ② 调整电极长度:电极正好接触起弧焦,不影响炉体出入或倾倒。 ③ 测量电极距及电极与炉壁之距离。 ④ 测量二次导电系统绝缘:绝缘部位电阻值>0.5MΩ。 ⑤ 检查炉体传动、电极升降、加料等系统设备及水、气管、阀门等。 |
开炉 | ① 摆放起弧焦:起弧焦粒度30~50 mm。 摆放方法:实心三角形:起弧焦用量大,不易断弧,中间用。 空心三角形:起弧焦用量小,易断弧,不常用。 晶形:起弧焦用量小,起弧快,易断弧,开炉用。 ② 送电: ③ 起弧:采用较高电压,电流上升至20~30%时,加大块矾土压弧光,电流负荷上升至80%时,可加料进入熔炼。 | ||
序号 | 阶段 | 操作内容及要点 |
2 | 熔炼 | 分焖炉法和敞炉法两种工艺(详见表(二))作好“控制”操作和炉况分析。 |
3 | 控制 | 一般停止加料,控制电极上升,小反应不处理。产生的反应块或“嗤块”后期处理。以防出现悬浮现象。 |
4 | 精炼 | ① 转入精炼前,调整配料比,适当增加炭量。 ② 停止加料,薄料层,低电压,高电流操作。 |
5 | 倒(出)炉 | ① 先起电极,待电流不小于5000A时再停电起电极。 ② 倾倒炉提前0.5h准备接包,关闭冷却水。 ③ 倾倒时本着先慢后快,最后稍慢的原则。 ④ 留少许熔液便于下次起弧。 ⑤ 注意倾倒角度,防止炉咀碰压接包。 ⑥ 倒完复位后,电极离熔液200~500mm时,开始送电。 |
6 | 注意事项 | ① 冶炼过程,无反常现象,按要求送满负荷,并减少电极活动次数。 ② 炉子长期不下料,30~40min可活动电极强制下料 ③ 电炉大嗤大反应设备破坏后,或停电时间长,注意活动电极。 ④ 电极被粘,应先落后起。 ⑤ 集中精力,按工艺满负荷运行。 |
序号 | 方法 | 定义 | 操作要点 |
1 | 起弧 | 开炉时利用炭素材料作导体起弧的方法 | ① 起弧焦摆法 ② 采用较高电压,待电流上升稳定后,逐渐投入,防止断弧。 |
2 | 焖炉 | 料层较厚(0.4~1.0m)弧光不露,热利用率高。 | ① 采用间隙式加料,定期焖炉,配合进行“控制”操作。 ② 定期放气,避免气压过大,造成喷炉。 ③ 少动电极,均衡、满负荷供电。 ④ 矾土块度<30mm,细粉数量要少。 |
3 | 控制 | 在一定时间内不加或少加料,促使电极下降,扩大熔池面积,提高熔液温度。 | ① 控制加料,控制电极上升。 ② 一般小反应不作处理。 ③ 配料层下降,熔液流动性好,电流不稳即可转入加料冶炼。 |
4 | 放气 | 还原反应过程生成大量CO气体,须排除,防止大喷炉。 | ① 料层厚度,熔料块度要适当,保持透气性。 ② 焖炉期因嗤炉形成孔洞时,待气跑净后,再用大块乏料堵盖。 |
5 | 回炉乏料使用 | 多在冶炼中期与矾土混合料分层加入,加于炉内熔化区内。 | |
6 | 微粉加法 | 回炉微粉使用 | ① 当塌孔露出液面时,先覆盖微粉形成硬盖后再加料。 ② 料层出现烧结时用以灌入溶液面上。 ③ 停炉前加入三电极中间,或从电极根灌入。 |
7 | 撺料 | 将周围炉料向中心传递 | 在控制和精炼阶段,逐步将周围热的炉料撺向高温区。 |
8 | 捣炉 | 料层烧结严重强行炉料下沉 | ① 采用其它措施无效时,方可捣炉下料。 ② 提高电极,逐项进行。 ③ 溢出熔液,需覆盖微粉,再行撺料。 |
9 | 精炼 | 停止加料至炉料熔完 | ① 采用较低电压。 钢管扩口机② 经常活动电极拍打炉料,防止烧结。 ③ 把周围炉料撺向中心,逐渐熔化干净。 |
10 | 停炉 | 熔完后精炼30min左右即可停电 | ① 电极中间可加入微粉覆盖。 ② 经常粘棍,保证三相质量相近。 ③ 停炉的正常情况 电极头部冒出白蓝火焰。 电弧长长作响,极不稳定。 电流不稳,液面出现软盖。 |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14:3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27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