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原因 | |||
1、压力表无压力或示值低 | 电路 | 电器箱内玻璃管熔丝烧断 | |
油泵不出油 | 油泵电机反转,油泵进口有故障 | 1. 油箱油太少或油液粘度过高 2.滤油网堵死,须清洗纸张阻燃剂. 3.进油管接头松,需扳紧. | |
脚踏杆踩动后脚踏阀芯位移量不足 | 调整踏脚杆上块前后位置 | ||
油路未调节好 | 1.主压力调节低 2.脚踏压力调节过低 | 扳动主压力手柄;顺时针旋紧内六角紧钉螺钉或用19mm内六角扳手旋紧压紧螺母. | |
2、 压 力 表 值 正 常 | 电路 | 常闭电磁阀不通电, 可用铁片检查线圈外壳 | 1. 检查玻璃管熔芯 2.检查行程开关 3.检查桥整部位 4.检查插座或调换电磁铁线圈 |
油路与油缸未接通 | 常闭电磁铁吸合时未到位 | 拆开电磁铁修整吸合时到位 | |
压纸器运动受阻 | 压纸器有异物或压纸器两侧导板未安装妥 | 放开两侧导板,待运动恢复正常.修去机身上导板安装面的不平部位,再压紧导板. | |
油缸损坏 | 常闭电磁阀断电压力正常,常闭电磁 阀通电压力消失 | 将压纸器下降后,上部与机身处垫好木块硅棒. | |
电磁阀有动作但下部回油管仍回油 | 常开电磁阀动作不到位 | 1.检查不锈钢阀芯的长度 2.检查开口尼龙支承圈中心钢球处与外周同心度. 3.钢球与阀座与凡面线无效,需研磨. |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1、压力表无压力或表值低压力表值正常 | 各处接头及管子 | 将垫圈退火后再扳紧若管子有裂缝则更换. | |
油缸 | 当逆转指令开关时,启动双手按钮压力正常,转为指令开关压力消失 | 同上油缸损坏部位.最常见的损坏件为上阀芯及压簧,用户可先购买零件后再拆卸油缸. | |
油泵 | 在常闭电磁阀断电时,常开电磁阀下部回油管处,回油量小而无 | 1. 将油泵出油处螺栓固紧防止带轮空转. 2.张紧油泵皮带 3.更换油泵 | |
电路 | 常闭电磁铁失电无动作 | 1.将指令开关转回或调整汽车电动踏板 2.检查桥整部位 3.检查电磁铁线圈及插座接触情况 | |
2、压力表无压力或表值低压力表值正常 | 机械卡阻 | 压纸器有异物卡住或压纸器两侧导板未安装妥 | 放开两侧导板,待压纸器运动恢复正常后调整导板并固定 |
油路阻塞 | 拆下常闭电磁铁检出油口 | 去除异物 |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活塞外周围油不顺畅 | 下阀芯卡住,压簧断裂变形 | 1.修磨下阀芯越程槽使运动无阻 2.更换下阀芯压簧 3.在压簧上加垫片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压力表有0.2~0.5Mpa | 会油不畅 | 常开电磁阀 | 1.检查开口尼龙支承缺口与卸油口对齐 2.拆去常开电磁阀检查阀板油孔是否受堵 3.将回油管旋出一点 |
压力表无值 | 回升力不足 | 回升弹簧 | 旋紧机身左侧弹簧拉杆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油泵吸入空气 | 油泵进油处 | 1.旋紧压紧螺栓 2.自动投篮机扳紧卡套式螺母 3.出轴处双唇骨架式密封圈损坏,须更换 |
故障原因 | 垃圾热解炉检查部位及排除 | |
1.排气螺塞未固紧 2.压盖及活塞未固紧 | 1. 检查排气螺塞 2.拆下压盖检查 | 1.铜垫圈退火后螺塞紧固 2.更换O型圈并紧固圆柱头内六角螺钉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1. 油太脏 2. 油太厚 3. 油池存油少 | 1.更换油液 2.冬季用20#夏季用30#机械油 3.加油至油标线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压力继电器 | 1.压力调节过高 2.压力继电器行程开关损坏 | 1. 时针旋松调压螺栓2-氯-5-甲基吡啶 2.更换行程开关并接在常闭触点上 |
电路 | 1.接线不良及触点故障 2.保险销是否拉出 3.电磁铁线圈损坏 | 1.检查线头 2.检查保险销线圈和微动开关 |
电路 | 1.电磁铁 2. 卸荷阀泄漏 3. 管路及接头经上述各项检查后拆下副阀.若阀板孔出油少再作下述判断. 4.油泵 | 1.检查电磁铁芯滑动自如并去毛,钢球与阀座密封不良,须铆击一下或修正支承圈 2.调节卸荷阀使指令开关转回时不卸荷 3.接头线圈退火后再紧固 4.更换油泵 |
蜗轮箱内(压力表表示正常) | 1.横肖断裂 2.小油缸卡住 | |
保险销是否自动拉出 | 保险销是否卡住 |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压力继电器 | 压力继电器行程开关 压力调节不当 | 将线接在压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上旋进或旋出调压螺栓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油压调不高 | 副阀 | 1. 研磨钢球及阀座接合处 2.调节裁切力或拆开后研磨阀芯与阀座,并用19mm内六角扳手旋紧螺母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单次停车行程开关未起作用 | 行程开关 | 调整行程开关或调整其位置和凸轮位置 |
继电器触点击毛或咬合 | 检查有关继电器 | 更换修整 |
蜗轮箱 | 1.摩擦离合器气隙过小 2.制动盘弹簧力小 3.小油缸卡住 | 1.调整气隙 2.检查制动盘孔或更换弹簧 3.更换小油缸及活塞 |
电磁铁芯住 | 1. 滤油网 2. 回升弹簧或油缸下阀芯 | 去毛后检查滑动自如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裁刀未动前(空转及压纸) | 1.吸油不畅 2.压纸器在纸堆上 | 1. 油网 2. 升弹簧或油缸下阀芯 | 1. 清洗滤油网 2. 放松回升弹簧一些,在下阀芯放垫片 | |
裁刀动作 | 全周 半周有 半周无 | 蜗轮箱 | 更换蜗轮两轴承及推力轴承 消除蜗杆轴向窜动 | |
裁刀在最低 | 拉杆松 | 固紧螺纹接套上螺母,固紧保险螺栓 |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偏心轴未调节好 | 压纸阀 | 调节压纸器偏向轴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刀片安装 | 刀床及刀片 | 刀片安装螺栓未紧固,清除刀片与刀床的异物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蜗轮箱 | 小油缸内密封圈损坏 | 蜗轮箱油面不断升高 | 更换密封圈 |
排气口未紧固 | 固紧六角螺塞 | ||
密封圈无效 | 更换O型圈或骨架式密封圈 | ||
小油缸损坏 | 小油缸有裂缝 | 更换小油缸 | |
油箱 | 油泵 | 出轴处 | 高压时漏油需换油泵或骨架式密封圈 |
油缸 | 油缸上部 | 更换O型圈并固紧螺钉 |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后轴承座间隙未消除 | 后轴承处 | 固紧轴承盖螺钉或增加垫片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螺母座与导轨有间隙 | 螺母座 | 用木块顶住螺母座,使螺母座向后,顺时针旋进后螺母一孔位,再固紧后螺母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摩擦片磨损自锁力小 | 刀床的换刀机构 | 旋紧换刀机构的内六角螺钉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未调整好 | 调整压纸器左右位置或推纸器齿条位置 |
故障原因 | 检查部位及排除 | |
托板行程开关未压住 | 工作台下部安放托板处 | 重新放置托板将下部行程开关压动 |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3:4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1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