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设计)项目 | 实践报告 |
指导教师 | |
参与指导教师 | □ |
实习类型 | 毕业实习□ 教学实习□ 课程实习√ 生产实习□ 其他□ |
目的与要求: 目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是为理学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实践课。主要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在学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到校内外实验室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参观或参与生产活动,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 要求:1. 安全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的安全规则;注意水、电、腐蚀性化学药品、防火。 2. 纪律要求: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要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有事请假。 | |
实习内容: 到校内外实验室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参观或参与生产活动: | |
实 习 内 容 |
2013年9月23日 动员 8:00 南区102 2013年9月24日 今天是我们第一天去实习,经常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我们难得有机会去食用菌研究所近距离观察与学习,所以每个人的心情都很不错。早晨9:00我们在公安处集合完毕,便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我们的目的地。这是我第一次参观食用菌研究所,这座研究所主要栽培的菌种是平菇与北虫草。我们到达研究所的时候研究所的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之后我们便随着研究所的老师开始了参观与学习。我们先后参观了制料室、灭菌室、平菇栽培种的制作室、北虫草的栽培室等,我就所学到的知识做了如下总结: 平菇的主要特点: 1 肉质肥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新鲜的平菇含水量在85.72%-92.85%之间,每100g鲜菇含蛋白质2.08g,含有23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 2 适应性强 抗寒耐热,生活力旺盛,抗杂能力强,有高低中温型品种,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3 生长迅速,栽培周期短 播种后20天原基分化,20-40天可采收,仅次于草菇 4 培养料来源丰富 生产成本低,分解能力强,凡是含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都可作为培养料栽培平菇 5 生物学效率高 可达150%以上,所以产量高,效益好 平菇栽培的培养料配方及制作 研究所所用的配方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19%+石膏1%+石灰2%,含水量65% 平菇栽培种常用塑料袋装料制成袋装栽培种,袋装栽培种接种的生产袋数量多,每袋可接种30-40个生产袋。装袋可用装袋机或手工装袋。装入的料要求上下松紧一致,不紧不松。装入培养料后,将袋口用绳扎好。装好袋后,要及时灭菌处理,以免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大量繁殖,培养料变质。 灭菌可在土蒸灶内常压灭菌,当灶内温度上升到100摄氏度时,维持复合柴油12小时,再闷4-5小时或一夜后再打开灶门取出灭菌物。灭菌结束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种室内冷却,冷却到35摄氏度以下开始接种。将接种室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杀菌,杀菌处理1-2小时后,开始进行接种操作。接种时,钩出瓶口上表层老菌种,丢掉,取下层菌种接入袋内,接入的菌种要覆盖袋口表面培养料。一般一瓶原种接种10袋栽培种。接种后,用干燥的棉花塞封瓶口。 发菌培养在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室要求干燥易调节温度,能通风换气,遮光。培养条件是: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空气新鲜,遮光,处于黑暗或弱光照条件下。要特别注意在培养3天后的通风换气、散热降温管理,待气温稳定后可减少通风量。在培养期间,要认真检查菌袋有无杂菌感染。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及时移出培养室,以免传染其他菌袋。培养25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菌袋,要及时使用。平菇栽培种要求菌丝浓密,白、粗壮,无杂菌感染。 研究室除了平菇栽培种的制作,还进行北虫草的栽培。北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蛹虫草或蛹草。目前在室内人为控制的栽培方式主要有:蚕蛹培养基培养和米饭培养基培养。而研究所主要进行米饭培养基培养。 北虫草菌种生产,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培养步骤。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移接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而成。母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再次扩大繁殖,得到的菌种为再生菌种。原种由母种或再生母种移接到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而成。栽培种直接用于接种到小麦或大米等培养基上,培养北虫草子实体。 北虫草的功效: 1 壮阳补肾,增强体力,精力,提高大脑记忆力 2 平喘止咳,对肺气肿,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3 明显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疗效 4 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对脑血栓,冠心病,手足麻木都有较好疗效 5 抗菌,抗炎,抑癌,能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 6 延缓衰老,润燥通便,润体美容,快速消除蝴蝶斑 下面就米饭培养基培养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北虫草的培养料配方及制作: 小麦68%+豆天蛾蛹粉26%+蔗糖5%+蛋白胨1%+维生素B1微量或大米95%+豆天蛾蛹粉5%+维生素B1微量。用750毫升专用玻璃瓶分装,每瓶装料25-30克,加水30-35毫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封口,用橡皮筋扎紧。装瓶后及时灭菌。常压100摄氏度保持12小时。将灭菌后的料瓶移到接种室冷却,料瓶冷却至24摄氏度时,方可接种。 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种之前在进行消毒。除此之外还应检查菌种质量。目测培养液澄清、泽棕黄、气味香甜,菌丝球似小米粥,无自溶、脱壁现象为合格菌种。接种时每个料瓶注入6-8毫升液体菌种。接种后,先静置48小时,以便液体菌种在培养料内定植。 发菌期间,对发菌时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通风进行综合调控。一般控制发菌室温度为18-23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在发菌期间。为减少杂菌污染,室内温度以保持在15-18摄氏度,约15-20天菌丝可长满料层,将温度调节到20-23摄氏度,继续培养。发菌期间严格遮光,适时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培养t型密封圈20-25天,菌瓶中的培养基可长满菌丝。接种后一周内检查一次,及时剔除感染杂菌的菌瓶。 半天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在这半天的学习观察中,我获益匪浅,我也明白了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学习让我对食用菌的了解更进一步,也对食用菌更加感兴趣,更加深了我要学好食用菌栽培这门课的信心。 2013年9月25日 和前一天的时间一样,早上我们准时集合在公安处,我们跟随老师前往农科院参观蝴蝶兰基地,农业科学院主要开展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的农作物、蔬菜、花卉新品种等选育和相关技术研究。这次我们参观的是蝴蝶兰的繁殖培养基地,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蝴蝶兰的知识。农科院培养蝴蝶兰的温室是智能连栋温室,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什么是智能连栋温室,智能温室大棚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这是一种环境控制系统的资源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在调控温室内小气候环境以适应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同时,不仅实现了作物的反季节生产,还提高了作物的质量以及作物生产的效率。智能温室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设施农业技术系统,是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计算机自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它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以及风速、风向、雨量等气候因素,来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蝴蝶兰繁殖培养温室设置有外遮阳系统,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内遮阳系统,侧部开窗系统,顶部电通风系统,喷淋系统、移动苗床系统,采暖系统,电控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防滴露系统,环流风机系统等。这些系统与设备都为蝴蝶兰的优质,大量繁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蝴蝶兰花姿婀娜,花高雅繁多,花形似蝴蝶而得名,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它虽属气生兰,但却没有假珠茎,仅基部有极短的茎。叶宽而厚,长椭圆形,可达50厘米以上。有的品种在叶上有美丽的淡银斑驳,下面为紫。花梗由叶腋中抽出,稍弯曲,长短不一,开花数朵至数百朵,形如蝴蝶,萼片长椭圆形,唇瓣先端三裂,花繁多,可开花一个月以上,国外多作切花,是洋兰中的高档品。蝴蝶兰从瓶苗到开花出售分5个生长阶段:瓶苗、小苗、中苗、大苗、开花阶段。栽培管理要点如下: 一、前期管理: 瓶苗生长阶段,最适生长温度白天为25~28℃,夜间18~20℃。小苗阶段生长适温23℃。35℃以上或10℃以下,生长停止。刚出瓶的小苗温度应低于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80%,光线控制在1000勒克斯以下。通过一段过渡期后,光照逐渐提高到1万勒克斯,最后可达1.5设备防护箱万勒克斯。 小苗生长阶段的肥水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组培苗出瓶后3~5天内不宜灌肥、浇水,但需马上进行杀菌处理。可用多菌灵1000倍液叶面杀菌,隔天喷生根粉,喷3次。经3~5天过渡期后,第1次灌肥,用花多多10号(氮、磷、钾比例为30:10:10)1800倍液喷施,以水苔全湿为标准。隔1天再用花多多10号(30:10:10陶瓷接线柱)2500倍液喷叶面肥。1周后,据小苗干湿情况第2次灌肥,此时以高氮、低磷、低钾为施肥原则。 经4个月培育后,小苗长成中苗,此时应换盆。水草松紧度以手自然握拳掌心下方肌肉的松紧度标准,松紧度可大可小,但必须统一标准。中苗时期管理基本和小苗阶段相似,但光照可提高到2万勒克斯。中苗时期要注意新叶的走向与长势,一般按东西走向放置,并定期对叶片进行反转。此时施肥原则为低氮、高磷、高钾。中苗经4~6个月培育后进入大苗阶段,管理方法与中苗一样。 二、后期管理: 开花期即生长后期的管理。蝴蝶兰的开花是低温促成的,所以除在管理上要精细外,还应控制好温度。首先保持温度在20℃以上2个月,以后将夜间温度降至18℃以下,45天后形成花芽。花芽形成后夜间温度保持在18~20℃,白天保持25~28℃。3~4个月后可开花,花期温度略为降低,但不低于15℃,花芽伸出后必须竖立支柱,即在花茎伸展而尚未倒伏前竖立支柱,并将花茎绑在支柱上,留给花茎伸长增粗的空间。 开花期水肥管理尤为重要。浇水宜在上午10时实施,避免将水直接洒到花朵上。浇水后采用抽风机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使残留水分尽快散失。 接着我们去了百合日光温室,看了不同种类的百合。最后去了植物克隆实验室。植物克隆技术步骤少,所用时间短,极大地节约了综合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人员的生产效率.从微型材料开始繁殖,可直接培育出在大地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不需要复杂的练苗步骤,不需任何移栽,对多数植物仅需要15-60天的培育即可用于生产栽培,而且植株均表现开花结果早,丰产性好。使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广泛的培养珍稀植物与脱毒苗,是现在较好的繁殖方式。 2013年9月26日 今天我们还是去参观农科院,不过今天我们参观的主要是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日光温室是采用较简易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而生产新鲜蔬菜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是我国独有的设施。日光温室的结构各地不尽相同,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按墙体材料分主要有干打垒土温室,砖石结构温室,复合结构温室等。按后屋面长度分,有长后坡温室和短后坡温室;按前屋面形式分,有二折式,三折式、拱圆式、微拱式等。按结构分,有竹木结构、钢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悬索结构,热镀锌钢管装配结构。 前坡面夜间用保温被覆盖,东、西、北三面为围护墙体的单坡面塑料温室,统称为日光温室。其雏型是单坡面玻璃温室,前坡面透光覆盖材料用塑料膜代替玻璃即演化为早期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的特点是保温好、投资低、节约能源,非常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使用。 农科院大面积的使用这种日光温室,我们在温室中见到了许多正处于生长期的蔬菜,紫茄子,辣椒,西红柿等都适用于这么日光温室,说明日光温室是可以在农村中广泛推广的。农科院的日光温室不仅用来培养蔬菜,也培养了很多观赏植物与花卉,我们在日光温室中看见了许多品种的仙人球,这些植物与花卉的培养成本不是很高,很适合农们广泛的栽培,占地面积不算很大,是一种收益较高的种植产业。 今天我们还去参观了农科院成果展,看着农科院的历史与成果,我仿佛看见了几代农科院人在农业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攀登,截止2009年,共审定登记成果彩灯控制电路139项,有119项获奖,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1项,市级64项。先后选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品种,尤其是以采用国际领先的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大白菜系列的新品种享誉国内外。成果累计推广4亿多亩,增加社会效益400多亿元,为解决沈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性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
实习总结: 2013年9月27日 通过这三天的实习,我认识到了科技发展对农业的巨大影响,科技进步使农业朝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进步,可以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较低,提高投入产出率。 2. 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为农业不断开发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此外还可以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 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还可以促进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这三天的实习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更认识到了我的专业,生物技术的用武之地。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科技手段,正在逐渐向各个领域发展。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一项产业,生物技术对它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1.培养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 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 3..提高植物品质:生物技术还可培育出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系. 4..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用量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生物技术,我会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认真,争取学好自己的专业,让生物技术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09:1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31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