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09)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
ssbvsc9《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Q/CR 9212-2015)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滨港铁路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施工现场实地勘察,当地调查有关资料。
2、施工概况
本标段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内。
(1)桥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粉土,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粉质黏土、粉砂。
(2)桥址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埋深0.1~1.8m,水位标高0.6~3.5。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Tg=0.65s,桥址区场地类别为Ⅲ类,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65m.
本次试验桩在跨省道311特大桥0#台与1#墩之间选定桩位。桥梁桩基施工采用G30型正循环钻机。试桩根数1根,设计桩长42m,设计直径1.0m,钻进孔深46.072m。试桩于2016年6月6日9:28开始,2016年6月6日21:30结束。
3、试验目的和内容
3.1试桩目的
①检验进尺42m、1m直径钻孔桩施工钻机的适应性,如钻机的扭矩、提升能力、钻头的适应性、钻杆传递扭矩和接头性能等;
②确定不同土层钻进速度、钻压、转速等参数;
③优化泥浆配比,确定泥浆指标控制参数;
④清孔后泥浆性能指标,确保清孔满足设计要求;
⑤导管试压、下放工艺;
⑥验证混凝土灌注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
⑦测定单根桩施工周期,以便最终确定需要的钻孔设备数量;
⑧经过施工实践,可以了解和熟悉现场具体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条件。
3.2试桩内容
G30型正循环回旋钻机施工能力、钻进速度、泥浆性能、地质情况、二次清孔泥浆指标、导管的水密性、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艺的效率和可靠性、混凝土配比的验证。
4、施工过程
4.1试桩的准备工作
4.1.1场地准备
钻孔前对场地进行整平,采用粉煤灰填筑使用平台,填筑完成后进行洒水,增加粉煤灰密实度。在0#-1#墩之间挖设泥浆池,长8m*宽5m*深1.8m,顶部按照1:1放坡,四周采用钢管和密目防护网进行防护,并在围栏上悬挂“基坑危险、禁止靠近”警示牌及桩位标示牌,现场做好文明施工措施。
4.1.2机械、材料准备
a、采用正循环回旋钻机钻孔,作为本项目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使用的典型钻机。该台钻机
已进场并完成机械进场报验手续。
b、吊车25t汽车吊,用于设备和钢筋笼吊装,已进场。
c、采用中铁十局1#拌和站生产混凝土,该拌合站已通过验收,站内设两台JS1800拌和机。
d、砂、石材料进场并检验合格。
4.1.3机械人员配置
跨省道311特大桥正循环回旋钻施工拟配备的人员机械如下表:
机械 | 回旋钻机 | 吊车 | 砼罐车 | 挖掘机 | 泥浆泵 | 自卸车 |
数量 | 1台 | 1辆 | 4辆 | 1台 | 2台 | 2辆 |
人员 | 技术员 | 质检员 | 实验员 | 安全员 | 现场负责人 继电器底座 | 作业工人 |
数量 | 2名 金属卤化物灯镇流器 | 1名 | 1名 废液处理 | 1名 | 1名 | 5名 | 笔式点火线圈
| | 挡风抑尘墙 | | | | |
4.2桩位放样
施工测量放样:对设计图纸已给的坐标基点、水准基点及测量资料进行全面的复核和测量,无误后在0#-1#墩之间设立试桩点位,不影响设计钻孔桩施工。用长50cm钢筋作为中心桩,并在不影响施工的位置设置护桩,并设立明显标志。桩位放样完成以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查合格,埋设护筒。
4.3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10mm钢板制作,内径1.2m,现场采用粉煤灰填筑桩基施工平台,护筒埋深1.8m(同时高出地面0.3m),采用十字交叉法定位。于2016年6月5日埋设护筒,埋设后桩位中心偏差15mm,垂直度0.6%,护筒标高2.94m。
4.4安装钻机
护筒埋设结束后进行钻机就位,G30型正循环钻机底盘为滑动式,定位完成后伸直腿,支腿放置平整,机架上附水准尺进行调节钻机的水平和垂直度。钻机就位后钻头中心和桩中心应对正准确,误差5mm。钻机安装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检查合格,准备开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