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技术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共3部分
消毒隔离的目的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
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消毒概述术语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合格: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灭菌合格: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
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百万分浓度mg/l=%*10000
消毒、灭菌基本要求
消毒因子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有热力灭菌、过氧乙酸等进行灭菌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方法有热力、微波、电离辐射、紫外线以及含氯、含溴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有碘类、醇类、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单链季铵盐类、双胍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根据危害程度分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穿过皮肤或黏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手术器械 穿刺针
中度危险性物品 仅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压舌板、体温表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毛巾、痰盂、地面、餐具、茶具、墙壁、桌面、被褥、听诊器等。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亲脂病毒(有包膜的病毒),乙肝、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细菌繁殖体 ,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金黄葡萄球菌等
真菌,酵母与霉菌,白念珠菌、黑曲霉菌等
亲水病毒(无包膜的病毒),甲肝、脊灰病毒等
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细菌芽孢,杆菌芽孢、枯草杆菌黑变种芽孢等
朊毒(感染性蛋白质),疯牛病、克雅病病原体等。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 疗卫生机构消毒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 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 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 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如:内窥镜、体温表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 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 ,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灭菌法和高水平消毒法。
2、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 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需考虑,一是要保护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烫光机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气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光滑的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被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在清洗,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
甲型H1N1流感 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类传染病防控措施。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
消毒因子大多对人有害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防止消毒事故发生 防止人体伤害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防燃烧 ;压力蒸汽灭菌防爆炸事故和灼伤事故
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理方法
热力灭菌
煮沸 最简单的消毒方法 煮沸10-30分钟
压力蒸汽灭菌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 器 按说明书使用
干热灭菌 焚烧 干烤
紫外线消毒
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不用。
压力蒸汽灭菌分类:下排气式、预真空二类。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原理: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由饱和蒸汽取代,释放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手提式、卧式)
灭菌方法:温度121度,压力102.9KPa,时间维持在20—30分钟。自然冷却至60度,再开门(盖)取物。不得快速排气防爆炸。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分预真空、脉动真空)
灭菌方法:温度132度,蒸汽压汽205.8KPa,维持灭菌时间4分钟,灭菌整个过程约需25分钟。
每日进行一次B—D测试,检测空气排除效果。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分三种:下排气、预真空、正压排气法。
要求:灭菌物品裸露,无干燥过程,灭菌后物品应尽快使用,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物品灭菌前的准备
1、清洗: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及时包装
去污: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
平。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
6步骤:分类、浸泡、清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干燥
清洗:手工清洗—复杂物品内镜、导管必须手 工清洗,必须注意自身防护。
远程运维 清洗器清洗—冷水、洗涤剂、漂洗和热水消毒(80-90度)和干燥。
超声波清洗—去除小碎屑,先去除大污物,加酶可提高清洗效率,清洗水8小时更换。
。
2、包装:包装材料应利于空气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应用自动起闭式或带气孔的器具。不用市售饭盒等。盐屋
常用包装材料全棉布、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带孔金属、玻璃容器等。须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布包装不少于两层 两次包装番茄加速
下排气灭菌,体积不超过30*30*25cm
预真空、脉动真空体积不超过30*30*50cm
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新棉布应洗涤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应 清洗后再次使用。
盘、盆、碗尽量单个包装,将盖打开。
若多个包在一起时,开口应朝一个方向。
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利于蒸汽渗入。
灭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须拆卸,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注射器、剪刀、止血钳等。有筛孔的容器,将盖打开 ,开口向下或侧放。管腔类物品内部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后立即灭菌。
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包内在难消毒部位放置化学指示物。
3、装载
下排气不得超过灭菌器柜室容量的80%;
预真空不得超过灭菌器柜室容量的90%;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又不得小于10%、5%;
不同类物品灭菌,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时间和温度为准;
装放时,待灭菌物品上下左右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于蒸汽置换;
难于灭菌的大包、织物包放上层,小包、金属物品放下层,不能靠门与四壁。
金属应平放,盘、碟、碗应竖立放置,织物应使折叠的方向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玻璃瓶应开口向下或侧放。
启闭式容器筛孔应打开盖。
4、灭菌处理
灭菌操作程序应按厂家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绞车滚筒灭菌过程中蒸汽的饱和度合格
灭菌循环参数 时间 温度
灭菌物品需冷却后再从架上取下
灭菌后处理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湿包、有明显水渍的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情况及包内指示卡泽及状态,未达到或有疑点不用
落地或误放不洁之处后沾水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不与待灭菌物品混放 标明灭菌日期
应有灭菌记录,备查
运送无菌物品工具每日保持清洁干燥防尘防污染
储存 密闭柜厨并有清洁消毒措施 专室专人管理 保存7天
干热灭菌
适用范围:不耐湿热的器械,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玻璃、油脂、粉剂等制品。
灭菌方法
1、烧灼:用于耐高温物品、小件金属器械
2、干烤:干热灭菌箱灭菌 条件160度2小时,或170度1小时,180度30分钟
3、焚烧
注意事项
干热灭菌前应洗净,防灭菌失败或炭化
玻璃器皿应洗净并干燥
灭菌物品不与烤箱低部及四壁接触
灭菌后温度降到40度以下再开箱,防炸裂
包装10cm *10cm *20,物品不超烤箱高度的2/3,留有空间,油剂粉剂厚度不超过0.635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超过1.3cm
温度高于170度有机物会炭化
紫外线消毒
用于室内空气、物表和水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
C波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250-270nm
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² , 寿命1000h。
新灯不低于90uW/cm² ,做好监测记录。
使用方法: 在室内无人条件下,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 。
室内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每m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1小时。(普通30W直管紫外线消毒灯在距灯管1m处测定)
紫外线消毒器
空气-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消毒,30分钟消毒合
格。
物表--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使其快速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适宜温度20-40度 ,相对湿度低于80%。
注意事项:保持清洁酒精檫拭2周一次;温湿度改变延长照射时间;不得照射人以免引起损伤;物表消毒时,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电离辐射 s11348
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用于金属、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精密医疗器械、生物制剂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灭菌。
可长期保存
化学消毒法
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甲醛是灭菌剂 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气体灭菌效果可靠 使用方便 对物品无损害
适用范围: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
使用方法: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必须有良好的定量加入和汽化装置,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性能,不得有甲醛气体泄露,按说明书使用。
注意事项:不可用自然挥发法 严格控制温、湿度 被消毒物品应留有空隙 去除残留气体
不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因有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