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下行稳致远的强劲引擎、“双循环”体系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在郑州都市圈,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携手构筑“一体系五工程”,事实上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的郑汴一体化。2020年9月3日,随着河南省中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郑州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大郑州“团战”时代来临,势不可当。未来,5座城市交通共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生态共保,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 那么,郑州都市圈现阶段有哪些特点、优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抓手是什么?现阶段是否有可参考的一体化发展案例?近日,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方塘智库举办的“你好,都市圈!”云沙龙上,来自北京、河南的都市圈领域专家们深度对话“云”端,共论“郑州都市圈的新未来”。
去污剂【圈】户籍制度改革为郑州都市圈提供新动能“后城市化阶段,都市圈是连接城市、走向城市
和谐发展的重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耀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好核心城市,也要激发城市间相互作用,以形成和谐合理的城镇体系;城市、乡村、生态融合发展,城市是信息、交通的重要节点和经济发展的中心,乡村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腹地,生态是城乡共有底;产城融合是都市圈的重要特征,城市里要“见人”“见产”,没有产业,留不住人。
张耀军认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将成为未来国内经济新的增长极。正加快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将是郑州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新动能一定是产生于人的创新,而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动能的支撑,所以,由人口和人力资源结构考虑产业,以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再考虑到所需的人口和人才,经过双向的互动考量,才能不断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近年,郑州确实常因“人”登上热搜:至2018年年底,郑州常住人口破千万;2019年,郑州市净流入人口46万;2020年春节,郑州名列全国十大春运人口迁出城市。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带来的一组硬核数据更有利地印证了郑州都市圈的人力、蓬勃之势:郑州都市圈空间面积约1.59万平
产业新城:
未来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支撑
○ 桑平起 李 萌
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大咖聚“云”端 畅聊郑州都市圈
RDJS 2020.11
56
方公里,2019年的GDP总量达1.8万亿元,常住人口达1920万,即以占全省不到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圈”内的37个工业园区创造了占全省1/3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收入。
王建国认为,郑州都市圈正处在“低水平均衡”与“极核式集聚”交汇的阶段,并呈现五大特点。首先,在人口流动上,向中心城区集聚和向周边扩散并存。其次,产业结构由“同而不和”向“和而不同”转变,分
工更和谐,同构化现象减少、同构化程度降低。再次,都市圈各城市逐步呈现联动发展格局。然后,中心城市郑州逐步由“全面虹吸”转向“吸高疏低”,着重吸引中高端要素并向周边疏散低端要素。比如,郑州高新区的许多产业已经北跨黄河,迁入焦作武陟、新乡平原示范区,既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就业增加,也促进了人口流动。最后,城市发展导向逐步由“生产经营空间”向“生态宜居空间”转变,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质。
【核】腹地空间为龙头郑州强核赋能
郑州——“龙头”、开封——“历史文化”、新乡——“创新”、焦作——“文旅”、许昌——“智造”——为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河南省审议通过《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为每一座城市规划了鲜明的发展定位。
现阶段,“龙头”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尚处于高集聚、低辐射的交叉阶段;汴、新、焦、许4座次核心城市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要素加速集聚的阶段。强核赋能就成为郑州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怎么做?王建国提供了三点思路:一是尽快撤县设区,扩大郑州市域面积;二是加快谋划推进郑汴同城化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周边大规模空间开发,让城市周边广阔的“腹地”空间“隆”起来。张耀军也
市民在长葛产业新城中央公园游玩
俯瞰龙泽湖公园
RDJS 2020.1157
认为,如果只有城市而没有城市之间的节点,没有形
成城市与周边的有机联系,都市圈就不可能实现大跨
步发展。事实上,在郑州主城周边,主核心城市与次
核心城市一体化的节点上已经崛起了一批产城融合的
区域,提供了很好的“腹地”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案
例,比如处于郑焦一体化前沿的武陟。
2016年,武陟县人民政府携手华夏幸福共建、
共运营武陟产业新城。仅4年时间,武陟产业新城就
成长为“郑焦一体化首位节点城市的主平台”,导入
和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大健康、现代物流、科技服务
四大产业集,招商签约额超过210亿元,构建起双
创孵化载体;新建龙泽湖、凤仪湖两大公园,贯通城
市核心区生态廊道,大幅提升武陟高铁站城市窗口形
象;累计修建、铺装道路51公里,城市绿化52万平方
米;签约希尔顿欢朋酒店,城市配套进一步完善、城
市能级进一步提升。
郑州市区周边的新密和新郑、郑许一体化的节点
车床跟刀架长葛、郑新一体化的节点获嘉等也都启动建设了以产
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特
征的产业新城。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位于双城一体
化的最前沿、畅通双城交通的重要节点,是承接郑州
乃至沿海城市产业外溢与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
桥头堡,是共织绿生态网的重要支撑。同时,他们
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运营方——“都市圈战略”的践
行者华夏幸福。喷绘相纸
王建国认为,通过开发建设产业新城等形式,
既能实现郑州都市圈主核心城市在地域面积、人口规
模、经济体量和市场容量的扩容,也能强化发挥社会
资本力量华夏幸福在高端产业引入培育、高品质城市
建设、高质量生态规划打造、高品位文化营造培育等
方面的优势,赋能中心城市。
在郑州扩容升级的同时,开封、许昌、新乡、
焦作要着力突出特,发挥比较优势,与郑州错位发
展,实现链式或互补发展,减少同构化现象。比如,
开封主要着眼于文化旅游和娱乐休闲、许昌主要立足
于装备制造和生态旅游、新乡聚焦新能源和生物医
药、焦作致力于全域旅游和现代轻工,做大、做强各
自特和优势,实现某方面或某些领域的突破和提
升,形成较强的辐射势能。
张耀军把对城市周边空间的开发比喻成“自下而3d眼镜制作
上的力量”:“如果说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双循环’格
局的构建是自上而下的力量,那么,城市周边建设就
是自下而上的力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对
接,郑州都市圈就有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机遇。”
【流】产业新城助力一体化加速
除了优势和机遇外,郑州都市圈还拥有先天的城
市发展基因。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总规划师袁牧表示:“郑州的城市基因里就有现代都
市圈的特质,如流动和平等。”
王建国给出的郑州都市圈发展建议中除了强核赋
能外,还有“构网畅流”“筑基绣底”两个关键词。构
网畅流,指构织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和焦作之间
的交通通道网、生态廊道网、城乡体系网、产业链条新郑产业新城服务中心
阿里云创新中心武陟基地
RDJS 2020.11
档案管理方法58
网等,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业流等城市流破壁互融、竞相涌动。“如果说城市联系网是支撑都市圈形成和运行的‘骨架’,那么,城市流就是构成都市圈健康发展的‘血肉’。”王建国总结道。
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讲述他的感受:“我去武陟调研的时候,开车从郑州大学出发,到武陟嘉应观高速口下,全程高速,路上一共用了24分钟。后来,去新郑产业新城、新密产业新城,都是一路高速。”他认为,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是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巨大优势。
郑州周边的产业新城地处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在尽享现有城市流便利的同时,棋行先招,谋划交通、产业、生态一体化对接,加速导入人流、物流、技术流、产业流,这也成为嘉宾们津津乐道的案例。
作为郑州都市圈的首座产业新城,武陟产业新城自签约起就以促进郑焦一体化为历史使命。
交通同网为一体化的先导。在2015年郑焦城际开通、2016年郑云高速开通的基础上,2017年9月1日
起,对往返郑武之间的豫A牌照小汽车实施补贴免费,降低双城交通成本。
产业同链是一体化的重点。武陟产业新城聚焦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大健康、现代物流和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集,主动对接郑州、服务郑州、融入郑州,不断进行补链、延链招商,形成“研发中心在郑州、生产基地在产业新城,产品前端消费在郑州、后端生产在产业新城”的产业同链发展格局,郑焦产业走廊在武陟产业新城初步形成。
人才流通是一体化的关键。在武陟产业新城引入的110余家企业中,超过六成来自郑州及周边地市。尤其是新基业汽车电子、黄河机械厂、华探检测、兰旗航空、大智机器人、福鹏汽车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迁至武陟投资发展,带动郑州高新技术人才流入和武陟当地就业人口增加。另外,入驻阿里云双创中心河南武陟基地创业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在郑州及外地工作返乡回到武陟创业的。人才的流通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
生态同网是一体化的基础。武陟产业新城在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整合,从一开始就写入规划中。龙泽湖是河南省首个以中水为景观用水水
源的城市公园,创新利用城市中水回用,注入城市水系,修复水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底板,得到国家水生态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其他产业新城在助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上同样可圈可点。新郑产业新城与航空港区隔路相望、错位发展,“芯”“屏”双轮驱动,聚焦千亿级临空电子信息产业集,目前已签约企业近30家,签约落地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50%。推动政府主导开工建设新郑市专业污水处理厂,打造新郑独特的产业承载优势。郑州(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已投入使用,锐杰微国产SIP芯片研发与高端封测产业化项目、威斯荻克柔性线路板及高清摄像头生产基地项目、圳道高清摄像头研发生产中心项目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开工或投产。
在生态对接方面,长葛产业新城自2017年9月开工以来,聚力重塑城市生态底板,均衡布局各类公园绿地,丰富城市绿网体系,已建成乐活公园、中央公园等四大公园,成为长葛乃至航空港区、许昌市民新的休闲、运动打卡地。
“在都市圈的思维之下,不要再用县城的概念去理解县域。”叶一剑认为,一座座产业新城已经成为郑州都市圈第一圈层上的产业明星、生态明珠,打破了人们对县城的固有认知。沉甸甸的发展成果给都市圈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正如王建国所说:“产业新城助推了都市圈发展,提升了都市圈发展的品质,加快了都市圈发展的速度。这应该是未来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长葛产业新城乐活公园俯瞰图
RDJS 2020.1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