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场古镇情况简介(14.15)

阅读: 评论:0

        黔渝要道  大安顺场
安场,以前称安四溪,源于四溪环绕,安居于四溪之中。北部梵溪河,东部小黎溪;南部桥溪河;西部黄桶溪。据《遵义府志》记载正安,“黄丝之盛,甲于各县,距州城三十里大安顺场,与川界毗连。新丝上市时,川商络绎不绝,每年交易至十数万云。”大安顺场,即今天的安场镇,安场的商贸活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也因此有了“万马归槽”和黔北四大重镇之一的称号。熟悉安场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安场老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曾经有四大盐号、五大药堂、七贤茶社、裕安工厂、烟墨作坊,以及客栈商铺,安场因此成为当时以盐业、棉布业、黄丝业、油脂业等为重点的商业重镇。长期以来,巴蜀文化与尹珍文化在这里相融并存,形成安场特有的商贸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等古镇文化。据县文化部门文化遗产普查,安场镇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仡佬族高台舞狮、仡佬族傩戏、仡佬族哭嫁歌及薅草打闹歌、仡佬族咂酒制作工艺、苗族马马灯、仡佬族婚丧习俗和建房习俗、仡佬族吃新祭祖习俗以及玩旱龙求雨习俗、烟墨作坊敬神习俗、豆腐干制作工艺、煤砂锅制作工艺、手工造纸工艺。龙灯、围鼓座唱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仡佬族傩戏、高台舞狮、咂酒制作工艺、薅草打闹歌、哭嫁歌、吃新祭祖及竹琴等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余均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场镇
因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在2009年被评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场被评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后,镇党委倍受鼓舞,下决心打造文化古镇,保护“傩戏”、 “竹琴”、“龙灯”、“围鼓”等地方文化特,保持好古建筑,打造新景观。在保护历史文化原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弘扬先进文化理念,把安场打造成集商贸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为一体的、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归宿地。
为了保护安场历史文化名镇这一名片,结合示范小城镇建设,我们将古镇改造提上议事日程,于导电泡棉成型机20138月进行策划,请了专门的人员进行设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在古镇进行保护性修建,以历史文化名镇为灵魂,古镇风貌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古镇改造过程中,由于工程量大,采用的是部门包保,分期建设,201310月下旬动工改造第一期,原则为“修旧如旧”,改造建设模式为政府投入部份资金,拉动众自主大量资金。共实施改造造居民住房308户,改造八圣宫古迹和邮政、供销、学校、社区、盐业、烟叶、水利、工商联等8家单位房屋。清理污水沟1700余米,安装青石板近10000平米,路灯pfa喷涂60黑饼干盏。该项目于20141月全面完工,县投入资金490双层水晶玻璃杯万元,用于房屋改造部分补助,镇人民政府全额投入资金mp3机350b型钢万元安装青石板、路灯等配套建设,拉动众投入近8000万元。
第二期于20149月启动,共有556户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目前改造还在进行之中,已兑现入棚户区改造400万元。改造 中将安装青石板宽12000平方米,清理排污沟2000米,安装排水管道4000米,路灯200盏。二期改造工作正处在收尾阶段,预计工程全部完工时间为20154月底。二期完工后,政府兑现二期棚户区补助资金900万元拉动众投入近1.2亿元。
第三期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启动,设计户数近千余户,目前正在着手前期工作,届时将拉动众投入2.5亿元。同时,预计投入8000万元对安场古镇八圣宫、荷花池、古盐号进行修缮;完善停车场、特旅游食品椒麻鸡、豆腐干、滋粑块、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启动古镇休闲旅游文化建设。
古镇改造时间短,任务重,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镇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设立了以镇长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改造工程指挥部,抽调专人,安排专门的办公室办公。改造中,充分发动众,坚持以政府引导,众自主筹资为主,项目资金补助为辅;改造责任落实到部门,分解到个人,任务包保到部门,明确到个
人;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并培训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领导小组采取10天一调度的工作机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出台专门文件,分时段倒排工期;建立奖惩机制,分别对包保部门、改造户严格兑现奖惩。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20:1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90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改造   安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