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次医疗接触FMC至首份心电图:≤10分钟;
1、首份心电图至心电图确诊时间2-10分钟;
2、床旁肌钙蛋白15-20分钟;
3、怀疑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通知CT室至完成检查时间<30分钟;
4、导管室激活时间<30分钟;
5、首次医疗接触至双抗血小板药物≤10分钟;
印刷制版机6、 D to B时间≤90分钟;
7、 D to N(溶栓)≤30分钟;
汽车阻尼板
数据填写注意事项:
1、纳入胸痛流程患者7日内建档完善数据,出院10日内完善所有数据填报;
2、对于极高危NSTEMI/UA患者,尽量2小时内实施介入(指进门后算起);防伪打印机
3、对于高危NSTEMI/UA患者,尽量24小时实施介入(指进门后算起);
4、120入院患者注意填写呼叫时间;
5、院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填(否);
6、对于不实施PCI的ACS患者尽早抗凝;
7、对于诊断明确,适合绕行的ACS患者,尽可能绕行(急诊科短暂停留的患者小于10分钟之内,也可算绕行);
8、120急救或转运病人上传胸痛内的心电图,应给出诊断后,截图保存。
9、强调24小时内强化他汀;24小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XX市胸痛中心一级质控指标与方案
1。急诊或120首次心电图完成并远程传输时间<10min 2。从急救现场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比例>30%
3.抽血化验肌钙蛋白检验报告时间<20min
4。直接PCI:FMC-to—B<90minpg接头
5。转诊PCI:FMC-to-B〈120min
6.冠脉溶栓:D—to—N<30min;(如预计FMC-to-B≧120min或无介入条件)
7。导管室开放时间〈30min
8.CT室开放时间<30min
9.心脏超声开放时间〈20min
采集重构11.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且接受PPCI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30%;绕行急诊比例达到50%。自行来院且接受PPCI的STEMI 患者,绕行CCU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50%.
12。超过50%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包括溶栓和初次PCI),在医疗接触中确诊的患者中,该比例应当大于95%。13.针对ACS患者的再灌注策略:
(1)STEMI:应当根据发病时间选择再灌注策略。若D2B时间小于
90分钟可选择PCI,而当D2N时间小于30分钟时可选溶栓疗法。
(2)NSTEMI/UA:应当根据NSTEMI/UA患者不同的危险分层选取相应的再灌注方法。极高危患者应当在2小时内行PCI;高危患者应当在24小时内尽快行PCI;中危患者需要在72小时内行择期PCI;低危患者应当进行早期保守.
14 用药评估:注意用药,包括抗血小板、β-阻断、ACEI / ARB 以及他汀类药物。在线水分检测
15.门诊医师数据录入数量、质量控制:分诊及时,首次心电图完成<10min,并远程传输时间100%。数据录入准确及时,保证真实性及可溯源性,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上报率100%,急性胸痛漏报率〈5%.
16.数据员数据录入数量、质量控制:数据录入准确及时,保证真实性及可溯源性,胸痛数据2天内完成录入,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上报率100%,急性胸痛漏报率〈5%。
17。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