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项目 | 材料名称 | 目 的 | 频 度 | 仪器和试验方法 |
含水量 | 土、砂砾、碎石等集料 | 确定原始含水量 | 每天使用前测 2 个样品 |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含水量快速测定仪 |
颗粒分析 | 砂砾、碎石等集料 | 确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材料配合比 | 每种土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 用过 程中每2000m3 测 2 个样品 | 筛分法 |
液限、塑限 | 土、级配砾石或级配碎石中 0.5mm 以下的细土 | 求塑性指数,审定是否符合规定 | 每种土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 2000 m3 测 2 个样品 |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测液限;滚搓法塑限试验测塑限 |
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 | 砂砾、碎石等 | 评定粒料质量,计算固体体积率 | 使用前测 2 个样品,砂砾使用过程中每 2000 m3 测 2 个样品,碎石种类变化重做 2 个样品 | 网篮法或容积 1000ml以上的比重瓶法 |
压碎值 | 砂砾、碎石等 | 评定石料的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 同上 | 集料压碎值试验 |
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 | 土 | 确定土是否适宜于用石灰或水泥稳定 | 对土有怀疑时做此试验 | 有机质含量试验,易溶盐试验 |
有效钙、氧化镁 | 石灰 双人雨披 | 确定石灰质量 | 做材料组成设计和生产使用时分别测 2 个样品,以后每月测 2 个样品 | 石灰的化学分析 |
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 | 水泥 | 确定水泥的质量是否适宜应用 | 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 1 个样品,料源或标号变化时重测 |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水泥凝结时间检验方法 |
烧失量 | 粉煤灰 | 确定粉煤灰是否适用 | 做材料组成设计前测 2个样品 | 烧失量试验 |
试验项目 | 目 的 |
重型击实试验 | 求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规定工地碾压时的合适含水量和应该达到的最小干密度, 确定制备强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试件所应该用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确定制备承载比试件的材料含水量 |
承载比 | 求工地预期干密度下的承载比,确定材料是否适宜做基层或底基层 |
抗压强度 | 进行材料组成设计,选定最适宜于用水泥或石灰稳定的土(包括粒料);规定施工中所用的结合料剂量;为工地提供评定质量的标准 |
延迟时间 | 对已定水泥剂量的混合料,确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施工允许的延迟时间 |
工程类别 | 项目 | 频度 | 质量标准 | ||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 一般公路 | ||||
底基层 | 纵断高程(m)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每 20 延米 1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 20 延米1 个断面,每个断面 3~5 个点 | +5,-15 | 智力积木 +5,-20 | |
厚度 | 均值 | 每 1500~2000m26 个点 | -10 | -12 | |
(mm) | 单个值 | -25 | -30 | ||
宽度(mm) | 每 40 延米 1 处 | +0 以上 | +0 以上 | ||
横坡度(%) | 每 100 延米 3 处 | ±0.3 | ±0.5 | ||
平整度(mm) | 每 200 延米 2 处,每处连续 10 尺(3m 直尺) | 12 | 15 | ||
基层 | 纵断高程(m)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每 20 延米 1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每 20 延米1 个断面,每个断面 3~5 个点 | +5,-10 | 塑木型材+5,-15 | |
厚度(mm) | 均值 | 每 1500~2000m26 个点 | -8 | -15 | |
单个值 | -10 | -20 | |||
sky angel vol.96宽度(mm) | 每 40 延米 1 处 | +0 以上 | +0 以上 | ||
横坡度(%) | 每 100 延米 3 处 | ±0.3 | ±0.5 | ||
平整度(mm) | 每 200 延米 2 处,每处连续 10 尺(3m 直尺) | 8 | 12 | ||
连续式平整度仪的标准差(mm) | 3.0 | ||||
工程类别 | 项 目 | 频 度 | 质量标准 | ||
无结合料底基层 | 含水量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级配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拌和均匀性 | 随时观察 |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 |||
压实度 | 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 2000m2 检查 6次以上 | 96%以上,填隙碎石以固体体积率表示, 不小于 83% | |||
塑性指数 | 每 1000m21 次,异常时随时试验 | 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
承载比 | 每 3000m21 次,据观察,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 不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
弯沉值检验 | 每一评定段( 不超过 lkm) 每车道40~50 个测点 | 9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或 97.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概率的上波动界限不大于计算得的容许值① | |||
无结合料基层 | 含水量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级配移动电池 | 每 2000m21 次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拌和均匀性 | 随时观察 |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 |||
压实度 | 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 2000m2 检查 6次以上 | 级配集料基层 98%,中间层 100%,填隙碎石固体体积率 85% | |||
塑性指数 | 每 1000m21 次,异常时随时试验 | 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
集料压碎值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不超过本规范规定值 | |||
承载比 | 每 3000m21 次,据观察,异常时随时增加试验 | 不小于本规范规定值 | |||
弯沉值检验 | 每一评定段( 不超过 lkm) 每车道40~50 个测点 | 9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或 97.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概率的上波动界限不大于计算得的容许值① | |||
水泥或石灰移民定土及综合稳定土 | 级配 | 每 2000m21 次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集料压碎值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不超过本规范规定值 | |||
水泥或石灰剂量 | 每 2000m21 次,至少 6 个样品,用滴定法或用直读式测钙仪试验,并与实际水泥或石灰用量校核 | 不小于设计值-1.0% | |||
含水量 | 水泥稳定土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石灰稳定土 | |||||
拌和均匀性 | 随时观察 | 无灰条、灰团,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 |||
压实度 | 稳定细粒土 | 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 2000m2 检查6 次以上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93%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95%以上 | ||
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95%,基层 9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96%,基层 98% | ||||
抗压强度 | 稳定细粒土,每一作业段或每2000m26 个试件;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每一作业段或每 2000m26 个或 9 个试件 | 符合本规范规定要求 | |||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 延尺时间 | 每个作业段 1 次 | 不超过本规范规定 | ||
配合比 | 每 2000m21 次 | 石灰剂量不小于设计值-1%(当石灰剂量少于 4%时,为不小于设计值-0.5%) 以内 | |||
级配 | 每 2000m21 次 | 在本规范规定范围内 | |||
含水量 |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 最佳含水量±1%(二灰土为±2%) | |||
拌和均匀性 | 随时观察 | 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 |||
压实度 | 二灰土 | 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 2000m2 检查 6次以上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93%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95%以上 | ||
其他含粒料的石灰工业废渣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底基层 95% 或93%,基层 97%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底基层 97%或 95%,基层 98%以上 | ||||
抗压强度 | 稳定细粒土,每一作业段或每2000m26 个试件;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每一作业段或每 2000m26 个或 9 个试件 | 符合规定要求 | |||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2:5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86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