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检查工应知应会

阅读: 评论:0

瓦斯检查工应知应会
1、矿井通风:向矿井连续不断输送新鲜空气, 供给人员呼吸, 稀释并排出有害气体和浮尘, 改善井下气候条件及救灾时控制风流的作业叫矿井通风。
2 、新鲜风流:井巷中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基本相同或相差不大的、 没有经过井下作业地点 的风流叫新鲜风流。
3、乏风流:经过采掘工作面和一些硐室后、成分与地面空气相差较大的风流叫乏风风流,
又称污浊风流。
4、瓦斯爆炸:瓦斯和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遇高温热源发生的热链式化学反应,并
伴有高温及压力 压强 上升的现象。
5、矿井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6光伏组件检测、局部瓦斯积聚:采掘工作面内,体积大于 0.5m3 的空间,瓦斯浓度达到 2% 自动排焊机时,叫局 部瓦斯积聚。
7、三专两闭锁: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8 、盲巷:凡不通风或通风不良,长度大于 6 米的独头巷道,统称为盲巷。
9、绝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涌入采掘空间的瓦斯数量。
10、相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月平均日产 1 吨煤所涌 出的瓦斯数量。
11、煤尘堆积:井下巷道堆积有厚度超过 2mm ,连续长度超过 5m 的煤尘。
12、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
13、副井口、主井口及主要通风机房 20m 范围内,严禁烟火,不得在井口存放易燃材料。
14、为避免产生循环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风量的    70%
15 、矿井反风时,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应不小于正常风量的 40 %。
16、《规程》规定:如果硐室深度不超过 6m ,入口宽度不少于 1.5m ,而无瓦斯涌出,可 采用扩散通风。
17、串联通风的两个掘进工作面,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 分别超过 0.5% 0.5%
纳豆菌种
18、串联通风及其害处:
采掘工作面或机电硐室的回风再进入其他采掘工作面或机电硐室的通风方式,称为串联通 风。
串联通风的害处:
1)被串采掘工作面或机电硐室中的空气质量无法保证,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浓度会增
大,恶化作业环境和增加灾害危险程度。
捞泥2)前面的采掘工作面或硐室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影响或波及到串联的采掘面或硐室,
扩大灾害范围。
19、什么叫循环风?它有什么害处?怎么判断是否发生了循环风? 循环风一般发生在局部通风过程中,即部分或全部回风风流再进入同一进风风流中。
循环风的害处:掘进工作面的乏风反复返回掘进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会越来 越大,不仅使作业环境越来越恶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风流中瓦斯浓度不断增加,当其 进入局部通风机时,极易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判断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的简单方法是:站在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后 3-5m 处,用手将粉 笔沫捻下,观察粉笔沫的飘动方向,如果飘向局部通风机吸风侧,则说明发生了循环风, 否则,不发生循环风。
20、哪些人下井必须佩戴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通风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
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21、在用光学瓦斯检定器下井测定瓦斯前,应做好哪些测定准备
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
(1)检查药品性能。
(2)检查气路系统。
(3)检查光路系统。
(4)对仪器进行校正。
22 、《煤矿安全规程》对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温度是怎么规定?如何进行检查与测定?
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26 C ;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 超过30 C
测点选择:
1)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在距工作面迎头    3m 处的回风流中。
2)
3)
长壁式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的测点, 应选在运输机道空间中央距回风道口 15m 处的回 风流中。
机电硐室空气温度的测点,应选择在硐室回风道的回风流中。

23、瓦斯爆炸基本条件是: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一是空气中瓦斯
浓度达到5%-16%,瓦斯爆炸最强烈的浓度是 9.5% ;二是要有温度为650-750 C的引爆
火源;三是空气中氧含量不低于 12%
24、瓦斯爆炸的危害有:
(1)产生高温。对人和井下设备有极大危害的。
(2)产生高压。
(3)留言板制作产生大量剧毒的一氧化碳。
(4)产生冲击波。
25、引起瓦斯积聚的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07:4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8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通风   工作面   空气   采掘   风流   矿井   温度   发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