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报告往往忽略叙述矿区位于所在县城的方位、直距、勘查范围、经纬度、面积,说明隶属行政区划。介绍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机场、码头的名称、里程及其间的交通状况。有的是文、图不符,有的没有交通位置图。 二、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内容不全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河流在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保温包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这些内容都
是未来矿山建设的外部条件,涉及到矿山建设的投资、效益甚至安全,非常重要。但是,有的报告内容不全,资料收集不够,主要是思想重视不够。
三、矿权设置问题
这一节规范中没有,是根据现实需要增加的,有的报告没有讲初始获得勘查证的时间,许可证的名称等,并说明中间的变更沿革过程;有的报告缺矿权设置示意图。有的没有把五四坐标系拐点坐标转换为八零坐标系。
四、以往工作评述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规范要求,如果提交过地质报告并通过资源储量管理机构审查,应该比较详细地说明报告评审时间、评审机构、相关文件号、批准的资源储量等。但是一些报告没有交代这些问题。
五、区域地质
一般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1、规范限定了比例尺、叙述重点,并要求简明扼要,但是有的报告文字叙述的内容超出附图范围,内容繁多、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有个报告这方面的文字长达近20页
2、有的报告将学术报告、论文中的内容大量照搬、摘抄,将地质报告混同于地质研究报告。
六、矿床(区)地质特征叙述简单、内容不全
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有报告文字叙述超出矿区(床)地质图的范围,文图不符,要重点叙述图幅范围内与成矿、控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
2、有的报告没有讲明地层产状、厚度、相互接触关系,没有描述岩石特征。
3、有些报告忽视构造的描述,对于控矿构造不叙述其产状、规模与矿体的关系;对于成矿后的破矿断层不叙述它的破坏程度,即它对矿体在水平及垂向上的错断位移距离。
七、矿体(层)地质
1、矿体(层)特征方面的问题
规范要求“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以列表说明。”
(1)有的报告不分主次,全部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描述,重点不突出。
(2)有的报告介绍矿体规模时不讲倾斜延深,描写矿体的厚度不是真厚度,而是水平厚度。
(3)有的报告没有描述矿体的赋存空间位置,对于隐伏矿体,没有交代矿体头部埋藏深度。
变压器蝶阀1、“三带”划分依据不足
有的报告没有物相分析资料,仅根据野外观察的直观认识来划分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
2、对伴生有益(害)组分研究不够
文字论述简单,缺乏组合分析资料。
zigbee组网3、矿石工业类型
有的报告工业类型划分不确切,没有抓住矿石中影响选矿工艺流程的主要特征,如一个矿床含砷很高,但是却把矿石工业类型定为“碎屑岩微细浸染型金矿”,应该定为“高砷微细浸染型金矿”比较合适。
根据矿石自然类型,综合考虑氧化程度、主要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有害元素等特征划分工业类型,目的为确定最佳选矿工艺流程提供资料依据,
4、工业品级划分不恰当,主要是理解不准确
根据矿石的品位高低,划分出贫矿、中矿、富矿,例如铅锌矿石贫矿Pb+Zn<4%、中矿P
b+Zn4~8%、富矿Pb+Zn>8%。划分工业品级是为矿石的选冶提供依据,如铁矿石TFe≥50%为富矿石,直接入炉炼铁,TFe<50%为贫矿石,需要经过选矿才能入炉炼铁。
企业信用评分
九、矿床成因及矿标志方面
规范要求“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矿方向。”这一节一般存在以下缺点:
1、论述简单,依据不充分,地质认识不深,规律总结不清楚。
主要原因是在勘查过程中侧重于矿勘查工作,忽视综合研究,特别是缺少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的同位素、稀土元素、测温等资料。
2、有的报告论据和论点相背离,
认为是热水沉积型矿床,却不论述热水矿物组合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3、有的把矿床工业类型混同与成因类型
如“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是对成因类型的概念理解不太正确。
4、有的报告该部分内容过多,显得亢长、繁琐。
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问题
这一章主要应该根据选矿试验报告编写,在的选矿试验报告基础上通过精简、归并、综合、分析来论述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1、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一般存在的问题是样品的代表性不够,分布不合理,在槽、坑、钻工程中都应该布置采样点,实际上坑道中采样多,槽、钻中采样少,甚至没有采样,再一个就是品位代表性不强,有的样品位太高,有的样品位太低,合格的样品应该比矿床平均品位低一些,因为未来矿山生产过程中矿石容易贫化。采选矿样时可以采一些近矿围岩样,以便在配矿时如果品位太高可以加入少量围岩,降低样品的品位,使之具有代表性。
2、技术加工性能叙述简单、重点不突出、选矿指标不全、忽略伴生元素等
“说明各种矿石类型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实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
的各项试验成果。”要重点叙述最佳加工、选矿方法及实验流程。说明几段磨矿,磨矿细度及所占比例;阐述实验最终闭路成果,列表展示各项指标(原矿品位、选矿回收率、精矿品位、产率、尾矿品位等)。还应该叙述精矿的质量、品级。另外还要介绍伴生元素的回收指标。
3、不评述矿石加工利用性能
一些报告没有评述矿石属于易选、较易选还是难选矿石。不推荐最佳选矿工艺流程。
4、邻近有同类型的矿床或生产矿山,一些报告类比、分析太简单,
应该从矿石类型、性质、结构构造、物质成分、主元素的赋存状态、影响选矿的有益(害)元素、主要矿石矿物的结晶粒度等进行详细对比,以证明具有可比性,采用相同加工、工艺流程可以获得满意的选矿效果。
十一、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该章编写质量不太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区水文地质观测点没有坚持长期观测,
按规定自少观测一个水文年,才能取得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基本查明地表径流的枯水期、平水期、洪水期的流速、流量等。由于观测时间短,获得的资料不全。
2、有的水文地质图范围小,有的内容不全,有的赋水层、隔水层划分不确切。
5、有的报告没有综合叙述矿区水、工、环地质特征,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没有叙述古采洞、采空区的充水性。
十二、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有的报告对勘查方法的叙述不全面,
只注意了槽、坑、钻探矿工程和物化探,忽略了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地质填图是重要的矿方法,探矿手段的选择要根据矿种的不同有所偏重,如金矿应该以坑道工程为主,特别是首采地段。
有机硅单体
(2)有的报告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叙述不详细,
应该根据主要矿体的规模、形态、成矿后断层的破坏程度、主要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来划分勘查类型。有的勘查类型确定不合理,与主矿体的特征不相符,确定的类型往往偏高。
(3)勘查网度(间距)的确定网度与类型不相符,
主要是根据确定的勘查类型来确定各类别资源量的工程控制网度(间距),如Ⅱ~Ⅲ类,却采用Ⅱ类型的网度。
(4)工程布置叙述不全面,通常忽视勘探线的布置。
要求勘探线要尽量垂直主矿体(带)总体走向,一般情况下一个矿床只有一个勘探线系统,但是,如果矿体走向变化大,应该有两个勘探线系统,使之基本垂直矿体走向。根据确定的指导网度(间距)在勘探线上布置探矿工程,根据野外地形地貌特征或其它因素工程位置可以适当调整。
在报告文字中要说明勘探线的方位、间距、编号原则及工程布置原则;(5)许多报告不交代实际形成的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