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刻刀、一把錾子、一方木锤cd4543
米黄石
在莹如玉、薄如纸的瓷器釉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轻轻凿画出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线条。
上后,呈现出国画独有的皴染效果。这便是被誉为“瓷器上刺绣”的北京刻瓷。 北京刻瓷是集陶瓷、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手工技艺。作品晶莹光洁、刀刻痕迹与瓷面光泽交相辉映,渗透着中国书法、古典文学、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这幅名为《富贵吉祥牡丹图》的作品,是北京刻瓷第三代传人陈永昌在瓷板上刻制完成的刻瓷作品。
“
母液刀尖上的艺术,瓷釉上的“绣花”
卡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南方刻瓷工匠普遍使用刻瓷刀“刻”,制成的作品刻板生硬;北方工匠惯用錾与锤,制成的作品略显粗糙,不足充分展现国画线条的韵味。
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项技艺,陈永昌的父亲陈智光、与师兄朱友麟将南北工艺相结合,有錾有刻,形成了“北京刻瓷”。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钻比瓷器要硬,能够在瓷器釉面刻出划痕。
陈智光和朱友麟把半个米粒大的钻石破出尖来,镶嵌在如圆珠笔芯粗细的铜棍顶端,制成“钻石刀”,并配以特质的木锤,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刻瓷作品。 “ mir162
刀尖上的艺术,瓷釉上的“绣花”
陈永昌16岁跟父亲陈智光学习刻瓷技艺,作品多以花鸟、山水为主。
“安心、耐心、细心、虚心”,是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授业他的家训。
“錾要錾成线,以线体现面”。中间上的工艺都是以“錾”体现的,只有把表面那层釉破坏掉,才能将颜绘上去。
北京刻瓷第三代传人陈永昌,用此技法完成了薄胎刻画,水喷嘴其中最薄的地方只有一毫米。
刻瓷艺术使用钻石制成的“钻石刀”,在瓷器的釉面上錾刻中国画或图案,也被称为瓷面上的“绣花”艺术。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技艺的学习,使刻瓷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