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样例 案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作业

阅读: 评论:0

义务教育阶段 初中化学  书面作业设计工作表
自动甩干拖把
单元名称
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单元复习
节次服务器状态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答案、题源 、设计意图
学业质量
必备
知识
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基础性作业
(必做)
(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下列做法错误挂墙柜的是      。           
A. 推广绿出行  
B. 农业生产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节水
C.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D(改编)
通过名言,了解环保的具体措施,提升环保意识,强化环保理念,
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认识记忆B1
U
L1
容易(0.9)
(  )2.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B. 拉瓦锡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D. 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A(改编)
通过对空气主要成分辨析,加深空气的认识,培养物质的认识方法
空气及成分
理解掌握B2
M
L2
容易(0.8)
(  )3. 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雾   
B.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燃烧匙中的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C(改编)
通过对课本实验的再现,强化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等的理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理解掌握B2
M
L2
中等(0.7)
(  )4. 下列有关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热烧,发出微弱的淡蓝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改编)
通过巩固记忆红磷、铁丝、硫、木炭在氧气中或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区分现象和结论的描述,进一步加深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氧气的化学性质
理解掌握B2
M
L2
容易(0.8)
(  )5. 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王同学抽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高锰酸钾  C.加热药品  D.收集氧气
D(改编)
通过实验情境,巩固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步骤
认识记忆B1
U
L1
容易(0.8)
(  )6. 小明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其结果是      。             
A. 不会产生氧气      B. 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C.  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 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速率不变
C(改编)
通过实验情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翻模机实验室用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作用
理解掌握B2
M
L2
中等(0.6)
(  )7.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 氯酸钾制氧气
C. 蜡烛的燃烧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改编)
通过文字描述,能书写文字表达式,并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掌握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理解掌握B2
M
L2
中等(0.7)
8.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中有一处不足是                               
3)选择装置E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1)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3)氧气不易溶于水(4AD(改编)
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情境,巩固记忆常用仪器的名称;理解掌握该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常见仪器的识别
认识记忆B1
U
L1
容易(0.9)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理解掌握B2
M
L2
容易(0.8)
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模仿应用B3
R
L3
中等(0.6
拓展性作业
(选做0-3题)
(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及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 低温下氧气可变成淡蓝的液体和固体
B. 给重症病人输氧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
C.“煽风点火”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C(改编)
通过生活情境,氧气性质和用途进行辨析,加深对氧气的认识,培养物质的认识方法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理解掌握B2
M
L2
中等(0.7)
2.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编号)。
2)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并且便于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编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                      。   
3)以下是氧气性质及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正确选择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四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可以用硫磺代替红磷实验  B.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实验
C.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    D.产物不能为气体
E.红磷需要足量
②实验一中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实验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从反应角度:以上四个反应相同点是      (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放出热量
C.产物常温下都是固体        D.都是氧化反应
1)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AF
(2)C ;过氧化氢水+氧气     
(3)DE   
②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ABD
(改编
通过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情境,理解掌握该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氧气助燃的实验情境,对比分析燃烧的原理、现象和结论,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理解掌握B2
M
L2
容易(0.8)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理解掌握B2
M
L2
容易(0.8)
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分析评价B4
E
L4
中等(0.6
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         
2)若将图一中实验药品红磷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3)图二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经过分析,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任答1点)。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红磷更换为铜粉,利用图三所示装置继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 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是硬质玻璃管容积的1/5
5)为了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图一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一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四所示。试回答: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四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1)装置气密性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压强变化不大
316%;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AD
5)氧气浓度;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氧气减少,压强减小,同时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导致的压强增大大于氧气减少导致的压强减小  
(改编
通过对比课本实验创新实验,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分析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了学生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防爆voc在线监测系统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2
M
L2
中等(0.7)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B4
E
L4
中等(0.6)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改进实验
B4
E
L4
中等(0.6)
传感器及数据分析
B5
E
L4
较难
(0.4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3:3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7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气   实验   空气   反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