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排水工程设计目前存在得问题分析

阅读: 评论:0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目前存在得问题分析
摘要:公路排水工程设计,应从“项目地现状水环境问题”、“项目建设引起水环境问题”、“项目地水环境规划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公路建设所引起的沿线水环境问题为导向,制定出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技术路线图并编制出相应的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方案。以交通部绿高速公路示范公路延崇高速公路为例,在其排水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渗、滞、蓄、净等方式对路面雨水径流进行消减和净化,减少公路的排水对周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问题导向;公路排水;设计
1问题分析技术路线
1.1项目地现状水环境问题分析
首先,是要收集项目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如公路穿越了排放水质要求不低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汗类水质标准区域,或不低于现行《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的第三类水质标准海域,都属于穿越水环境敏感路段,对道路的排水
顺桨工程,都需设计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另外,还要收集项目地的防洪排涝设施及其设防标准,调查现状有何问题,即将开展的公路排水工程设计应与其相协调。如现状就有不满足设防标准的情况,或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问题,公路排水工程设计时就应该避免公路排水工程导致当地的洪涝灾害更加严重,并应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改善当地的这种状况。
其次,还应对项目地的水环境,特别是其雨水径流特点进行了解。比如,当地的地面雨水径流都是以什么方式排除的,是以汇集沟渠排除为主、还是以就地滞蓄、蒸发或下渗为主。如果项目地的雨水径流排除是以就地滞蓄、蒸发或下渗为主,公路常规的雨水边沟排水就会出问题,就会与当地的排水系统产生矛盾。
1.2项目地水环境规划问题分析
公路穿越了当地的河道和水系,必须了解这些河道和水系的规划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现状情况来设计跨越河道、水系的构筑物。若收集不到当地相应的规划资料,也可以根据国家相应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1.3公路建设引起的水环境问题分析
公路建设引起的水环境问题,是由其自身的要求和公路本身对现状水环境的影响带来。公路自身有排水标准及防洪排涝标准,这是根据公路建设的标准来确定的。公路本身的主要类型大致有三种:路基、桥梁、隧洞。其中路基形式对现状地表水环境影响比较大,桥梁影响相对比较小。
2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排水工程方案
2.1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带来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桥面水应该主要指这三方面的水,一个是平时的桥面初期雨水径流,一个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液体污染物泄漏,还有就是冬季可能用到的融雪剂。为了防止以上三种水由桥面落水管直接排入蔡家河,特在桥梁上设置排水收集管,将桥面水收集后,排入桥下雨水蒸发储存池。
桥下设计的径流蒸发储存池,其有效容积考虑了项目地的常年的降雨量和蒸发量,一般情况下不会外溢。为了保护水环境,储存池底部及周边设置了防渗结构,日常的径流量全部
通过蒸发消减,若有污染物排入,则需要外运另行处理。
2.2水库库区淹没带来的问题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防洪标准是100年一遇。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路基设计标准达标,我们要依据高速公路线位地区的100年一遇的淹涝水位来确定公路路基段的路面设计高程。本条高速公路位于官厅水库的上游,受水库的库区淹没水位影响。高速公路的防洪标准的百年一遇设计水位,即为官厅水库的百年一遇的设计水位。
opnet2.3公路沿线地表雨水径流特点带来的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系数加大,使得雨水汇流的流量及峰值都远远大于建设之前的现状,如直接排入,一个是现状河沟的高程不满足,一个是其断面尺寸的过流量不满足。若强行接入,会导致下游地区的淹涝和冲刷。根据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在设计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时,就特别强调了“低影响开发”这一设计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将道路雨水径流进行滞蓄、消纳,使其多通过蒸发、下渗来消纳雨水径流,并对道路雨水进行净化。
2.3.1高架桥下雨水调蓄池
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在桥梁施工完成后对桥下地貌恢复时,在桥下修建用于雨水储存的调蓄池。将桥梁路面雨水径流排到里面,通过蒸发、下渗对雨水径流量进行消减。这种调蓄池设计的底部采用浆砌块石的防渗结构,上部侧面为土质结构,可以保证高速公路的事故污染物径流有一个储存空间,而当平时雨水量大时,其水位会涨至土质结构边坡处,就可以通过土壤下渗来消减雨水量。
折叠炕桌
2.3.2生态植草边沟
生态植草边沟具有稳定的边坡,防止雨水冲刷,同时又能将雨水通过边坡下渗到土壤里去。生态植草边沟相对于硬质护坡,利于植物的生长.可起到绿化景观的作用,并能对边沟内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本工程生态植草沟设计及现场。
2.3.3道路边沟急流槽消力池
道路急流槽泄下来的水会对边沟造成冲刷,所以在急流槽汇入边沟的局部采用硬质护砌,并设置消力池。消力池除了能对急流槽下泄雨水进行消能外,还能对边沟中的雨水起到沉
淀和蓄的作用,并在特殊情况下缓解危险污染物的扩散。
2.3.4道路边沟内设置拦水堰
在道路边沟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拦水堰,可以利用边沟的空间储存较小强度的降雨,使其不外排;增加雨水的蒸发和下渗量;减少沟内流速,减少对植草沟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拦截雨水中的杂物,防止其流入自然水系中污染环境;对特殊情况下滞缓危险品扩散。此种设计,需要公路养护部门及时对沟内拦截的杂物进行清理。
2.3.5建设立交桥区下凹绿地
利用立交桥区轧道围合的空间,对立交桥区收集的雨水进行滞蓄、蒸发和下渗。多数立交桥区内的空间是做为绿化用地,而且其面积远远大于立交区道路路面面积,所以是一处较为理想的滞蓄雨水的地方。若没有立交桥区外界雨水径流汇入,一般来说,立交桥区汇集的雨水是可以做到不外排的。
2.4协调区域排水规划
高速公路的路基段,由于其防洪标准较高,相应的路基高度较高。所以,应对路基上游的汇水面积进行分析调查,结合桥梁和区域防洪标准及区域河道规划进行过水断面的计算,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在路基段设置预留桥涵,防止高标准降雨造成上游区域淹涝或高速公路路基的损毁,也为以后区域规划河道和水系预留建设条件,见图9。
2.5防止大型立交桥建设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防止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加重水土流失和雨季积水的情况,决定将设计桥区地形进行梯级湿地改造。首先需要将原地形坡度减缓,利用本工程的山岭隧道开挖的废弃石材和妫水河隧道开挖的废弃土方,采用梯田的形式,减缓地形坡度。在地块中采用下凹式地坪设计,可以调蓄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渗和蒸发;石笼建设的堤坝具有过滤雨水的作用,并利用种植的绿化植物的生物净化作用,进一步净化雨水。通过对桥区地形的改造,可以减少由于地形坡度过大造成的水土流失;打造梯级湿地公园,对雨水进行滞蓄和净化,防止由于本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影响。
爆破玻璃
3总结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应以解决水环境问题为导向制定其设计技术路线。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应该是我们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始终遵循的。本文列举的例子多为以蓄为主,但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还应关注工程下游地区是否需要雨水补给,若是工程阻拦了其下游的区域内的植物、动物等所需雨水的补给,就要设计相应的工程措施来应对。总之,对低影响开发等设计理念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是我们在建设工程中应该始终尊重项目地的现状的水文循环规律,不要随意改变。
参考文献:
山人全息码
[1]刘伟.公路排水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探究[J].人民交通,2020(01):73-74.
乐器架[2]陈光生.公路排水改造工程施工探讨[J].四川建材,2018,44(06):177-178.
[3]何磊磊,赵莹莹.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及材料选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03):111.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9:1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63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水   设计   公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