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职工通用安全守则》、《维修工人通用安全守则》,按照各类型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规范操作。 1、作业前
1玻璃干燥器. 未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的人员严禁操作。
2. 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帽生根,拉紧衣服拉链,扣好衣扣,系紧鞋带。
3. 使用专门的工属具,拆卸前检查使用工具是否完好。 4. 将车辆停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关闭发动机实施停车制动,取下车辆钥匙,用塞木将车轮塞住,在明显位置悬挂维修警示牌。
5. 车轮拆卸前,必须先将轮胎内的空气放掉。
6. 更换车轮前,选择满足负荷要求、性能完好的螺旋千斤顶,按照设备的技术要求,在拆卸
侧车体进行安全顶升,使轮胎处于非承压状态。顶升前应确认车底无人、周边人员处在安全位置。 7.缝隙式排水沟 在给轮胎放气(或充气)、检查和更换车轮时,任何人员不得处在轮胎的正面。
2、 作业中
1、 拆卸作业
bimp
1. 使用正确的扭力扳手(或轮胎螺母拆装机),按对角顺序拆卸或安装,确保受力均衡。
2. 轮胎拆卸需要机械配合时,应设立专人指挥和监护,避免人机配合不当。
3. 双轮胎车轮的内侧轮胎必须加装长充放气管。
2、 维修作业
1. 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专职轮胎工。
2. 采用专用工具或设备(如手锤、撬棒或专用设备等),不得用大锤重击或用其它尖锐工
具。
3. 轮胎必须在规定的安全地点进行解体维修,操作人员应避免正对轮胎轮辋锁圈,无关人员严禁靠近。
4. 轮胎解体后,应对钢圈、弹性锁圈、弹性锁圈槽、挡圈等组合件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以上组件有无磨损、裂纹、变形、锈蚀,检查轮胎圈口、胎体有无损伤等现象,发现磨损超标、变形、裂纹以及损伤现象的应予以更换。不得对上述组合件进行焊接、切割等修理。
5. 组装前,应再次检查确认钢圈、弹性锁圈、弹性锁圈槽、挡圈等组合件有无裂纹、锈蚀、变形,检查新部件的类型、尺寸是否与被更换部件一致,检查新换轮胎圈口、胎体有无损伤,确保所有部件、轮胎齐全、完好。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轮胎组装。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钢圈、组合件和轮胎禁止使用。轮胎组装时按照拆卸相反顺序依次进行。
6. 在安装内胎前,首先应检查外胎胎面上有无嵌入的硬物,如果有应当及时取出,并在外胎内壁上均匀涂抹滑石粉,以防内胎与内壁粘连。
7. 在内外胎组装时,应注意检查外胎侧面有无气门芯标志(“×”“△”“□”“↑”等标志),内胎气门芯应安装在该处。
8. 轮胎组装完毕后,将轮胎水平放置、气门芯向上。用撬棍固定弹簧压条后方可进行充气。
9. 充气时,必须使用充气安全装置(如安全笼),或采用其它类似的安全措施。必须按照该型号轮胎规定的气压值充气,严禁超标。
10. 充气时,设专人观察充气气压,先充进少量气体,检查锁圈和挡圈是否完全与钢圈咬合,检查缝隙是否过大。如果发现缝隙过大,应放气重新进行安装。确保牢靠后方可进行二次充气,达到规定气压后,上紧气门芯,检查是否漏气。
11. 轮胎充气完毕后,应使用气压表对轮胎进行气压测量,达到规定气压后方可使用。
12. 夏天高温天气,应降低轮胎气压,一般不超过轮胎规定气压的90%。
3、 轮胎安装
1. 在对充气轮胎进行搬运时,严禁车轮锁圈方向对着任何人员。
2. 轮胎安装需要机械配合时,应设立专人指挥和监护,避免人机配合不当。
加热平台3. 安装车轮时,轮胎更换维修工应避免正对轮胎轮辋锁圈,使用正确的扭力扳手(或轮胎螺母拆装机),按对角顺序拆卸或安装,确保受力均衡。
4. 将车辆顶升压力卸载,使车轮缓缓落地。
4、 作业后
1. 起动车辆,撤掉塞木,将车辆驶离工作区域。
2. 已组装好的备用轮胎,除马上安装使用外,要集中存放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金属粘合剂3.电解水杯 将工作区域周边卫生清理干净,撤掉维修安全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