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规格:轮胎规格常用一组数字表示,前一个数字表示轮胎断面宽度,后一个表示轮辋直径,以英寸为单位。例如165/70R14表示胎宽165毫米,扁平率70,轮辋直径14英寸。中间的字母或符号有特殊含义:“X”表示高压胎;“R”、“Z”表示子午胎;“一”表示低压胎。 层级:层级是指轮胎橡胶层内帘布的公称层数,与实际帘布层数不完全一致,是轮胎强度的重要指标。层级用中文标志,如12层级;用英文标志,如“14P.R”即14层级。
轮辋规格:表示与轮胎相配用的轮辋规格。便于实际使用,如“标准轮辋5.00F”。
速度等级:轮胎在规定条件承载规定负荷的最高速度。字母A至Z代表轮胎从4.8km/h到300km/h的认证速度等级。常用速度等级:Q:160km/h;R:170km/h;S:180km/h;T:190km/h;H:210km/h;V:240km/h;W:270km/h;Y:300km/h;Z:ZR速度高于240km/h。 有人将轮胎比喻人穿的鞋,这未尝不可,不过未听说过鞋底出现爆裂会出人命的故事,而轮胎爆裂导致车毁人亡的消息则是时有所闻。从这一角度看,轮胎对车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
鞋对人的重要性。因此,轮胎的正确使用与否不但对汽车运行状态有影响,对汽车的安全更有重要影响。
认识轮胎 看懂标识
正确运用轮胎首先要认识轮胎,认识轮胎首先要懂得看轮胎上的标识。例如广州雅阁2.3i的轮胎标识是195/65R15(91V),它表示胎面宽度195毫米,高宽比65R15指子午线轮胎、轮胎内径15英寸,载重指标91表示最大承载量615公斤,速度代号V,表示安全速度是240公里。有些轮胎还标有M+S,表示泥地、雪地适用,TUBELESS表示无内胎,TreadWear表示胎面磨损指数等。对于轿车轮胎来讲,重要的参数之一是高宽比,也就是扁平率,它是根据公式(H/W)而得出,式中H指轮胎横截面高度,W指轮胎两侧的最大宽度。公式数值越小表示轮胎横截面越扁平(参阅《技术漫谈》-〉底盘-〉轮胎-〉「现代轿车的轮胎」一文)。有些车主为了使车有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喜欢改用低高宽比的轮胎,对于不同高宽比的轮胎互换,最好以同一外径为基础,若轮胎内径和轮圈直径不变,高宽比低者胎面会显得更宽些,接触面也会更大,令汽车行驶及转向更为平稳。如果轮胎内径不一样,必须要与轮圈一起更
换,则涉及范围较大,例如轮鼓的接座相配问题、悬挂几何参数、转弯半径等都可能有关联,必须要慎重,最好与车厂服务点联系选择。
轮胎气压必须合理
对于轮胎日常使用来讲,要注意胎压问题。有人认为爆胎是打气太足而致,以为轮胎欠压问题不大,这是十分片面的。一般轿车的行驶速度是很快的,轮胎的形状处于一种高频交变状态,如果气压不足变形就会加大,胎面两边的胎纹会过度磨损,胎体因无法抵御地面的压力而扭曲变形,产生高温而加速轮胎的磨损,最终导致爆胎。如果气压过大也会使轮胎过硬失去应有的弹性及吸震能力,不但抓地力变差,中央胎纹过度磨损会产生胎纹深度不均的现象,轮胎在高速运转下也有可能因无法承受过度的膨胀压力而发生爆胎。所以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有爆胎危险,不可小视气压问题。应当按照厂家要求保持轮胎的标准气压,包括备胎气压。胎压的测量可自行用胎压计测量,不过必需在轮胎常温的状态下测量,因为在热胎状态下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一、充气轮胎尺寸目前一般用英制为单位,但欧洲国家则常用公制。高压胎一般用D×B来表示,其中D表示轮胎直径的英寸数,B表示轮胎断面宽度的英寸数。例如,34×7即表示轮胎外径D为34英寸,断面宽度B为7英寸。
二、汽车上常用的是低压胎,其尺寸标记用B--d表示,例如9.00--20,(B--d)即表示断面宽度B为9英寸,而轮辋直径d为20英寸。
三、欧洲国家的低压胎用B×d表示,尺寸单位用毫米,例如,185×400轮胎,表示其断面宽度B为185毫米,轮辋直径数据监控d为400毫米。这种规格的轮胎相当于7.50--16轮胎。
四、在ISO国际标准中,轿车轮胎编号表示为(断面宽度)/(扁平率)(轮胎结构标记号)(适用轮胎直径)(载荷指数)(速度记号)。比如编号195/60R1485H的轮胎,意义如下:
1、195表示轮胎断面宽度为195毫米。
2、60表示为扁平率的百分数,即轮胎断面的高度比宽度为60%。
3、R表示子午线轮胎;D表示普通斜交轮胎;B表示带束斜交轮胎。
4、14表示使用轮辋直径为14英寸。
5、85是载荷指数。
6、H是速度标记号,字母由B--U(除D、节能烤箱H、I、O外)顺序排列时,最大时速由50--200公里/小时递增,每级相差10公里/小时,特殊地,D最大时速表示65公里/小时,而H表示最大时速210公里/音调控制电路小时。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50 | 60 | 65 | 70 | 封包过滤器80 | 90 | 210 | 100 | 110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U |
120 | 130 | 140 | 150 | 160 | 170 | 180 | 190 | 200 |
| | | | | | | | |
轮胎基本知识(一)
轮 胎 原 料
"轮 胎 原 料净化水体 (宏观):
"1 橡胶
"2 帘子布
"3 化学添加物
"4 钢丝
"轮 胎 原 料chdtv 料(微 观)/FONT>
"14% 天然橡胶
"27% 人造聚合物
"28% 炭黑
"10% 石油
"4% 其他石油产品
"4% 纤维
"10% 钢丝
"3% 其他成分
"100% = +/-8.5公斤
轮胎分类
"轮胎常见得分类方式是按照结构划分为斜交线轮胎、子午线轮胎。
"主要区别是胎体帘线角度和胎体骨架材料不同,同时带束层也采用了不同的材料。
"子午线轮胎与斜交线轮胎的根本区别在于胎体。斜交线轮胎的胎体是斜线交叉的帘布层,采用尼龙帘线,其帘线与轮胎圆周有一定的角度(30—45°);
"而子午线轮胎的胎体是聚合物多层交叉材质,帘线角度如地球子午线状排列,其顶层是数层由几乎不能伸张的、沿周向小角度钢丝帘线编成的钢丝带束层,其作用如同坦克履带在路面上延展可减少轮胎被异物刺破的几率
子午线轮胎中的钢丝带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以适应路面的不规则冲击,又经久耐用,它的帘布层还意味着在汽车行驶中有比斜交线小的多的摩擦,从而获得了较长的胎纹使用寿命和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从设计上讲,斜交线轮胎的适用路面范围更广,在高负载情况下的下沉量小,能满足一般速度下的使用要求,斜交线轮胎有许多局限性,如由于交叉的帘线强烈摩擦,使胎体易生热,因此加速了胎纹的磨损,且其帘线布局也不能很好地提供优良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另外,和斜交线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还有更好的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