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分析与应用

阅读: 评论:0

创新观察
—328—
求,给战储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在储物资轮换更新工作中的问题有。
(一)观念滞后制约了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的调整。思想观念的滞后是一切工作的羁绊。当今世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为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上来,因此,在战备物资储备观念上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但是,当前的战备物资储备仍停留在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快储、多储;注重军事效益轻经济效益;注重储备数量轻使用价值;多多益善,自我封闭的“静态储备”等观念上。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结构及方式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的调整。
(二)对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机制研究、重视不够。部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调整后,为了尽快提高战时后装保障效能,近几年来,后装理论研究重点侧重于对大联勤体制及战时保障法的研究,而对于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的关注,仅仅是在研究战时保障法是对储备轮换更新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问题。另外,储备物资的管理不包括物资轮换更新的管理,物资的轮
换计划尚未列入储备计划的组成部分,因此,储备主管部门的年度储备计划也就只是物资的储备安排,而没有物资轮换的内容,结果导致物资一旦进入储备就象进了“死储”的大门,难以避免报废淘汰的结局。
(三)管理体制不顺畅造成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不合理。战备物资储备,必须严格分工、按级负责、紧密衔接。但是部队战备物资储备分工不清,归口不明确的问题长期存在,管理机构的管理跨度大大超过了高效管理的极限,协调难度成倍增加。近年来,虽然部队对战备物资储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总部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于克服和纠正战备物资储备多头管理的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储备物资的管理科学分工和有机衔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储备物资轮换更新的顺利进行。
(四)经费补偿机制不完备使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难以正常进行。任何专项工作都需要经费的支撑保障,作为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同样需要经费支撑。从目前经费分配的情况看,轮换更新机制运行缺乏经费来源。一方面,储备物资轮换更新时,差价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经过一定时间储存的物资,在技术参数、市场价格上一般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样,储备物资如果进行轮换就存在一个亏损的问题,如何处理帐面亏损,实施补偿,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轮换缺乏经费支撑。从储备物资的经费投入看,并未包含物资轮换所需的经费。经费的不到位,造成物资储备管理部门无动力。
二、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储备形势需要的原则。军事储备是国家储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储备的建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既应考虑战争的需要,又应考虑国家经济的可承受能力,使储备体系的分工、布局和规模合理,储备物资的计划、筹措和保障衔接合理,经济资源效益地使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储备量化管理的原则。储备物资轮换目的是保证储备物资的总体性能满足保障需求,这就要求储备物资的数量和质量首先要达到保障要求的性能指标达,才能从军事经济两个层面分析一定数量的储备物资轮换更新多少合适,才能追求军事效益在可行的经济效益基础上的最大化,才能获得轮换科学有效的最根本保证。
(三)储备方式的原则。适应储备方式,是指军事储备在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轮换机制要根据储备方式的变化,相应地采取多种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储备的效能与效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增加一种可行的轮换方式,就为建立一种储备方式到了物资更新轮换的出口,从而为多样化的物资储备打下了可行性的基础。
三、战备物资储备轮换更新机制对策意见
(一)在观念上,应培养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规则意识。建立储备物资轮换机制,不仅是对储备物资轮换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如何认识与此相关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因此,建好储备物资轮换机制,需要超前的创新意识,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树立危机意识。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入世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情况,对军事物资储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此,我们在建立储备物资轮换时要有危机意识,认真应对新情况下如何既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又避免受到牵制,搞好储备物资的更新轮换。二是敢于创新的精神。现在是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如流通体系中代理制、配送制、连锁经营等多种筹供方式的相继出现,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运而生和快速发展。这些对军事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和条件下如何利用,即符合军事战略方针要求,又能实现物资数量、品种、空间位置、时序的高效配置,提供了技术和理念的支持,所以要敢于在储备物资轮换中应用新技术,积极探索新路子,从而创新储备物资轮换的方式方法,提高储备物资轮换的效益、效率。
三是强化规则意识。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届时实施储备物资轮换将更多地在国际市场规则指导下进行。军队储备物资轮换工作也应强调规则意识,强化公平意识、透明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在管理体制上,应政令畅通,确保储备高效灵活。一要建立统一
的储备物资轮换更新管理体制。目前,管理体制不顺畅,造成对储备物资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物资
轮换更新的统一组织协调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确立战备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时,必须强化各级主管部门的计划协调和宏观调控职能,改变部门所有、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的无序状态,将以业务部门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调整为以司令部门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储备物资的发展和遂行战备任务的需要,利用周转供应、正常调拨、处理报废等时机,及时更换物资,防止物资入库后的“终身制”,常储常新,减少浪费,形成一个战备储备物资结构不断优化,品种不断轮换更新,质量不断提高,而规模总量相对稳定的良性循环储备,把有限的经费物资管理好使用好,谋求最佳的军事经济效益。二要建立良好的轮换资金运行机制。建立全军统一的物资轮换机制,启动和运转资金需要巨大的投入,仅仅依靠军队自身是难以承受的,必须建立国家、军队和地方多渠道共同投资的机制,将战备物资储备寓于国家、军队大物流系统中,以提高储备物资实际保障能力为目标,力求与其他环节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军地一体,充分发挥地方资金、技术优势,全力建设军民通用的储备物资轮换更新机制。一是正确把握经费的投向投量。应对重点物资、重点方向和重要轮换形式,重点支持,优先发展。二是在项目上突出重点。应首先发展那些对平、战时保障关系比较大的项目。三是严格经费划拨程序。物资轮换经费保障,要依据担负的任务,按级负责,归口管理,数量必须严格论证,按标准、按制度、按程序,专款专用确保储备物资轮换更新经费落到实处。四是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要完善监督机制,有重点地进行经费专项审计,确保各项经费收支有序、管理规范。
(三)在制度建设上,应加强系统规划和操作规范的制定。建立一个高效实用、运转灵活的战备物资
储备轮换更新机制,关键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应结合当前军民一体化保障的新趋势,改变过去“弹性”执法的不良现象,把储备物资轮换运行纳入法制的轨道。储备物资轮换工作涉及到军地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任务十分繁重,应根据情况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由业务部门、法制部门、专家学者和军队有关人员组成,在战略、战役、战术三个不同层次上,筹建相应的专门机构,以确保储备物资轮换更新制度内容的体系化、专业化和可操作性。只有从操作层面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从日常管理中落实轮换制度,才能在实践中解决“轮何物换多少”的问题,并使轮换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四)建立与储备物资轮换更新机制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战备物资储备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数据多,更新快,收集汇总难,建立与之相适应高效的储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到轮换更新机制的建立与运行。由于储备物资检测计量手段对技术要求较高,投入经费巨大,储备部门落实储备计划,实施储备管理时,往往只注重物资的日常收发及质量管理,缺乏储备物资的随时监控,致使储备物资的数量、质量、及适用性无法及时得到反映,制约了在储物资的信息采集和储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些问题不仅是储备管理问题,更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否符合储备管理和轮换管理的问题。解决物资储备轮换更新在信息流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开发研制信息系统,要以提高战储物资管理水平为目标,按照后装可视化建设的要求,综合运用成熟技术,结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既能满足战储物资计划采购、调拨动用、核销处理、更新轮换等日常管理
需要,又能满足储备规模布局优化、品种结构调整,以及储备需求测算等宏观管理需要,形成一个储备数据网上传递、储备现状动态反映、储备信息网上查询、保障能力准确评估,全军一体,上下联动的储备物资轮换更新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构成物资轮换信息大系统,可以实时显示、跟踪和记录物资轮换信息的发送和接受,使各业务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作战计划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能力大大增强,从而使物资保障从粗放型、经验型向精确型、网络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全本)[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高健,刘铁林,武永乐,张亮.美军战备物资储备形式转型[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39(04):101-104.
[3]梁峰,甘明,王丰.美军海外战备物资储备模式及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19(11):51-54.
[4]熊振伟,王丰.国外战储法规建设及启示[J].国防科技,2017,38(03):80-84. [5]邓,王丰.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生成模式[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7,31(02):35-39.
[6]王海兰,赵道致.战备物资合同储备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4):105-108.
[7]王宗喜.仓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8]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9]DABNERN.‘BreakingGround’intheuseofsocialmedia:acasestudyofauniversity earthquakeresponsetoinformeducationaldesignwithFacebook[J].TheInternetandH igherEducation,2012,15(1):69-78. [10]王颖,王海燕.非战争军事行动战备物资储备策略[J].物流科技,2009,(1):78-79.
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分析与应用
夏文浩超导空调
(神华粤电珠海港煤炭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润滑是摩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润滑的目的。另外,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传递动力等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的润滑技术能显著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并减少能源消耗。 设备与润滑油的关系,润滑所要达到
透明导电薄膜
的目的就是降低设备各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加注润滑油的目的就是在设备的各部分接触的表面形成一层润滑油膜,设备的两部分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不会直接表面接触,而是通过油膜这一介质相互摩擦,降低摩擦产生的热和损伤;同时设备各部件表面形成了
《装备维修技术》2020年第18期
—329—
一层油膜可以与空气隔绝减少空气中水分和氧气对金属设备部件的腐蚀和氧化,起到保护设备的重要作用。
一、集中润滑系统的应用
集中润滑系统在数控机械、加工中心、电梯、生产线、机床、锻压、铸造、纺织、塑料、木工、橡胶、矿山、冶金、建筑、印刷、食品等各行业的机械设备的润滑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两年这种系统也逐渐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港口机械和汽车底盘集中润滑系统上得到应用推广。
二、集中润滑系统同传统人工润滑的对比
1、人工润滑首先与设备的使用工况有关,简单的设备使用工况如:数控机械、加工中心、电梯等设备工况单一、简单、危险性不大的工况可以满足,复杂的设备工况,诸如矿山机械、港口机械和汽车底盘集中润滑等设备工况存在危险性大、工况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等情况人工润滑存在诸多弊端。
2、人工润滑无法实现理想状态的润滑工作,理想润滑工作需满足定时、定量、定点、润滑均匀等诸多要点,人工润滑无法实现相应的理想状态,受润滑人员主观限制,无法做到准确的定量和润滑均匀,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保证对设备本身的准确润滑。
3、传统集中润滑系统概述
传统集中润滑系统主要构件为加油桶、润滑加油泵、控制器、管线、分配器、加油咀等构件组成,加油过程中,控制器控制加油泵,集中加注到各分配器中,分配器进行各加油点分配加注润滑油。传统的集中润滑方式存在的弊端在于,加注的润滑油加油量无法保证准确,各分配器受加油泵集中加注,存在距离润滑泵站较近的分配器所分配的油量较大,距离润滑泵站距离较远的分配器所分配的油量较小甚至没有润滑油分配,导致各加油点位加油不均,不但造成了部分加油点润滑不到位,还产生了大量的油脂浪费。
三、传统集中润滑与智能集中润滑对比
1、传统集中润滑装置,润滑效果不佳,加注润滑油过程中易出现加油泵附近的加油点位加注润滑油量较多,距离加油泵距离较远的润滑点位加油量少甚至无法加注,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集中润滑系统,加注润滑油位集中同时润滑,加之润滑点位较多,需将前段点位加注充盈甚至溢流的情况下才能润滑后面点位,加注时间较长,沿线润滑油溢出现象严重。无法实现定时、定量、定周期的润滑标准。
2、智能集中润滑设备可视化、网络化的智能润滑,完成设备润滑部位的各个润滑点不同需求的定时定量润滑工作,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将润滑油加注时间、加注量、加注点位、故障报警、维护提醒等信息一目了然呈现在系统的显示屏上,更加便于操作与维护。系统采用的大流量润滑泵有效的解决了润滑点位远、局部不易进油的问题,PLC 智能控制可实现定周期加注、定加油量加注、定加油点位加注等工序,系统软件可实现润滑系统故障通过声光报警实时反馈,实现润滑系统完好运行。
四、智能集中润滑在工业上的应用
智能集中润滑相较于传统集中润滑根注重润滑效果和经济效益,智能集中润滑可实现对现有工业系统润滑要求高、结构布置狭小的设备局部区域及日常维保危险系数高的润滑点位或区域,降低人员进行日常润滑的安全风险,提高润滑效果的质量保障。
以工业行业常用的轴承为例,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android退出app轴承种类繁多且形式各异,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轴承都需要润滑油降低摩
擦,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减少摩擦及磨损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器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延长疲劳寿命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排出摩擦热、冷却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发生的热,或由外部传来的热,冷却。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针对以上问题,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可实现日常人工润滑所无法实现的效果,针对润滑难度大、润滑要求精度高、润滑要求周期性强的设备部件,智能集中润滑可高效、高质量、高精度的完成,同时,可减少大量人力资源投入,仅需要相关设备的维保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了现场作业安全,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五、智能集中润滑在港口机械的应用
港口是资源配置的枢纽,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由于各国、各地区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具有不平衡性,需要通过贸易加以调节。这类贸易活动形成的货物流动构成了对港口业务的需求。港口对于满足国家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支撑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装卸类设备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机械结构复杂、工作原理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润滑部位较多,故集中润滑系统在此类设备中应用广泛,以堆取料机为例,堆取料机回转机构部位的回转齿圈,人工润滑无法实现润滑到位,且齿圈结构复杂,人工润滑危险性大,故现润滑方式集中润滑为优,考虑到润滑到位及润滑及时,智能集中润滑在此类设备中最为适用,可实现设备危险复杂部位润滑及时到位。故在港口设备的加工制造中,智能集中润滑的设备已成为港口机械设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设备健康运转提供有效保障。
六、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控话、无人化已成为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大型机械设备的维保难度大、机械结构复杂、连续作业等因素,设备的智能化润滑保养系统也逐渐收到各企业及制造商的重视。有效的智能润滑保养可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力、降低人员安全风险、提高设备完好率。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将传统润滑同智能化控制有效结合,将传统的润滑保养方式转化为设备运行的一部分,将复杂的润滑问题简单化,有效的利用了智能控制系统,充分的发挥了润滑的保养作用,强有力的为设备的有效健康运行保驾护航。更有利于港口机械、矿上机械等大型机械的发展和开拓创新,为终端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使用体验,更好的服务港口、矿山、制造等各形式企业。
织物密度镜
参考文献:
[1]王国良,胡昌格,吴朝富,冯兰英;温挤压用的新润滑剂[J];轴承;1980,03 [2]吴伟忠.国外摩擦磨损润滑文献索引[J];润滑与密封;1981,04
[3]陶明璋.吴明光.工业控制过程系统中智能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6,30
作者简介:
夏文浩、1989年1月、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大学本科、中级工
程师、研究方向:机械
液压传动技术在翻车机中的应用
张红波
热流道系统
(南钢金江冶金炉料有限公司,南京 210048)
在翻车机的工作实践中,液压传动技术是翻车机设备中的不可或缺的技术要点。液压传动技术在翻车
机设备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在靠车以及压车过程中对靠车梁以及压车装置造成的不良损坏,进一步降低翻车机设备故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对提高翻车机的工作效率大有裨益。因此工作人员要将液压传动技术与翻车机设备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优化翻车机的各项性能。 一、液压传动技术在翻车机中的运用优势
液压传动技术在翻车机设备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简化翻车机设备的内在结构,切实降低翻车机设备的机器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翻车机设备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液压传动技术主要是以液体为主要介质类型,来完成能量传递与能量控制的一种传递方式,目前已经在各类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运用效果。目前,液压传动系统主要是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原件、辅助元件以及工作介质五大部分构成。 与传统的机械传动相比,液压传动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其一,液压传动技术主要是以油液作为重要的传动介质,因而可以在传动过程中对
各个原件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液压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其整体的调速性能与运行的实际功率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其二,液压传动系统的载荷控制、速度控制以及方向控制的设备操作更加简单易行,目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其三,液压传动技术的传动模式是一种无间隙的传动,其传动过程更加平稳,且具体操作更加省力方便,同时还能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进行启动操作和高频率的方向转换。其四,液压元件的设计
是标准统一的,适用于各项机械设备的运行实践中,这对液压传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其五,液压传动系统的质量和体系都相对较小,并且液压传动技术可以切实简化翻车机的电气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翻车机的故障发生概率,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二、传统翻车机的运用分析 在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翻车机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而翻车机必须借助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优化自身的运行模式。目前,我国传统翻车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如下表所示: 表1  传统翻车机的运用分析
运用分析 具体表现
生产能力低 其翻车次数为2次/分钟,容易造成物料积压
阻燃纤维联轴器磨损较大 其联轴器需要半年更换一次,否则加大对轮螺丝的折断机率
容易发生故障
启动电流是电动机额定电流的4~5倍,因而频繁启动会影响电动机的正常运用
三、液压传动技术在翻车机中的运用
(一)优化翻车机的整体性能 液压传动技术与翻车机运行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进一步优化翻车机的整体性能,其滚筒的动力源主要是由液压泵站以及液压电动机来提供。液压电动机可以有效防止瓦斯和细小微粒的爆炸,其自身配有专门的电磁阀防爆装置。与此同时,液压翻车机的泵站系统已经逐渐完成了自动卸荷回路以及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9:4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51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风机台帐模板
下一篇:机床润滑系统
标签:润滑   储备   轮换   物资   储备物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