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制冷机组原理

阅读: 评论:0

氟利昂制冷机组原理?
一、氟利昂的特性:
氟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wiki]爆炸[/wiki]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利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破窗锤
    氟利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另外避免氟利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常用的氟利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在此不做说明。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氟利昂12(CF2CL2,R12):是氟利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放血笔,
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氟利昂22(CHF2CL,R22):是氟利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R134a来代替。木材拉丝机
土工格室护坡    氟利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氟利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是近年来鼓吹的环保冷媒,但
会造成温室效应。是比较理想的R12替代制冷剂。
    氟利昂与水的关系:氟利昂和水几乎完全相互不溶解,对水分的溶解度极小。从低温侧进入装置的水分呈水蒸气状态,它和氟利昂蒸气一起被压缩而进入冷凝器,再冷凝成液态水,水以液滴壮混于氟利昂液体中,在膨胀阀处因低温而冻结成冰,堵塞[wiki]阀门[/wiki],使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水分还能使氟利昂发生水解而产生酸,使制冷系统内发生“镀铜”现象。
    氟利昂与润滑油的关系:一般是易溶于冷冻油的,但在高温时,氟利昂就会从冷冻油内分解出来。所以在大型冷水机组中的油箱里都有加热器,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来防止氟里昂的溶解。
二、制冷机组的组成: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控制系统等
1、制冷压缩机的作用
     制冷压缩机是制冷装置中最主要的[wiki]设备[/wiki],通常称为制冷装置中的主机。制冷剂蒸气从低压提高为高压以及汽体的不断流动、输送,都是借助于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制冷压缩机的作用是:
      1、从蒸发器中吸取制冷剂蒸气,以保证蒸发器内一定的蒸发压力。
      2、提高压力,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气压缩成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气,以创造在较高温度(如夏季35移动语音短信左右的气温)下冷凝的条件。
      3、输送并推动制冷剂在系统内流动,完成制冷循环。
2、根据冷却介质种类的不同,冷凝器可归纳为四大类,其作用如下:
水冷却式:在这类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冷却水可以是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循环使用。水冷却式冷凝器按其不同的结构型式又可分为立式壳管式、卧式壳管式和套管式等多种。
空气冷却式(又叫风冷式):在这类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空气带走。空气可
以是自然对流,也可以利用风机作强制流动。这类冷凝器系用于氟利昂制冷装置在供水不便或困难的场所。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8:1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3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冷剂   制冷   装置   低温   温度   蒸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