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内容
必修3第5章第2讲
[{[IQIIZY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A .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 .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
答案 A
解析 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 CO2合成
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 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 A项是正确的。
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 CO2但不能直接利用 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
环境与生物落之间进行的; 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 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 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故 B、C、D三项均是错误的。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 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 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 的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存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
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 A项是正确的。
3•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0、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答案 D
解析 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可知,本题的 A、B、C选项都是正确的。物质在循
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4.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 A
解析碳在生物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 环的。 首先通过绿植物的光合作用, 被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 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 消费者体内, 最后再流到分解者, 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 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 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气中。
5.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 ..的一项是 ( )
A •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 10%〜快速水分测定20%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而不是所接收
的全部太阳能。
6.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 )
A .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B .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 CO2形式存在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落间是以 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中还能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7.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 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 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 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 该反应器
() 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洗衣机水嘴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 B
解析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根据题干 分析可判断,该反应器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8.下列 4 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
A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原理的应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是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但该规律必须涉及两个以上的营养级, A、 C、 D 三项均符合要求,但 B 项
内容是无机环境与第一营养级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落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 .碳在生物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是单方向流动,不能循环。
10.(2010日照)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btctd,在某一
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i、m2、m3、m4。下列叙
述中,错误的是( )
A •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 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在一段时间内,若 b种数量增加,则 a种数量下降,d种数量增加
C.若miv 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 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答案 D
解析 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
减的,所以m4V m3V m2V mi, 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 有机物的质量;当 miv 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 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
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 b种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 a生物,故a
种数量下降,而 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数量增加。
11. (2010苏州模拟)在“草t昆虫t食虫t鸟t鹰”这条食物链中, 鹰每增加对甲苯磺酸吡啶盐1千克有
果壳箱机物体重,问草至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千克 (设草吸收的水分只有 1%参与光合作
用)()
A. 125 B. 75
C. 7500 D. 12500
答案 C
解析 在题中所述的食物链中鹰增加 1千克,根据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计算,至少需草1吃0%吃0%吃0% = 125千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如下关系: 6H2O〜
125
C6H12O6,可计算出需要 H2O的质量为(6X 18X ) -4%= 7500kg。
180
12. (2010德州)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开始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量流量。 其中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营养级 | a | b | c | d |
摄像头识别能量 (X 105J m一2) | 141.10 | 15.91 | 871.27 | 0.88 |
| | | | |
A.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 根据能量多少推断,构成的食物链为 ctaT btd,所以b为次级消费者。
13.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粉煤灰水泥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流入生态系统的
C02量大于h(呼吸作用)产生C02的总量。生产者i的量大于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因为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排出, 被分解者利用。流向分解者的k都是有
机物,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14.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产生温室气体 B.需要能量驱动
C •不依赖于水 D.具有全球性
答案 C
解析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和能量流动关系密切, 需要能量驱动。在碳循环过程中产生 温室气体C02。碳循环过程中,大气中 C0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落,生物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