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雨水管道施工工艺框图】
雨水管道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监理工程师验线 测量放线 施工准备 开槽 砂垫层 挖工作坑 验管、下管、稳管
上胶圈、撞口 检查管体位置
锁管 沟槽回填 竣工验收
【篇二:雨水管道施工方案】
南京河西新城区江东南路道路工程一标段
雨水管道、雨水井及雨水口
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江东南路工程一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三年十月
\
目 录
雨水管道、雨水井及雨水口
供应链金融管理 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⑴《南京河西新城南部地区江东南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排水工程》。 ⑵《给水排水图集》(苏201-2012)。
⑶《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⑷《混凝土模块式排水井检查井》( 12s522)。
⑸《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⑹《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工程概况
江东南路雨水管道分左右幅设置,位于路基横断面35米处(即非机动车道下)。雨水管道型式分直径800mm、600mm、500mm以及直径300mm的雨水连接管。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雨水管道设计情况一览表
雨水管道埋深在2~3m不等(雨水管道底到设计路面顶距离,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为50.6cm),设计纵向坡度在0.1%~0.2%,基础采用180度钢筋混凝土基础。 雨水检查井由混凝土基础+井室+混凝土盖板+井筒+井盖组成,一般井距在22m~46m之间,井墙采用混凝土模块砖(mu10)砌筑,再灌筑c25混凝土。
-1-
雨水管道及雨水井采用反开挖方式,基槽回填采用6%灰土分层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管顶50cm以上按照道路要求回填,hdpe管采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然后采用管顶50cm以上按照道路要求回填。 3.施工进度计划
-2-
4.施工方法及工艺 4.1雨水管道 ⑴测量放样
路基填筑1~2层灰土后,现场放样出雨水管道具体平面位置,并用石灰洒出标记。 ⑵基槽开挖
新型环保包装材料
根据雨水管道具体标高,利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土方采用自卸车装运弃至项目部指定的地点。开挖过程中应对标高及时进行复核,严禁超挖。开挖宽度应比基础每边各宽出30cm,便于施工。 ⑶基础施工
hdpe管采用砂石基础,下部直接回填10~20cm中粗砂(地基较好时,回填10cm;地基较差,有地下水时,回填20cm)。
-3-
【篇三:s1-03 雨水管施工图说明】
tr069 一 概述
1.1工程概况
1、本项目位于无锡南长滨河新城,道路呈东西向布置,设计标准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本次设计起点位于正在建设中的芦中路,桩号为k0+000.000,道路向东延伸,设计终点位于运河西路,桩号为k0+306.586,道路总长约300m。
2、本册为雨水管线单项施工图,雨水管主管管径为d500~d600。 3、无锡市暴雨强度公式:
i?28.551?18.537lgt
(18.469?t)0.845
其中: i —— 暴雨强度(mm/min)
p —— 重现期(a)
t —— 集水时间(min)lrx
雨水管设计重现期2年。集水时间本次设计取10min。
4、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167i
二 设计依据及规范
2.1设计依据
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施工图设计的主要设计依据是: 1. 无锡鼎鸿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公司签订的《无锡南长滨河新城6条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合同》;
2. 无锡市规划局《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锡
规道审(2015)第002号);
3. 无锡市南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核准批复》(锡南发改投许【2015】第3号);
4. 无锡市规划局《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20201201500002);
5. 无锡市建设局关于《名海路(芦中路-运河西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6. 《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7. 《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 由本公司测量部提供的《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全线测量资料》(2014年10月);
9. 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 《名海路(又称鸿运路)(芦中路-运河西路)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2014年10月);
2.2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2.2.1设计规范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结构设计规
范》(gb50332-2002)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db31/t324-2004)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施工验收规范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 2.2.3其他标准及图集
?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 《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 ?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三 管道部分
1、主管
本次设计范围设置雨水管2根:位于道路两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5.5m处,管径为d500~d600。
2、现状管
本段无现状雨水管。
3、 排水方向
全路段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规划芦村浜。 4、支管
①支管实施长度、管径及管位详见雨水管道平面图及雨水管道纵断面图。 ②雨水支管末端新建检查井。 5、雨水口连接管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n225upvc管,纵坡不小于1.0%,管埋深在12%石灰土以下,反开挖5%灰土层施工。连接管长度及管位详见平面设计图。在道路最低点需增设雨水口,就近接入雨水井。
6、管材
dn225管采用upvc管(加筋塑料管),满足s2标准,环刚度不小于8kn/m2。管材满足《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20221-2006)标准。
d500~d600雨水管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管材质量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标准。
7、管道基础及接口
动物添加剂 ②接口:钢筋混凝土承插管和upvc管均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接口做法详见附图;upvc管接口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93页;钢筋混凝土企口管采用胶圈接口,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89页四 检查井及附属构筑物
1、检查井
检查井施工时应避免将井盖设于侧石线上,在不影响其它管线的情况下,井位可调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井内需设置防坠网,详见附图。
2、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310x510边沟式单篦雨水口,井篦采用钢纤维,详见附图。交叉口处增设乙型双箅雨水口,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 s01-2012)第 223 页。
3、井盖井圈材料
车道范围内井盖采用铸铁井盖,承载能力需满足《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d400级;车道范围外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承载能力需满足《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b125级;井座采用铸铁井座;井圈采用混凝土预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243-244页。建设方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类型的井盖座,但承载能力需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车行道范围及人行道内井盖标高一律同地面标高,绿化带内井盖标高高出绿化土5cm。车道内井圈与周边卸荷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卸荷板具体做法详见道路图纸,其余范围内井圈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预制。
五 施工
通过钻孔现场取土鉴别、小口径麻花钻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主要分布杂填土及第四纪冲湖积相的粘土层,沿线在6.3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体具体可分为4层,各土层分布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1-1层杂填土: 杂,松散,拟建道路沿线主要为已拆迁的建筑,物质成分较复杂,均匀性差,主要为建筑垃圾、砖块,石子等,混黏性土。厚度:0.5~0.8m,平均0.58m;层底标高:3.00~3.70m,平均3.19m;层底埋深:0.50~0.80m,平均0.58m。工程地质特性差。
ome103
1-2层素填土: 杂,松散,在k0+190~k0+240路段,其下部有厚度为0.5m淤泥质粉质黏土,其余路段其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主要为原有建筑物地基,夹植物根茎。厚度:0.40~1.30m,平均0.80m;层底标高:1.70~2.85m,平均2.39m;层底埋
深:0.90~2.10m,平均1.38m。工程地质特性差。
3-1层黏土:灰黄,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含铁锰氧化物。厚度:4.40~4.90m,平均4.57m;层底标高:-2.05~-1.70m,平均-1.88m;层底埋
深:5.40~5.90m,平均5.70m。本层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地基土承载力 [
fa0]=180kpa,压缩模量es1-2=7.0mpa。
3-2层粉质黏土:灰黄,软塑,切面较光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该层未穿透。本层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地基土承载力 [fa0]=120kpa,压缩模量es1-2=5.5mpa。
管道基础及窨井基础主要位于1-1层杂填土及1-2层素填土内,其中1-1层杂填土及1-2层素填土部分管道基础在道路工程中已做处理。
沟槽开挖时应保证沟槽两侧土体的稳定,以确保“管---土”共同作用的条件,以不扰动天然土体或地基处理为原则。要保证槽壁及槽底的平整,并严格控制沟槽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扰动原土基面。沟槽开挖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和带水作业。upvc管采用砂石回填,钢筋混凝土管采用灰土回填。沟槽内回填中粗砂时,采用水密实法,并注意水密实时的沟槽排水,其密实度要求详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12)第85、99页中规定。沟槽内回填素土时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取20-30cm,upvc管顶50cm不得采用机械压实,应采用人工回填并进行适当的夯实。沟槽开挖过程中,如遇土质不好,出现塌方、开挖放坡受限制或土方转运有困难时,采用钢板桩支
护,具体情况视现场土质而定, 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则采取反开挖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