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水“三联箱+澄清器”系统与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应用对比分析

阅读: 评论:0

脱硫废水“三联箱+澄清器”系统与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应用对比分析
  摘要:对火电厂脱硫废水“三联箱+澄清器”传统工艺与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运行对比分析,为烟气脱硫系统设备选择提供参考。介绍了这两种废水系统的原理与结构,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系统的经济性,最后给出了脱硫废水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的运行成本、优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低成本、小型化、一体化,适应膜法浓缩运行需求,只投加单一药剂,即可解决脱硫废水排放的问题,运行操作简便,抗水质波动能力强,药剂用量小,该工艺系统值得应用推广。
异形刷        关键词:脱硫废水三联箱系统;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对比;应用微型汽油机
        针对脱硫废水废水处理的主要成分,且相关处理环节对于水量的控制较严格,所以整体操作起来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整体废水处理效率并不高,无法回用至系统中;而燃煤电厂远离城区,周边很少配置污水处理厂,废水直接排放会对水体或土壤产生较强污染;以往很多电厂通过自来简易处理后排放,但此种方法严重浪费水之源,且不符合环保要求。
        工程概况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630MW机组)、二期(2*1000MW机组)的脱硫废水处理单元采用“三联箱+澄清器”传统工艺,锅炉产生的烟气经电除尘器除尘后进入湿法脱硫系统,在吸收塔内完成洗涤脱硫,经除雾器除去雾滴后由烟囱排入大气。在吸收塔中随着烟气洗涤不断进行,吸收剂有效成分不断消耗,生成的亚硫酸钙经强制氧化生成石膏。清洗烟道气所得到的弱酸性的、浑浊的废水输送到废水系统做最后的处理。废水中的杂质除了大量的可溶性氯化钙(CaCl2)之外,还包括: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重金属离子如砷、铅、镉、铬离子等还有不可溶的硫酸钙及细尘等。除了小部分微溶的氢氧化物泥浆外,上述杂质可以从水中分离出去。其后,处理过的废水排入主排放口,在废水澄清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物泥浆在厢式压滤机中脱水。
人脸识别数据标注        所处理废水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随产生废水,针对脱硫废水的水质,其具有如下特点:
        a脱硫废水呈弱酸性,pH值一般为4~6。
        b废水浊度高,悬浮物含量大。
        c脱硫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如Cr、As、Cd、Pb、Hg、Cu等。
去皮刀片
        d脱硫废水中含盐量极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l-、F-,SO32-、SO42-、Ca2+、Mg2+离子等。其中氯离子Cl-浓度最高可达20000mg/l。
        1.旧废水处理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模式
        1.1传统废水处理采用“三联箱+澄清器”工艺,其工艺如下:
 
        该工艺为传统“三联箱+澄清器”处理工艺,处理时,先进行碱化处理,通过添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将废水pH值调至9.0至9.5之间,使部分重金属以氢氧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出来,再加入有机硫化物(一般是TMT15),使镉、汞等重金属结合成难溶于水的硫化物,然后加入絮凝剂(一般是FeClSO4)和絮凝助剂(一般是聚合电解质),使大部分的悬浮物沉淀,并吸附重金属氢氧化物和CaSO4沉淀;最后澄清,将沉淀物和水分离,得到处理过的脱硫废水和污泥。澄清/浓缩池底部排放出的浓缩污泥进入厢式压滤机进行机械脱水,使其含水率降为75%以下,然后装车外运。滤液进入滤液箱,由滤液泵送回至三联箱重新进行处理。
        1.2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的方法,其工艺如下:
 
        脱硫废水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处理装置内部由高效反应器和高效旋流澄清器两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高效反应器通过高剪切强制循环搅拌设计,促进药剂的反应效率同时减少絮体中包裹水的含量,增强絮体的沉降性能;高效旋流澄清器采用旋流叶片式进料技术,增强离心力加速絮体的沉降,提高压缩比,同时,高效旋流澄清器内部借助于折板结构形成的絮体滤床技术能够对上升水流中残留的悬浮物进行二次过滤。废水浆液从现有废水缓冲池泵送进入脱硫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高效反应器单元,同时一体化吸附絮凝剂从高效反应器中的干粉投药机投入,经过其内部特殊结构处理,使得浆液充分混凝、反应,反应后浆液经提升泵输送至脱硫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的高效旋流澄清器单元,经过高效旋流澄清器分离、压缩、沉降,溢流清水满足排放要求,自流进入清水箱;底流经高效旋流澄清器深度压缩沉降后得到25%以上含固量的超高浓度浆液,经污泥泵输送至进入石膏脱水皮带进行脱水
        2、“三联箱+澄清器”系统与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应用对比分析
        2.1初始投资及占地面积比较
        废水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的设计出力比“三联箱+澄清器”传统工艺系统的设计出力大 25%,但其占地面积仅为“三联箱+澄清器”系统的 12%,吨废水的投资费用仅为“三联箱+澄清器”系统的30%,二者初始投资及占地面积比较情况见表 1。
恒功率直流电源        表 1  初始投资及占地面积比较
 
        2.2系统配置对比
        废水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简洁、设备配置精简、占地面积小、建设投资成本小、电耗小、操作强度小、运行成本小等优点。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处理系统的配置设备仅占“三联箱+澄清器”工艺的设备配置40%,系统耗电仅占“三联箱+澄清器”工艺的系统耗电15%,二者系统配置对比见表2。
        表2  系统配置对比
 
        2.3运行成本对比
        表4  运行成本对比分析表
 
        3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优势
        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废水系统对入料废水悬浮物含量范围要求极其宽松,最高可达15% 的高浓度脱硫废水条件下顺利运行,对高浓度进水采用无源自稀释系统。集悬浮物澄清和膜前除硬模块于一体,低成本、小型化、一体化,适应膜法浓缩运行需求,只投加单一药剂,即可解决脱硫废水排放的问题,运行操作简便,抗水质波动能力强,药剂用量小,常规废水投加量为100-300g/m³,出水悬浮物≤70毫克;结合超清SS可达≤10毫克的超清溢流。底流污泥成稳定絮团,浓度达到25%以上,直接给入石膏真空皮带机,省去污泥脱水设备投入。模块化紧凑型设计,15~20立方/小时处理量系统占地≤30㎡,装机功率≤20KW。综合多种高效沉降技术和特殊机械机构,在达到超清废水的同时实现高浓度
底流减量,同时可模块化扩展处理量。
        总结:
        当前,环保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火电厂中必须要提升对于脱硫废水排放的控制,而废水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真正做到了对于脱硫废水的集中高效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旋流澄清一体化装置低成本、小型化、一体化,适应膜法浓缩运行需求,只投加单一药剂,即可解决脱硫废水排放的问题,运行操作简便,抗水质波动能力强,药剂用量小,该工艺系统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红利,赵梦月,丁舒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与应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9(09):71-77+6.
        [2]张勇,赵晓丹,田小测,黄诚,余凌洁,吴军辉,周振.脱硫废水资源化处理高磷废水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39(09):37-41.
        [3]王晓焙,耿宣,罗天翔,白璐,陈武,杨林军.330 MW机组脱硫废水旁路烟道喷雾干燥技术数值模拟与应用示范[J].热力发电,2019,48(06):96-101.
        [4]霍立敬,张玉玲,魏晗笑,尹连庆.二氧化氯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脱硫废水试验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50(04):12-15.
        [5]郑进熙,王奕非,杨佘维,黄志华,黄振雄.混凝助凝强化ZTI重金属捕集法对烧结脱硫废水中铊的去除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03):29-35.
        [6]马双忱,柴晋,万忠诚,武凯,张净瑞,陈嘉宁.脱硫废水烟气蒸发过程中氯离子气固相分配模型及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9,44(04):1247-1254.
 汽车指纹防盗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02:4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3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废水   脱硫   处理   旋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