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前景概述

阅读: 评论:0

实別技术清洗世界
Cleaning World 第37卷第3期2021年3月
文章编号:1671-8909 (2021 ) 3-0003-003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前景概述
骈松,赵燕晓,杨泽鹏,刘涛,王晓威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传统的化石能源储备是有限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减少碳排放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水电解制氢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从而和氢能源形成微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占比,而且可以将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在工业P2 G中,被认为是解决大规模储能和碳减排耦合的关键。然而要想真正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技术的发展,本文 分析了制约其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以及应对方案。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向
着电氢体系迈进,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氢储能;碳中和;能源系统 中图分类号:TQ1I6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1.1我国的能源供应体系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进入新时代的 中国,能源供应体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坚持 绿发展理念,不断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建立多元能源 供应保障体系。
首先,大力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煤 炭、石油和天然气是能源供给的三大支柱。其次,大力 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将绿 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主导方向。
1.2提升可再生能源在供应体系中的比重
传统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备是有限的,随着人类 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不可避免,而且大部分化 石能源在本世纪将被开采殆尽,一旦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枯竭,人类将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和发 展挑战。同时,由于传统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新增 大量的温室气体C02,使得全球变暖,生态气候环境不 断恶化,而且可能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 态。因而,开发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是今 后发展的方向。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截 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7.9亿 kW,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量的30%,且自 2010年以来,中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
约8180 亿美元,约占全球同期新能源发电投资的30%。我国幅标以及推动现有能源系统向更新型、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员辽阔,具有丰富的绿可再生能源,如西北部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东南部沿海的水能资源。
我国大力推进绿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 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例如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加快实施光伏发电技术革新,协调推进风电开发,科学 有序推进水电开发,提升可再生能源在供应体系中的比 重等。
2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技术
2.1氢能源的发展优势
在可再生二次能源中,氢能和氢储能具有明显优势:(I)能量密度高;(2)清洁高效,零污染,具有可循环 性;(3)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碳中和 的主力军;(4)实用性强,应用场景广泛,是一种理想 的能量储存介质。
此外,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其 具有不均匀性、间歇特性,并且发出的电能在并网输送 时会带来冲击,引起电网的波动,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 其很难为后端负载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能源,从而造成 了该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浪费,出现了大量的“弃水、弃 风、弃光”。
针对于这部分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消纳问题,可以结 合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形成微网,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占比,有效支撑可再生 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并且能够推动现有能源系统向更新
精馏塔填料
作者简介:骈松(1990-),男,工程师,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主要从事水电解制氢设备的设计生产研究。收稿日期:2021-03-16。
•4 •清洗世界第3期
型、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2.2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的结合
制氢方式众多,常见的有烃类水蒸气法、煤气化法、水电解法、氨分解法、甲醇转化法等。在众多的制氢方 法中,水电解法因其制造过程不仅环保清洁,无有害杂 质的排放,而且电解产生的氢气纯度高,因而备受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制氢设备启动时间快,响应迅速(可以 达到秒级响应),而且运行负载范围较宽,可以很好的 适应和匹配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间断性、波动性,因此可 以利用上述的“弃水、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纳 制氢,并且氢储能被认为是解决不能并网电力用途的最 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己经就如何将可再生能源与氢储能利用 以及更好的转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在部分地区建成了 示范运行项目。例如,①宁夏宝丰能源集团项目,该项 目一期工程建设20 000 NmV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就 如何更好的将太阳能发出的电转化为氢储能给出了综合 应用示范。②国电投宁东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该 项目利用自备电厂与光伏发电耦合形成微网进行水电解 制氢技术,确保多重不确定因素环境下水电解制储氢能 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③挪威优特西拉岛上风能 和氢储能相互转化的著名案例,当岛上的风力较大,风 能电力过剩时,通过风能发电来电解水,并将产生的氢 气储存起来;当岛上风力较小时,储存的氢气通过氢燃 料电池发电技术产生所需的电力,从而实现了可再生能 源和氢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保障岛上居民的正常电力 供应。
国际能源署IE A发表的氢能报告指出:今日的氢 能与以往不同,它将以前所未冇的势头蓬勃发展。世界 多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甚至将发展氢能源提升到国家 战略高度,荷兰于2020年3月公布了“政府对氢能的 愿景”氢能战略,该国正朝着建设欧洲第一个氢谷的方 向前进,欧洲最大的绿氢气项目之一也己经在该国格 罗宁根进行着,并举办多次会议讨论了风能如何更好的 转化为氢能,研宄其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中东和北非 地区依托天然气储备、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绿氢能发 展的潜力巨大,多次举办会议,邀请世界氢能专家学者 讨论如何把该地区的大量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大规模制 氢系统,如何低成本地利用光能更有效的转化为绿氢 能源,电网基础设施或交通系统是否做好应对大规模氢 能源的准备,并且深入讨论其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3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发展瓶颈和解 决方案
3.1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制约因素
将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占比,而
且可以将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在工业P2G中,被
认为是解决大规模储能和碳减排耦合的关键,从而形成
氢储能和可持续能源循环发展的理念。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技
术的发展,以下几点因素是制约其大规模发展的瓶颈:
(1)多能互补的协同控制和能量优化管理有待加 强。虽然水电解技术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消纳制氢最
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波
动性,包括水动能发电也有枯水期和丰水期,这些不确
定性因素使得其很难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因此这
部分能源的尖端特性会导致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利用小
时数低,最终分摊到每公斤产氢的投资相关成本高昂,
转子动平衡目前风电制氢成本在25〜40元/kg,这与汽油、柴油和
锂电池能源应用相比竞争力并不突出。因此,多能互
补的协同控制和能量优化管理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只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集成的利用起
来,才能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
氢才能更好的发展。
(2)氢能的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环节是盘活整个氢能 产业链的关键。即使通过膜电极新材料的研发和技术进
步降低电解水的制氢成本,现阶段85%的氢能也只能
就地消化使用,而且在经过储存、运输、加氢等多个环
节层层叠加后,最终导致氢气价格较高,这在客观上限
mp3机制了氢能的广泛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系统中,
储氢和输氢是难点和痛点。
(3)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缺乏应用场景。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表面看似态势火热,
实则“虚”火旺盛,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并不多。
而且国内的示范项目对氢气的用途还不够明确,缺乏实
际的应用场景,这就导致项目的示范作用较弱,整体的
应用场景和使用规模不够充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电价很难下降,从而限制了大规模制氢的发展。
3.2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限制因素,现提出如下应对解决方案:
(1)可以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协同作用,并且
利用离/并网直流微网实现风/光资源和制储氢负荷之
间的时空耦合和高效集成。
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白天太阳能发出的电,实现
能源的储存或直接应用在水电解制氢系统上,晚上利用
风能发电供给水电解系统制氢。针对于这部分可再生
能源的尖端波动特性,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协同作
用,争取为负载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能源,提高多能互
补的协同控制和能量优化管理能力,保障风能、光能、
氢能的高效利用。同时在水电解制氢类型中,基于纯水 PEM技术有着更好的响应速率和宽功率调节范围特性,
可以采用大容量的碱性设备耦合纯水PEM设备,两者
第37卷骈松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前景概述
共同应用到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 提高系统的利用率,最终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2)
探索大规模氢气的储存运输之道。建设制氢加
氢一体站,通过长管拖车或者高压储氢容器运输,实现 降低大规模制氢、运氢、用氢系统的成本。
发展低温液氢的储运技术,深入研宄天然气管道 输氢和天然气掺氢技术,建设输运氢气的管道网络系 统,具体来说可以在现有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改造成纯 氢输运管网,也可以在天然气中掺杂一定比例的氢气, 实现大规模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 盐洞和枯竭的气田做为储氢库,破解大规模储氢问题, 例如在欧洲180亿m 3的盐穴可存储约40亿kW  • h 的 氢气。
(3)
加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规模化示范项目的
引导和鼓励措施。完善氢能相关的产业布局和专项规划, 通过建设示范项目从多方面引导氢能的应用场景,从而 拓宽用氢领域。
一是可以在天然气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氢气来燃烧供 给能源;二是以氢代替碳,将氢引入炼钢工艺,从而显 著降低碳排放的氢冶金技术;三是开发氢气合成化工产 品的技术,例如氢气合成氨、甲烷等,又如将氢气和一
氧化碳1 : 1混和可以生产燃料,I  : 4混合可以生产塑 料等。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引导氢能由燃料电池领域向其他 工业领域拓展的措施,不仅使得氢气的应用规模能够得 到有效的扩大,而且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立.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的思考m .国土资源情报, 2019,(12):58-63,[2] 王健.氢经济开创绿能源新时代[〗].环境保护,
2004,9(25):52-55.[3]
张毅,周英峰.中国将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 源结构中的比例[J ].水力发电,2008,34⑴:98-98.
[4] Jun  Chi , HongmeiYu.Water  electrolysis  based  on  renewable
energy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J].Science  Direct , 2018,390-
394.
[5] 郝伟峰,贾丹瑶,李红军.基于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技
术发展概述[J ].价值工程,2018,29(98):236-237.[6]
李争,张蕊,孙鹤旭,等.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制-储- 运氢关键技术综述[■!].电工技术学报,2021,36(3):446-462.[7]
刘少文,吴广义.制氢技术现状及展望[J ].贵州化工, 2003,28(5):4-9,
[8] 骈松、孙邦兴、杨华.基于可再生能源纯水电解制氢技术
展望[J ].山东化工,2020(15):72-73.
[9] M .Korpas , C .J .Greiner . Opportuniti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in  connection  with  wind  power  in  weak  grids [J ]. Renewable Energy , 2008,33(6): 1199-1208.陶瓷球
[i 〇]蔡国伟,孔令国,薛宇,等.风氢耦合发电技术研究综述m .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21):127-135.
[11] 郑津洋,开方明,刘仲强,等.高压氢气储运设备及其风
险评价[J ].太阳能学报,2006(11): 1168-1174.
[12] 张京萍.拥抱氢经济时代全球氢冶金技术研发亮点纷呈[J ].
柳钢科技,2019,19丨(06):62-63.
(上接2页)
外用药酒现了清洗过程的自动化。
本系统研究由于只在理论上进行了设计与研宄,因 此还有很多实际的工程问题没有解决,如:控制系
统的 设计,喷射量及喷施时间的控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所设计的喷淋装置具备较好的通用性,适用于工业自动 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清洗对象需求进行相 应的改进设计,从而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
激光焊管
参考文献:
[1] 李应海,杨文迪.中压水射流技术在焦化火车罐车清洗的 实践[J ].四川化工,2020,23(05):43-46.[2] 黄斌维,瞿为.中低压水射流清洗铁路槽车技术研究[J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9-11.[3] 冯超,黎双周.中低压水射流技术在铁路槽车清洗中的应 用[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04):29-32.
[4]
章夏夏.鸡胴体表面污染物在线检测及处理设备的设计与 开发[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06>:86.[5] 张剑波.清洗技术基础教程[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2004.
[6] 庄蕾.高压水射流清洗用喷嘴及喷头[J ].清洗世界,
2003(19):28-29,[7] 刘丽华.玻璃清洗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P ].广东:广东工 业大学,2008
[8]
纪龙龙,谢焕雄,颜建春,等.马铃薯清洗设备研究现状 及展望[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丨(04):98-104.
[9] 王莉,陈勤超.淹没水射流方式清洗櫻桃番茄的试验研究
[J ].农业工程学报,2007(09):86-90.
[10] 赵宏亮,边晓东,刘建民,等.快排清洗槽中节水阀的应
用分析[J ].清洗世界,2020,36(03):4345.
[11] 马志强.复杂光机系统机械结构件表面高压水射流量化清
洗工艺研究[J ].清洗世界,20丨9,35(08>:23-27.[12] 刘亨凡.基于甘草清洗的高压水射流扇形喷嘴仿真研究
[D ].甘肃:兰州理工大学,2016.
[13] 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23:5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28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能源   制氢   技术   发电   氢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