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

阅读: 评论:0

 
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蒸发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制药、制糖、造纸、深冷、海水淡化及原子能等工业中。
    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它溶剂的溶液,而化学工业中以蒸发水溶液为主,故本章只限于讨论水溶液的蒸发。蒸发操作中的热源常采用新鲜的饱和水蒸气,又称生蒸汽。从溶液中蒸出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以区别于生蒸汽。在操作中一般用冷凝方法将二次蒸汽不断地移出,否则蒸汽与沸腾溶液趋于平衡,使蒸发过程无法进行。若将二次蒸汽直接冷凝,而不利用其冷凝热的操作称为单效蒸发。若将二次蒸汽引到下一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以利用其冷凝热,这种串联蒸发操作称为多效蒸发。
    蒸发操作可以在加压、常压或减压下进行,工业上的蒸发操作经常在减压下进行,这种操作称为真空蒸发。真空操作的特点在于:①减压下溶液的沸点下降,有利于处理热敏性物料,且可利用低压强的蒸汽或废蒸汽作为热源。②溶液的沸点随所处的压强减小而降低,故对相同压强的加热蒸汽而言,当溶液处于减压时可以提高传热总温度差;但与此同时,溶液
的粘度加大,使总传热系数下降。③真空蒸发系统要求有造成减压的装置,使系统的投资费和操作费提高。
    一般情况下,经浓缩后的液体为产品,二次蒸汽冷凝液则被排除;但在海水淡化操作中,二次蒸汽的冷凝液为所要求的产品,即淡水,浓缩后的残液则被废弃。蒸发过程的实质是传热壁面一侧的蒸汽冷凝与另一侧的溶液沸腾间的传热过程,溶剂的汽化速率由传热速率控制,故蒸发属于热量传递过程,但又有别于一般传热过程,因为蒸发过程具有下述特点:
      1)传热性质  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进行冷凝,另一侧为溶液进行沸腾,故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传热过程。
      2)溶液性质  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和生泡沫、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溶液的粘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加强。
      3)溶液沸点的改变  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气压较同温度下溶剂(即纯水)的为低,换言之,在相同压强下,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的沸点,故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溶液浓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
      4)泡沫夹带  二次蒸汽中常夹带大量液沫,冷凝前必须设法除去,否则不但损失物料,而且要污染冷凝设备。
      5)能源利用  蒸发时产生大量二次蒸汽,如何利用它的潜热,是蒸发操作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鉴于以上原因,蒸发器的结构必须有别于一般的换热器。
蒸发器的结构
    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及分离室组成。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时溶液的流动情况,可将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为循环型(非膜式)和单程型(膜式)两大类。
一、循环型(非膜式)蒸发器
这类蒸发器的特点是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以提高传热效果、缓和溶液结垢情况。由于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不同,产生了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后者是依靠外加动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中央循环管式(或标准式)蒸发器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如图51所示,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粗的管子。细管内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大于粗管的,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化得多,因此细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比粗管内的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细管上升的连续规则的自然循环运动。粗管称为降液管或中央循环管,细管称为沸腾管或加热管。为了促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截面积一般为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一100%。管束高度为12m;加热管直径在2575mm跳跳鞋之间、长径之比为2040
火炬点火装置5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1-加热室:2-分离室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是从水平加热室、蛇管加热室等蒸发器发展而来的,相对于这些老式蒸发器而言,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具有溶液循环好、传热效率高等优点;同时由于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操作可靠,故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但实际上由于结构的限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以下;且由于溶液的不断循环,使加·热管内的溶液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故有溶液粘度大、沸点高等缺点;此外,这种蒸发器的加热室不易清洗。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适用于处理结垢不严重、腐蚀性较小的溶液。
()悬筐式蒸发器
悬筐式蒸发器的结构如图52所示,是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改进。加热蒸汽由中央蒸汽管进入加热室,加热室悬挂在器内,可由顶部取出,便于清洗与更换。包围管束的外壳外壁面与蒸发器外壳内壁面间留有环隙通道,其作用与中央循环管类似,操作时溶液形成沿环
隙通道下降而沿加热管上升的不断循环运动。一般环隙截面与加热管总截面积之比大于中央循环管式的,环隙截面积约为沸腾管总截面积的100%一150%,因此溶液循环速度较高,约在11.5ms之间,改善了加热管内结垢情况,并提高了传热速率。
悬筐蒸发器适用于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溶液。缺点是设备耗材量大、占地面积大、加热管内的溶液滞留量大。
()外热式蒸发器
5-3所示的为外热式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的加热管较长,其长径之比为50100。由于循环管内的溶液未受蒸汽加热,其密度较加热管内的大,因此形成溶液沿循环管下降而沿加热管上升的循环运动,循环速度可达1.5ms
5-2  悬筐蒸发器
5-3  外热式蒸发器
                                                                          1一加热室  2一分离室  3一除沫器复合托盘  4—环形循环通道    1一加热室  2一分离室  3一循环管
()强制循环蒸发器
前述各种蒸发器都是由于加热室与循环管内溶液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溶液的自然循环运动,故均属于自然循环型蒸发器,它们的共同不足之处是溶液的循环速度较低,传热效果欠佳。在处理粘度大、易结垢或易结晶的溶液时,可采用图5-4硝酸钙溶液所示的强制循环蒸发器。这种蒸发器内的溶液是利用外加动力进行循环的,图5-4中表示用泵5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以25ms的速度通过加热管。这种蒸发器的缺点是动力消耗大,通常为激光打孔0.40.8kW(m2传热面),因此使用这种蒸发器时加热面积受到一定限制。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金属粉末涂料
    上述各种蒸发器的主要缺点是加热室内滞料量大,致使物料在高温下停留时间长,特别不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在膜式蒸发器内,溶液只通过加热室一次即可浓缩到需要的浓度,停留时间仅为数秒或十余秒钟。操作过程中溶液沿加热管壁呈传热效果最佳的膜状流动。
        (一)升膜蒸发器
    升膜蒸发器的结构如图5-5所示,加热室由单根或多根垂直管组成,加热管长径之比为1
00~150,管径在25~50mm之间。原料液经预热达到沸点或接近沸点后,由加热室底部引入管内,为高速上升的二次蒸汽带动,沿壁面边呈膜状流动、边进行蒸发,在加热室顶部可达到所需的浓度,完成液由分离器底部排出。二次蒸汽在加热管内的速度不应小于l0m/s,一般为20~50m/s,减压下可高达100~160m/s或更高。    ·
若将常温下的液体直接引入加热室,则在加热室底部必有一部分受热面用来加热溶液使其达到沸点后才能汽化,溶液在这部分壁面上不能呈膜状流动,而在各种流动状态中,又以膜状流动效果最好,故溶液应预热到沸点或接近沸点后再引入蒸发器。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23:1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2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循环   蒸发器   加热   蒸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