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始的交易,以物易物,各取所取。到了商朝时代人们用天然的贝类进行交易,商周时代人造贝类以及冶炼技术的掌握,慢慢出现了金属铸贝类货币。秦汉时代以黄金、圆形方孔铜钱为货币。宋元时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于光绪年间面世,也就是“光绪元宝”,俗称为“龙洋”,因银元背面铸有龙纹而得名。在这之前的支付方式称之为“支付1.0时代”。
2.支付2.0时代,现金支付
电梯井口门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发放各种商品票证。在那个‘票证时代’,各式各样的票成了生活的基本保障,几乎所有的生活日用品都要通过‘票证’和现金来购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商品市场开始活跃,票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现金支付逐渐成为主流。20世纪80年代,银行卡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被广泛使用,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1988
384孔板
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外汇卡—长城万事达国际卡。现金支付是交易中最简单的支付方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现金支付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这一时期是“支付2.0时代”。而这一切在移动支付出现以后,发生了变化。
3.支付3.0时代,移动支付
21世纪,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飞速发展,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支付宝登上历史舞台;2010年年底,互联网上第一次出现二维码及相关技术,标志着国内二维码支付开始被广泛普及;2011年支付宝推出条码付业务,开启线下扫码支付;2013年,支付出现。但在2014年我国央行叫停了二维码支付,直到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也是官方首次承认二维码的支付地位。2016年10月13日,支付宝正式推出收款二维码。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推出银联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即可实现银联扫码支付。移动支付时代,出门基本上不带现金,轻轻一扫就能完成支付。从凭票到付现再到刷卡,直至如今的“扫一扫”支付,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支付4.0时代,生物识别
支付交易到这里已经很先进了,但是新一轮的支付模式已经拉开了帷幕,逐渐进入了“支付4.0时代松香酸”,生物识别支付。
我们每个人的指纹从出生时就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指纹支付可以说是一种先进,且较为安全的支付方式。近几年,很多手机厂商推出的新型手机,大多就带有指纹支付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扫描指纹来对手机进行开锁,同样也可以通过指纹扫描来进行支付交易。与传统的密码支付不一样,因为密码支付是由数字组成,很容易就被黑客攻克。而且输入密码的时候,极有可能会被其他人看到,泄露密码信息,但是指纹支付相对来说是较为安全的,因为只有自己的指纹可以进行支付。
塑料角码
除了指纹支付,刷脸支付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13年7月芬兰创业公司Uniqul推出了史上第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2015年的德国汉诺威展上,马云在现场演示了刷脸支付技术。2018年8月15日,在蚂蚁金服开放日广州站上,支付宝宣布刷脸支付正式商业化。2019年1月16日,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在温州五马街亮相。2019年3月19日,的刷脸支付设备“青蛙”也正式上线。据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成为支付模式的主要方式。
相比于前面的两种支付方式而言,无感支付可能知道的人较少。比如说,当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的时候,入口处有一个ETC通道,在此处就实现了无感支付;或者是天猫无人超市,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无感支付体验。
而随着网络数据安全泄密事件频出,用户隐私被频频侵犯,不少支付机构开始担忧现有支付方式是否安全,于是开始探索新的安全支付方式。刷脸支付、指纹支付还不足够,全球支付解决方案巨头万事达卡开始研究步态、心跳和静脉方式识别用户了。近日,全球支付解决方案巨头万事达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走路方式,并且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创新的行为生物识别技术,例如走路方式或步态识别、心跳和静脉识别,以适应未来更尖端、更前沿的创新支付系统。
对于未来的支付方式,相信大家也都充满期待,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支付方式也将会向着更加便捷、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