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

阅读: 评论:0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
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应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具体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所谓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
一、各类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
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等等。
1、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光学、半导体电子信号、超声波、温差等方式采集指纹特征成像,经过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最终提取为可以接受的指纹数字特征信息,用于做参照样板或直接用于对比。
指纹识别技术成熟,但并不适用每一个人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指纹识别
技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当前,我国第二代身份证便实现了指纹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机都纷纷实现了指纹解锁功能。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例如,双手长期手工作业的人们便会为指纹识别而烦恼,他们的手指若有丝毫破损或干湿环境里、沾有异物则指纹识别功能要失效了。
可视化智慧水务2、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局部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对面部各器官和特征部位的方位进行分析,提取成数字化信息再与数据库中的样板信息比较、判断、确认。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便捷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如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限在商务场所中,它已经以各种智能家居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平常百姓家。不过,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存储仍是以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为主,即数字或特定代码,安全性便要打折了。也许,许多女性朋友对人脸识别功能苦不堪言,换个发型,画个妆,它便无法识别了。引向器
3、虹膜识别技术使用单电视和摄像技术与软件相结合的视频方法获取虹膜数字化信息,验证时扫入的信息与预先存入的样板信息进行比对,以作出身份鉴定。
虹膜识别生物认证技术的“宠儿”,安全性居于首位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识别误识率和拒真率已经达到了零几率的识别水平,而虹膜识别又属于非接触式的识别,识别方便高效。虹膜是每个人特有的,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安全等级来说是目前最高的。但是虹膜识别的应用价格也因其技术难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略显贵态。
4、静脉识别技术分为指静脉识别和掌静脉识别,是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静脉分布图,将特征值存储。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
静脉识别速度快、产品难以小型化使得市场运用低差分滤波器近日,媒体报道神农架景区指静脉检票机投用,验票只需3秒,有效缓解了高峰期景区门口拥堵现象。静脉识别是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将特征值存储。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如今的静脉识别兼具四大特点:高度防伪、简便易用、快速识别及高度准确。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指静脉识别的特征已被国际公认具有唯一
性,且和视网膜相当,在其拒真率(相同结构图,而被算法识别为不同)低于万分之一的情况下,其识假率(不同结构图,而被算法识别为相同)可低于10万分之一。然而,目前静脉识别功能在市场的运用并不高,而它同样有着难以规避的缺点。例如手背静脉仍可能随着年龄和生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永久性尚未得到证实;仍然存在无法成功注册登记的可能;由于采集方式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产品难以小型化;采集设备有特殊要求,设计相对复杂,制造成本高。
透明导电薄膜5、声纹识别技术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使用计算机进行识别说话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的语音参数,从而识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
声纹识别成本低廉、获取便捷,适用要求严格所谓声纹,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它非常适合远程身份确认,只需要一个麦克风或电话、手机就可以通过网路(通讯网络或互联网络)实现远程登录。不过,声纹识别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在嘈杂的环境、混合说话下声纹不易获取;人的声音也会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年龄、情绪等的影响而变化;不同的麦克风和信道对识别性能有影响等。
6、步态识别技术提前采集输入的视频图像序列,经过预处理分析提取步态特征并存储,识
别时将新采集的步态特征与步态数据库的步态特征进行比对识别和身份匹配。
步态识别技术成本低不已伪装但识别技术起步晚且不成熟。采集装置的成本低。步态识别采集的摄像机用一般的即可,因而采集图像成本比面像识别的低。 步态识别采集的距离远, 只要能看清走路的姿态就行,甚至可以背离摄像机,这是面像识別所不行的。步态不易伪装,且识别使用方便光照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过氧化氢浓度测定但步态识别技术起步晚,且不够成熟,目前试验的识别率只有80%左右,识别成功度不高,且需要提起采集步态图像的序列,采集时间长。
二、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指纹和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正处于爆发期IT巨头凭借各自平台、技术、数据及客户的优势强势布局人脸识别领域银行、安防、社交、购物、交通等领域均有所应用未来大有可期。led球泡灯罩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250亿美元,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则达到300亿元,前景可期。具体细分市场来看,到2020年,指纹识别仍将
占据全球主流地位,占比超过一半;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紧随其后;虹膜识别比重将有大幅提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从技术成熟度角度看,中国生物识别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截至2015年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仅100亿元,随着企业研发资金持续投入,技术必将更加成熟与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采用。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破300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 年至 2013 年六年期间,生物识别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 21.7%,这在全球大部分行业增长率不到 5%的对比下实属罕见。 2015 年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为 130 亿美元, 2020 年为 250 亿美元,5 年内年均增速约 14%。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1:5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2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识别   技术   生物   静脉   特征   步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