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阅读: 评论:0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激光墨线仪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8.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 两物体相对静止,是指它们的运动快慢和方向都相同。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是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
1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换算:1m/s=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固体传声比液体快,而液体传声又比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声。t /2 
(t表示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之间的时间)
5. 要想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中间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秒。
6.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远,响度越小。
(3)音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能区分开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不同。
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0. 弦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松紧程度有关。
11. 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12.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电子发声挂图13.(1)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4.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或者说: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
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玻璃杯设备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42℃,内装水银,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且示数不变,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起到自动断开水银的作用。
  6.物态变化:六种,分成三组,每组都是相反的过程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的液态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8.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9.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0.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11.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14. 液体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16.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降压散
    (2)雪、霜――――凝华
17.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起制冷作用。
第四章 光现象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米/秒。
4.(1)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5.(1)声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光,且传播最快。
    (2)一般情况下,声传播:V> V> V
光传播:V<V<V
6.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7. 光年是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5)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1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4.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15.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 光发生折射的原因: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7. 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发生的光的折射现象。
18.光的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的.
oadm19.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
  20.光的三原:红、绿、蓝
  21.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热谱图、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7:3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2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体   声音   测量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