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

阅读: 评论:0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精华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游标卡尺(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等。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测量结果由三部分组成:确定值、估读值、单位。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肠镜裤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平均速度: v=s/t  1m/s=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空气净化加湿器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通常情况:固体>液体>气体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4.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至20000Hz,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即人距离障碍物17m以上。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水在4℃时密度最大,高于4℃时热胀冷缩,低于4℃时反常膨胀。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硼硅酸盐玻璃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的条件:a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c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背光驱动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四章 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等大(即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2)当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背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3)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0.光的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的。
  31.光的三原:红、绿、蓝; 颜料的三颜:红、黄、蓝。
32.透明物体的颜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人体适当的照射紫外线有促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所以说晒太阳可与补钙。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氢氧化钙生产
(1)当u>2f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2)当u=2f时,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测焦距);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4)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当u=f时无法成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7.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风电制氢38.望眼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 力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5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6:5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1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体   液体   介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